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XX镇工会 2006.3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前一段时间,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调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专门的联合调查组,采取镇里集中调研与基层分头调研相结合,座谈、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围绕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我镇现有农民工1201人,其中男387人,女814人,外地432人,占35.9%, 镇内769人,占64.1%,党员47人,占3.9%,共青团员136人,占11.3%,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年纪较轻,文化较低,全镇农民工中16—25岁331人,占27.56%,26—35岁576人,占47.96%,36—50岁248人,占20.6%,50岁以上46人,占3.8 %,35岁以下占到了四分之三。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及以下的38人,占3.2%;初中的983人,占81.8%;高中及以上的180人,仅占15%。初中以下文化的占到了总数的85%。
二是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性行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体力劳动要求相对较高。我镇外来农民工中,从事个体经营的仅占7%,93%的是打工,其中从事铸造和服装制造的最多,有837人,占74.9%;从事建筑的共214人,占19.2%;其他行业的共66人,占5.9%。根据统计的情况,农民工月收入400元以下的54人,占4.5%;400—600元的725人,占60.4%;600—800元的327人,占27.2 %;800元以上的95人,占8%;工资正常发放的1135人。签定劳动合同的356人,接受业务培训的527人,参加社会保险的75人,分别占总数的29.6%、43.9%和6.2%。
三是流动频繁,不稳定性强。从工作时间看,在当地工作半年至一年的392人,占32.6%;1—2年的536人,占44.6%;2—5年的190人,占15.8%;5年以上的83人,仅占6.9%。据一些用工的业主反映,许多农民在工临时观念比较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另外,我镇还有外出农民工2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3%,并且在这些外出农民工中80%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二、我镇农民工管理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做法:
总的看,我镇对农民工工作比较重视,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发挥好农民工作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搞好用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镇里综合运用财政扶持和竞争激励方法,调动农民工个人、用工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定向培训,结合351培训工程,对农民工进行针对市场需求的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就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提高劳动效能、安全生产的角度,要求企业对职工进行必须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一些特殊行业,要求资格证和上岗证齐全,方可上岗操作,绝大多数用工企业都能结合工作需要,采取开办短训班、熟练技工传帮带等措施,对新录用的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努力增强亲和力,让农民工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农民工群体年龄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乡村情况,生活不方便,工作不塌实的实际,镇里及用工单位上下齐动,积极做工作,着力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排忧解难,为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举报电话,健全了举报机制,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二是逐步提高待遇,多数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服务工作,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多数用工企业都能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一是抓组建,及时调整和建立党组织。近年来,我镇立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等几种方式,及时调整和建立健全党组织。对具备设立党支部条件的直接组建党支部;对部分在行政村,规模不大,影响较小的一般成立联合支部或成立党小组,挂靠在村党支部;对暂时建立不起来的,按照有关法规先把工、青、妇等配套组织建立起来,为今后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情况。对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求企业在招用员工时,加强教育引导,对农民工政治面貌一并进行登记,使农民工的党员自觉亮出身份,使他们离乡不离党组织。三是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在企业工作安心、表现比较突出的农民工,通过企业党组织,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农民工群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乡土意识浓厚,较难融入本地社会。调查显示,我镇农民工73%是由同乡介绍而来,在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群体,在生活、卫生诸多方面的习惯又与本地居民有较大差异,往往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才能适应本地的环境。同时,由于多数农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最终还要返乡,因而对流入地没有归属感,往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497.html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前一段时间,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调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专门的联合调查组,采取镇里集中调研与基层分头调研相结合,座谈、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围绕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我镇现有农民工1201人,其中男387人,女814人,外地432人,占35.9%, 镇内769人,占64.1%,党员47人,占3.9%,共青团员136人,占11.3%,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年纪较轻,文化较低,全镇农民工中16—25岁331人,占27.56%,26—35岁576人,占47.96%,36—50岁248人,占20.6%,50岁以上46人,占3.8 %,35岁以下占到了四分之三。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及以下的38人,占3.2%;初中的983人,占81.8%;高中及以上的180人,仅占15%。初中以下文化的占到了总数的85%。
二是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性行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体力劳动要求相对较高。我镇外来农民工中,从事个体经营的仅占7%,93%的是打工,其中从事铸造和服装制造的最多,有837人,占74.9%;从事建筑的共214人,占19.2%;其他行业的共66人,占5.9%。根据统计的情况,农民工月收入400元以下的54人,占4.5%;400—600元的725人,占60.4%;600—800元的327人,占27.2 %;800元以上的95人,占8%;工资正常发放的1135人。签定劳动合同的356人,接受业务培训的527人,参加社会保险的75人,分别占总数的29.6%、43.9%和6.2%。
三是流动频繁,不稳定性强。从工作时间看,在当地工作半年至一年的392人,占32.6%;1—2年的536人,占44.6%;2—5年的190人,占15.8%;5年以上的83人,仅占6.9%。据一些用工的业主反映,许多农民在工临时观念比较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另外,我镇还有外出农民工2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3%,并且在这些外出农民工中80%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二、我镇农民工管理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做法:
总的看,我镇对农民工工作比较重视,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发挥好农民工作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搞好用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镇里综合运用财政扶持和竞争激励方法,调动农民工个人、用工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定向培训,结合351培训工程,对农民工进行针对市场需求的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就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提高劳动效能、安全生产的角度,要求企业对职工进行必须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一些特殊行业,要求资格证和上岗证齐全,方可上岗操作,绝大多数用工企业都能结合工作需要,采取开办短训班、熟练技工传帮带等措施,对新录用的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努力增强亲和力,让农民工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农民工群体年龄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乡村情况,生活不方便,工作不塌实的实际,镇里及用工单位上下齐动,积极做工作,着力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排忧解难,为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举报电话,健全了举报机制,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二是逐步提高待遇,多数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服务工作,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多数用工企业都能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一是抓组建,及时调整和建立党组织。近年来,我镇立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等几种方式,及时调整和建立健全党组织。对具备设立党支部条件的直接组建党支部;对部分在行政村,规模不大,影响较小的一般成立联合支部或成立党小组,挂靠在村党支部;对暂时建立不起来的,按照有关法规先把工、青、妇等配套组织建立起来,为今后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情况。对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求企业在招用员工时,加强教育引导,对农民工政治面貌一并进行登记,使农民工的党员自觉亮出身份,使他们离乡不离党组织。三是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在企业工作安心、表现比较突出的农民工,通过企业党组织,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农民工群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乡土意识浓厚,较难融入本地社会。调查显示,我镇农民工73%是由同乡介绍而来,在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群体,在生活、卫生诸多方面的习惯又与本地居民有较大差异,往往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才能适应本地的环境。同时,由于多数农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最终还要返乡,因而对流入地没有归属感,往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