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市蓬勃兴起,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为祖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单纯或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煤炭城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的经济发展单纯建立在煤炭的采选基础之上,致使经济结构单一、超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市建设欠账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资源萎缩的今天,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城市转型,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市最为现实和紧迫的重任。对此,市近几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一个前提,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
认清一个前提,就是重新进行城市定位。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工业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要对主体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判断,针对资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确定未来发展的步骤和重点。?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对于煤炭城市而言,煤炭工业作为主体工业,在城市经济中举足轻重,单纯依赖和完全放弃既不现实又不可能,必须要拓宽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主体工业的稳步发展,为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时间和资本积累,与此同时,立足自身特色,发掘比较优势,加速培育替代产业。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强化招商引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资源型城市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矛盾十分突出,但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充足的动力供应,大量的闲置资产及廉价的劳动力,因而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按照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深度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安排劳动就业且符合城市空间布局、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从的实际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项目牵动,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构建起资源合理利用、比较优势明显、主导产业崛起、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由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由单纯的煤炭城市转变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由封闭的边疆城市转变为联结中国内地、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开放前沿,由矿山城市转变为以绿色农业、山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健康、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谓“一体”,就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应该说,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依托矿产资源而推进,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城市最基本的经济优势,完全抛开现有的经济基础,重新构筑全新的经济优势是不现实的,因而必须要立足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以同种资源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即搞好煤炭资源的接续、发展和转化加工。煤炭资源是煤城最基本的资源,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化工之母”的美称,因而深度开发潜力巨大。为此,一是搞好煤接续。鉴于目前正处于资源萎缩期,年后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万吨降至万吨,为了维持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争取充足的时间,我市谋划开发储量达亿吨的鸟山项目,这对于保证矿区资源持续、稳定地方经济、缓解东北地区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推进煤转化。对于煤炭城市而言,依托煤炭发展高耗能产业有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因而建设坑口电站成为首选的发展重点。为此,历经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年发电能力为万千瓦的发电公司,并依据黑龙江省对电力的需求及发电公司良好的扩建基础,我市成功争取了发电公司二期工程,该项目可使地区煤电转换比例达到,年增加税金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个百分点。进入世纪,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准备先行一步,根据我市煤炭低硫、低磷的实际,拟实施年产万吨低碳混合醇等煤化工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风险、加强资源储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是加强煤利用。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主体资源的形成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加之开发利用的因素,往往会产生伴共生资源及废弃物,如果能够加以综合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开发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对于而言,随着主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伴生共生的高岭土已成为未来的利用重点;煤层气资源的前期勘测、试验正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即将全面实施;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废弃物正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于煤炭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要以替代资源为载体,培育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自然禀赋和地质构造的原因,其资源储备除了主体资源以外,往往伴生其他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应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基础。为此,我市立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312.html
认清一个前提,就是重新进行城市定位。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工业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要对主体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判断,针对资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确定未来发展的步骤和重点。?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对于煤炭城市而言,煤炭工业作为主体工业,在城市经济中举足轻重,单纯依赖和完全放弃既不现实又不可能,必须要拓宽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主体工业的稳步发展,为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时间和资本积累,与此同时,立足自身特色,发掘比较优势,加速培育替代产业。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强化招商引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资源型城市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矛盾十分突出,但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充足的动力供应,大量的闲置资产及廉价的劳动力,因而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按照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深度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安排劳动就业且符合城市空间布局、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从的实际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项目牵动,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构建起资源合理利用、比较优势明显、主导产业崛起、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由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由单纯的煤炭城市转变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由封闭的边疆城市转变为联结中国内地、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开放前沿,由矿山城市转变为以绿色农业、山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健康、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谓“一体”,就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应该说,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依托矿产资源而推进,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城市最基本的经济优势,完全抛开现有的经济基础,重新构筑全新的经济优势是不现实的,因而必须要立足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以同种资源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即搞好煤炭资源的接续、发展和转化加工。煤炭资源是煤城最基本的资源,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化工之母”的美称,因而深度开发潜力巨大。为此,一是搞好煤接续。鉴于目前正处于资源萎缩期,年后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万吨降至万吨,为了维持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争取充足的时间,我市谋划开发储量达亿吨的鸟山项目,这对于保证矿区资源持续、稳定地方经济、缓解东北地区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推进煤转化。对于煤炭城市而言,依托煤炭发展高耗能产业有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因而建设坑口电站成为首选的发展重点。为此,历经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年发电能力为万千瓦的发电公司,并依据黑龙江省对电力的需求及发电公司良好的扩建基础,我市成功争取了发电公司二期工程,该项目可使地区煤电转换比例达到,年增加税金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个百分点。进入世纪,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准备先行一步,根据我市煤炭低硫、低磷的实际,拟实施年产万吨低碳混合醇等煤化工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风险、加强资源储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是加强煤利用。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主体资源的形成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加之开发利用的因素,往往会产生伴共生资源及废弃物,如果能够加以综合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开发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对于而言,随着主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伴生共生的高岭土已成为未来的利用重点;煤层气资源的前期勘测、试验正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即将全面实施;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废弃物正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于煤炭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要以替代资源为载体,培育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自然禀赋和地质构造的原因,其资源储备除了主体资源以外,往往伴生其他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应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基础。为此,我市立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