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组织建设总结表彰暨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基层组织建设总结表彰暨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基层组织建设总结表彰暨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对2005年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2006年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进行部署,对“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主题活动进行动员。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建设扶贫“十佳”工作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年战斗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工作第一线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即将奔赴第一线的新工作队员表示良好的祝愿。下面,我就去年全县驻点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作一个简要回顾,并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和全县“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的安排部署讲几点意见。一、2005年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简要回顾2005年,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调整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稳步推进,共派出包村单位105个(其中省直2个、市直2个、县直101个),派出驻村工作组60个、工作队员125人(其中省直5人,市直4人,县直116人),进驻全县9个乡镇60个特困村,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分配的工作目标。(一)突出重点,狠抓村级组织
一是抓班子。各工作组共调整村支两委班子成员346名,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村32个,35岁以下干部46人,共有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干部18人,高中学历干部87人,培养了村级后备干部99名。二是抓队伍。各扶贫村全年共上党课210余堂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36次,举办党建培训班160余期次,对所有贫困村的党员进行了一次培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0名,培养建党对象76名,发展新党员59名。三是抓规章制度。驻点村普遍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发展党员、党员分片联户等党的工作制度,村民议事、村民代表会等村民自治制度,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巩固完善了村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有效地改善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四是抓精神文明。许多驻点村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竞赛和文化、科技、医疗下乡活动,帮助贫困村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去除贫困阴影,树立致富信心,为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各扶贫村呈现出干群团结奋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祥和的喜人局面。(二)主攻难点,加强基础设施
各工作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需,着重抓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联系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2005年,各驻村工作组共指导、帮助扶贫村制定村级发展规划80余个,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0余个;修建村组公路196公里、水利206处;架设农村电网81千米,解决用电2955户;维修或新建村部8处、小学8所。(三)围绕热点,发展农村经济
各工作组以村级经济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加强科技培训,努力为贫困村扩大增收领域、开辟增收渠道、强化增收措施,帮助驻点村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全年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6万亩,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137个,建立了一批种养加基地,开发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增收速度快的名优产品。二是发展集体经济。大部分工作组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巩固,想方设法为集体经济出点子、找路子。全县共上投入少、见效快的村级集体经济开发项目30余个,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7个,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6个。市国土资源局工作组投资30万元帮助所驻村新修了村部,并以年租金近3万元出让部分房间的使用权,成为我县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典范。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共免费选送特困村村民近1000人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劳务技能培训,并全部安排到广东等沿海地区就业,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全年全县共组织特困村村民近5000人外出务工,仅此一项,就为这些村增收近3000万元。四是抓好科技培训。各单位针对扶贫村村民技术不强、致富乏术的现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全年各工作组共投入科技培训经费15.6万元,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203期,参加听讲的党员达3630余人次,普通群众2.6万余人次,共播放科教片300余场次,发放科技资料近5.7万份,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致富能力。(四)打造亮点,落实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建设扶贫工作,对建设扶贫工作的有关问题,常委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并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推进各项工作。
2005年,我县县级领导和驻村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都积极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县级领导共到村检查指导320余人次,驻村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到村指导660余人次。县委书记杨建新先后10多次到联系村桃洪镇烟霞村指导工作,帮助村民维修公路8公里,发展优质果木300余亩,硬化6000余米高标准水渠,县长钟义凡心系基层,多次组织有关单位为联系村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和问题。县委副书记李小坚,一到任就深入特困村调研指导。县人大主任曾令太多次到联系村调查走访、访贫问苦,为村里排忧解难。县政协主席王成华十分关心贫困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到所驻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贫困村村民看病2000余人次、发放药品2万余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秋良帮助联系点修筑高标准河堤850米,新修村级公路2条,接通了自来水,实现了组组通路、户户通水,并把该村建成了能源建设的示范点,发展节柴灶50口。驻村县直单位县审计局副局长魏佳辉十分重视建设扶贫工作,不但经常到扶贫村开展工作,还从家中拿出5000元钱给扶贫村提供启动资金。二是力量保证到位。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党群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专门力量、安排了专门经费开展工作。并要求每个工作组至少要有两名驻村工作队员,而且要有一名副科级以上的党员干部。全县101个县直单位共派出了116名工作队员,其中副科以上干部47人,确保了全县建设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资金落实到位。各驻村单位尽其所能为扶贫村建设筹集资金,按每村不少于1万元的“投入底线”,全县共为特困村筹集资金1270余万元,其中县直单位协调落实资金320余万元,投入4万元以上的村有29个。(五)夯实支点,抓好自身建设2005年,我县以“创特色、出精品、树形象”为宗旨,以省市满意、县委满意、特困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抓好自身建设为支点,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和工作组建设。一是在工作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对县直工作组和乡镇的考核进行了量化、细化、规范化,制定下发《2005年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和《2005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健全严格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考勤制度。基层办做到月初有计划、月末有讲评,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并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全年共接待贫困村干部群众820余人,解答疑难问题200余个。一些工作组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制订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与特困村群众一起出主意、谋发展、保稳定。起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在加大宣传力度上做文章。县基层办编写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简报12期,在省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简报上上稿8篇,并将建设扶贫工作列入“隆回党建”网站党建栏目的重要内容,及时宣传推介我县建设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三是在指导督促上见成效。为确保工作队员“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工作不打折扣、不走过场,平衡发展、整体推进,2005年,县基层办采取每季一大督、每月一小督,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定期督查与平时督查相结合的办法,狠抓督查指导,共开展专项督查和集中督查8次,发出督查通报2期。这些措施确保了各单位人员安排到位、领导力量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完成到位。2005年我县建设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扶资金投入少,到位迟,一些能拉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好产业得不到按时实施;个别特困村摊子铺得过大,造成负债工程、半拉子工程。二是个别单位对县委要求到位的资金讲客观、讲价钱、打折扣,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三是少数工作队员没有与单位工作脱钩,驻村时间少,存在“挂空档”现象。四是少数工作组存在重经济项目、轻组织建设现象。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06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工作主要任务2006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要继续抓好村党支部建设。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的要求,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把有条件的村建成党建示范村,把有条件的村党支部建成能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二是要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要针对现有党员年龄老化、模范带头作用弱化的现状,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有重点地有意识地吸收一批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经济能人、致富能手或优秀青年入党,每个建设扶贫村要把发展1—2名4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作为一项硬任务来完成。力争各建设扶贫村3年内4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达到党员总人数的20。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和引导贫困村的干部和党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精神,大力营造“能人创企业,农民创家业,党员干部创事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坚持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同时,要引导贫困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构建和谐农村三十六策》,自觉运用“三十六策”,不断提高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的本领。三是要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对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尤其要扎实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巩固扩大学习教育成果,努力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他们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体现先进性,在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地发展中体现先进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繁荣和和谐稳定中体现先进性。四是要突出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要求,从回乡知识青年、农村“五大生”、退伍军人、打工回乡青年和致富能手中挑选一批好苗子,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培养锻炼,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五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创新村级组织制度。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提倡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级经济组织领导班子三位一体,主要负责人由一人担任,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通过村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提高村党组织领导经济的能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二是完善村党组织工作、学习、生活、活动制度,包括村党组织决定村内重大事项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和激励、监督制度;发展党员培训制、公示制、审查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形成基层党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三是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六是抓精神文明促乡风建设。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农民真正富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工程来抓,做文明村民,建文明村庄,树文明新风。一是要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巩固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对村民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教育和启发农民革除各种陈规陋习,摆脱愚昧落后的思想束缚,使精神文明进村入户。二是要把建设扶贫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少生快富。三是把建设扶贫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到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扶贫开发工作方面:一是抓教育培训促素质提高。要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村民的劳务输出能力和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能力,大力提高特困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努力改善特困村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好贫困户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要大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要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要选择几项增产增收、群众欢迎、容易掌握的实用技术,加以大力推广。要积极办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让特困村群众在学到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致富技术,每个青壮年农民要掌握1-2门致富技术。二是抓结构调整促产业优化。要立足全县药材、烤烟、蔬菜、林竹等四大支柱产业,切实帮助村民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和帮助特困村农民从实际出发,按照“整治耕地、开发山地、建设基础”的发展思路,做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牧则牧。要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要为向导,以科学论证为前提,以本地资源为基础,把能直接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开发的重点,走符合我县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 《在基层组织建设总结表彰暨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