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联想意义看动物文化丛的比喻
[作者] 张敬华
[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
和人类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以 及对成果的享用"(沐莘)。文化内容是人类实践
活动的投射、凝结和表现。人类的不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 不同的文化内容。
文化丛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种文化在一定时空内的存在"(沐莘)。动物文化丛
的文化内容 是长期以来人及其生存环境辩证地相互作用的积极成果,是各种知
识、价值、愿望、信仰、立场态度、行为准 则以及周围一切关系之总和。它是
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丛的特色。
一、词与联想
词汇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词汇通常由事物的外形或性质、以及相关的典
故引发联想意义。由于语言与 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联想意义总是体现了各
民族的文化内涵。语言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共性和相对性,而 不同民族的文化
既有共性,又有相对性。语言中的词汇共性联想来自我们对人类自身以及赖以生
存的一切外部 条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所存在的共性所达成的种种共
识。在动物文化丛的比喻喻义中,我们都认为 鸽子象征着和平(the dove of the
peace), 狮子勇猛(as bold/brave as a lion),狐狸狡猾(as cunn ing as a
fox),驴子顽愚(as obstinate as a donkey)等等。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历史
发展的渊源不同, 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
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产生了语言 的相对性。因此,语言的词
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外,还添上了几分异彩斑斓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因为,
" 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情感的牵连涉及
许多联想的意义"(王佐良)。
从大量用于描述动物的比喻来看,同样一个词虽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完
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 民族文化的不同背景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联想
——相同或部分相同或无任何联想或更为丰富的联想,乃至于失 去或淡化了概
念意义。而由此引申的意义和文化信息还可能包含着不同民族人民对客观事物的
感情态度,或喜 恶或褒贬,甚至还可能浸透着一种文化精神和蕴藏着一定的社
会意义。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龙"的概念,但 "dragon"在英语文化中只是
一种会吐火伤人的怪物,是魔鬼撒旦(the old dragon),是凶险邪恶的象征。 但
在汉语文化中,"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龙”是古代
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 帝王的象征,后来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这便给语
言词汇意义增添了一层文化内涵,如"龙颜"、"龙袍 "、"人中之龙"、"望
子成龙"等等。在中国这"龙"的故乡,龙文化丛发展到今天,"虎啸风生,龙
腾云 起","龙"的传人给"龙"的文化注入了"龙"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不
掘不挠的"中国龙"。这不仅赋予了 "龙"以深厚的感情意义、丰富的联想意
义,更赋予了它深远的社会意义。龙文化丛成了中国文化的"特产" ,它体现
着一种民族文化的个性。
二、本体、喻体与喻义
不可否认,动物文化丛的比喻展示了文化丛中一道奇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成
语系统中的习用语、成语、俗 语、谚语、格言、典故等更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
动物文化丛的喻义魅力。其中比喻,大多通过"相似联想"对 动物"本体"进
行描述,借以构成了比喻的相似事物——"喻体"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对两
种不同语言进 行同类文化对比,这有助于理解其中喻义的文化内涵,有助于阅
读理解和欣赏,更有助于增进对两种优秀文化 的交流和交融。
劳动创造语言,生活丰富语言。在动物文化丛众多的"本体"中,如horse
(马)、cat(猫)、dog(狗) 、fish (鱼)等都被比喻赋予了丰富的喻义。它
们在表意上言简意赅、思想深刻、寓意深远,洋溢着浓郁的生 动朴实的民间语
言的气息。马是英国人早期的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后在生产之余用于赛马等娱
乐活动,马象 征着勇气、慷慨大方,也暗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A good horse
should seldom spurred.(好马不用鞭); A good horse can not be of a bad
colour.(好马无劣色);Don't change horses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行到河中不换马);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贼去关门);'Tis a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马有失蹄); back the
wronghorse(赌错了马);to talk horse(谈马)等,它们大都是人们生产
生活的经验之谈。然而,不了解 汉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不了解那些深藏于比
喻中的深刻寓意,是很难理解古代赵高弄权,“指鹿为马”,以 及古代帝王"马
上治天下"的治国之举措的社会意义和引申意义的。从"塞翁失马"到"老马识
途",又怎" 焉知非福"?更重要的是,马表现了"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
革固其常"(宋·陆游《陇头水》)战死沙场 的无畏气慨,"一马当先""万马
奔腾",马还代表了一种勇往直前,蓬勃向上,势不可挡的民族精神。
一直以来,英国人把狗看成是人类朝夕相伴的忠实朋友。狗的比喻基本上用
于褒义来形容和描述事物好的 一面。如,Love me, love my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doesn't eat dog(同类不相
残);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老狗不乱吠);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 ne (好狗让得好骨头)等等。而在汉语文化中,狗却通常用于形容和比喻坏
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盗 鸡鸣"、"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常言道:
那个猫儿不吃腥。但一旦了解到英国人习惯上以cream喂猫, 而 猫又喜在壁炉
的砖墙上取暖,那就会对猫文化丛中的故事产生相应的联想。如,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 en stealing cream(掩耳盗铃);Like acat swallowed the cream
(得意洋洋、自鸣得意);Like a cat
onhot bricks(象热锅上的蚂蚁)等。猫在动物这特殊文化丛中扮演着一个
不同寻常的角色。大文豪莎士比亚 曾在Romeo and Juliet中创造了"a cat with
nine lives(猫有九命),作家Lewis Carell在Alice inWond erland 中塑造
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grin like )aCheshire cat (咧嘴傻笑的猫)。 17
世 纪未叶发生在Kilkenny 和Irish town两域之间的战斗,产生了"fight like
Kilkenny cats"(死拼,斗得两 败俱伤),给"猫"披上了战袍。而今天的"fat
cat "不但被用于指代为"竟选出钱的富翁"、"享有特权 或谋取特权之人",
也用于指代文学界的"显赫名流"。
英文化中的鱼文化丛以其丰富多样、短小精悍,表意明快清晰的语言描绘了
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鱼情” 、"民生"的图画。这些比喻配搭传神、寓意深
刻、生动形象且又耐人寻味。 如, The great fisheat up
the small(大鱼吃小鱼);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are three days
old(最好的鱼三天也要变臭 );Never fry a fishtill it's caught(鱼未捉
到不要忙于煎鱼);The best fish swimnear the botto m(好鱼居水底)等等,
汉文化中虽也有相似的生活经验,但是,说起鱼文化,人们更容易联想到直钩专
"钓 "王候的"姜太公钓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鱼与熊掌不可兼
得"、"得鱼忘筌"和"鱼跃龙门" 等许多富于哲理的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
动物文化丛的文化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但它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
《从词汇联想意义看动物文化丛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