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
人类最基本、最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公正、安全、公平、繁荣等来向社会提供制度、执行制度和纠正已经过时的制度。政府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推进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的多。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服务,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就有了保障。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⒉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⒊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可以被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产品。如国防、公安、司法等。还有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产品。如教育、社会保险等。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
⒋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涉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程序、态度、方式和方法等。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简单地说,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讲,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任务:
⒈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薄贵利认为,必须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只要各级政府从竞争性市场中退出来,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迟福林认为,实现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的转变,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点。他认为,要在指导思想上高度关注实践中突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解决好失业、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弱势群体保障、腐败等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从危机预警、各类预案的准备,到危机下的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建设,都应当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加快完善。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及基础设施投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提到:政府应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管好政府应该管而没有管好的事。也应该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改革。但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扩大政府规模,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增加公共支出,由政府来直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应转变角色,起到促进者、合作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将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在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政府自身变革的基础之上。原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张皓若特别指出,贯彻以人为本,千万不要忽视了占全中国人口的广大农民,要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
⒉要改革完善投融资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的财政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总体上说,还是一个经济投资型财政体制。政府要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但是不能由政府直接去发展经济,而是以战略、方针、法律、法规、政策等方式,由政府引导投资者、企业、劳动者去创业、投资、经营,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把经济建设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转型要向五个“公共”方面转。一是转向公共安全;二是转向公共卫生,这点在危机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三是转向公共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四是转向公共的救济体制;五是转向公共便利,公众作为社会人,必须享有的公共便利包括交通、电力、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财政应该集中力量在这五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认为,实现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我们还得在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国家资源的投入,要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抽身,逐步把经济建设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
迟福林认为,目前,社会发展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等所占比例过小。为此,应当加快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构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制度基础。目前,完善公共型财政体制,应当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一是要重构国家对公共卫生的责任体制,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867.html
⒉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⒊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可以被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产品。如国防、公安、司法等。还有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产品。如教育、社会保险等。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
⒋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涉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程序、态度、方式和方法等。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简单地说,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讲,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任务:
⒈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薄贵利认为,必须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只要各级政府从竞争性市场中退出来,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迟福林认为,实现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的转变,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点。他认为,要在指导思想上高度关注实践中突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解决好失业、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弱势群体保障、腐败等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从危机预警、各类预案的准备,到危机下的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建设,都应当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加快完善。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及基础设施投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提到:政府应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管好政府应该管而没有管好的事。也应该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改革。但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扩大政府规模,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增加公共支出,由政府来直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应转变角色,起到促进者、合作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将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在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政府自身变革的基础之上。原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张皓若特别指出,贯彻以人为本,千万不要忽视了占全中国人口的广大农民,要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
⒉要改革完善投融资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的财政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总体上说,还是一个经济投资型财政体制。政府要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但是不能由政府直接去发展经济,而是以战略、方针、法律、法规、政策等方式,由政府引导投资者、企业、劳动者去创业、投资、经营,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把经济建设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转型要向五个“公共”方面转。一是转向公共安全;二是转向公共卫生,这点在危机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三是转向公共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四是转向公共的救济体制;五是转向公共便利,公众作为社会人,必须享有的公共便利包括交通、电力、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财政应该集中力量在这五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认为,实现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我们还得在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国家资源的投入,要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抽身,逐步把经济建设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
迟福林认为,目前,社会发展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等所占比例过小。为此,应当加快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构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制度基础。目前,完善公共型财政体制,应当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一是要重构国家对公共卫生的责任体制,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