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钳工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关于钳工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吕明
摘要:一体化教学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实现评价过程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过程评价提高综合素质竞争能力
自2011年开始,我校开始试点一体化模式教学,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两年有余。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钳工一体化教学方面积累了些经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开展任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与素质能力。其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以往职业教育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未完全实现“使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相一致”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完成学校安排的必修课,学校的重点是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存在距离,不能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单一、评定主体单一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以学期的理论或实践考核为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虽加大了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选拔,不注重态度和能力的发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未能很好衔接
近几年的就业招聘会上,许多企业不看重学生学业成绩,而是考察学生能力,学生学业成绩对企业招聘而言,只是参考,甚至形同虚设。对企业来说,他们重视的是学生职业素质及个性特点等。
综上所述,要想使这些矛盾获得解决,必须要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一体化模式”的教学评价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性质的教学评价重点有所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应从课程反馈、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四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反馈
即确定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主要方法是在课程结束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教师授课过程评价表,征求反馈意见,包括对课程组织的反应、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反应、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反应、是否能在将来工作中用到所学知识和技能等,
(二)学习收获
即确定学生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确定到达哪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对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核对。它可以体现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但无法确定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行为变化
即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发生行为改进程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使用到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尽管很难,但是意义却很大。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后期相应课题任务进行检验,或通过下厂实习、产品加工经历及相应的生产条件等外部条件实现。
(四)工作绩效
即了解学习带来的绩效改变。它意味着从劳动市场了解课程对学生职业成长和就业的促进作用,这里的评价对象不仅是学生本人,而包括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外部大环境的影响。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开放的评价体系
按照教学目标,将实践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实行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可采取笔试,零件制作,产品加工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任务情况。同时评价学生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及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建立以专业任课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机制,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这样既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邀请企业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评价
建立有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能较好地为社会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可涵盖考核工种所有操作项目。学校在制订成绩评价体系时,应积极争取到企业的参与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作者单位:宁波技师学院) 《关于钳工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878.html
吕明
摘要:一体化教学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实现评价过程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过程评价提高综合素质竞争能力
自2011年开始,我校开始试点一体化模式教学,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两年有余。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钳工一体化教学方面积累了些经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开展任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与素质能力。其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以往职业教育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未完全实现“使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相一致”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完成学校安排的必修课,学校的重点是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存在距离,不能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单一、评定主体单一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以学期的理论或实践考核为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虽加大了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选拔,不注重态度和能力的发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未能很好衔接
近几年的就业招聘会上,许多企业不看重学生学业成绩,而是考察学生能力,学生学业成绩对企业招聘而言,只是参考,甚至形同虚设。对企业来说,他们重视的是学生职业素质及个性特点等。
综上所述,要想使这些矛盾获得解决,必须要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一体化模式”的教学评价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性质的教学评价重点有所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应从课程反馈、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四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反馈
即确定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主要方法是在课程结束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教师授课过程评价表,征求反馈意见,包括对课程组织的反应、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反应、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反应、是否能在将来工作中用到所学知识和技能等,
(二)学习收获
即确定学生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确定到达哪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对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核对。它可以体现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但无法确定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行为变化
即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发生行为改进程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使用到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尽管很难,但是意义却很大。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后期相应课题任务进行检验,或通过下厂实习、产品加工经历及相应的生产条件等外部条件实现。
(四)工作绩效
即了解学习带来的绩效改变。它意味着从劳动市场了解课程对学生职业成长和就业的促进作用,这里的评价对象不仅是学生本人,而包括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外部大环境的影响。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开放的评价体系
按照教学目标,将实践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实行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可采取笔试,零件制作,产品加工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任务情况。同时评价学生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及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建立以专业任课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机制,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这样既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邀请企业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评价
建立有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能较好地为社会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可涵盖考核工种所有操作项目。学校在制订成绩评价体系时,应积极争取到企业的参与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作者单位:宁波技师学院) 《关于钳工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