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正文

初中思品论文:思品审题中的“四把利剑”


中有不少人又纷纷献血。
  
  问题与思考: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
  
  熟悉的生活情境,看似并不深奥问题,竟然不知如何下手,这是许多初学者“很尴尬”的共同感受。此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逐一发现题目中带有提示性、启发性的信息:①小雨大声疾呼:“救命!救命!”②周围人挽救了小雨的生命。③挽救者又纷纷献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结合教材知识这三点信息围绕“珍爱生命”分别向我们暗示了哪些道理?结果学生很快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当然,学生收获的还有很多很多。如果类似这样的情景审题与思考历练,几乎是学生每堂课常态化的自主行为,那么,学生在考场上的表现还何须令人担忧?
  
  三、加强审题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和技巧
  
  实践中教师可以参照下列方法和技巧引导学领悟把握审题的要领,重在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1.首先要完整地通读题目,明确题意。
  
  这是审题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在没有真正明确题意和要求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必然会出现解题错误。实践中有时会因为情景材料题目过长,有些学生没有耐心或没有时间完整地阅读题目,断章取义,急于求成,或虽然题目阅读完毕,但因为不仔细没有读懂题意,此时何谈审题、解题?显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难辞其咎。
  
  2.要抓住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
  
  这是审题的重要捷径。所谓关键词句、有效信息是指题目中有助于提醒师生打开解题思路明示或暗示的词、句、描述性信息。如果善于发现他们,解题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忽略了它们,则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偏离方向,或者使思维变得混乱。
  
  【例1】某市中考试题。
  
  试题情景:近两年,不少地方政府开通了官方微博与网民互动,比如:“微博云南”和“桃源县人民政府”等。人民网更是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时代。
  
  问题:请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谈谈“微博问政”体现了哪些道理?
  
  此中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笔者在不同的平行班让学生独立思考。结果,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只言片语,想不周全或说不到“问题的关键”。后来我启发学生找关键词、句、提示性信息,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该找的几乎都找出来了。此时我趁热打铁,就找到的多个关键信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梳理,这些信息都说明了哪些道理?经过这么一点拨,许多学生很快找到了光明的通道。再经过老师的点拨性补充与反馈,学生很快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神情。后来,只要遇到类似这样的情景练习,学生们普遍都表现得兴奋点很高,积极寻找与思考,跃跃欲试。因为他们都深深尝到过找到关键词、句、有效信息的甜头。
  
  3.挖掘好隐含的信息或条件。
  
  有时题目的部分信息或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藏在文字叙述之中。把隐含的信息或条件有效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题目中隐含条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往往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理论、日常的生活经验、寻常道理与题目中明确所给的有效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进而正确全面地分析解答。
  
  【例2】时事热点试题。
  
  试题情境:继福建南平校园砍伤事件后,2011年11月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再次引起党中央及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的高度关注。
  
  问题:为什么党中央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校园安全?
  
  通读题目后,我们应该把目光锁定在“为什么要重视校园安全?”这一中心句上。单从字面上看这简短的一句话,作为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它很难想出多少原因,教师应适时启发其中隐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生活经验、题目中所给信息,教师可以这样去启发:这里的“安全”主要指哪方面的安全?提到校园安全我们往往会想到青少年的安全,为什么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的生命安全?还因为青少年有什么特点?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哪度过的?从题目的事故让我们想到什么?……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一定会恍然大悟,喜获至宝,不仅容易解答出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感悟发现隐含信息的方法,增强解题自信。
  
  教师不能总是领着学生走路,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解题后需趁热打铁,教师进一步亮出有隐含信息的综合性试题让学生一试。如提出后续问题: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如何打造平安校园?留出一定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教师及时反馈点评,相信类似的审题训练学生收获会很大的。
  
  4.排除干扰因素,把握设问走向。
  
  有时题目给出的诸多信息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信息往往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意识到这一点,并把它们排除,题目意图也就清晰可见,便于我们迅速正确地思考解答。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审题方法和技巧不能孤立起来使用,通用方法不必言说,其余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据情况选择性的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当然这些方法和技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只要师生在审题能力方面多下工夫,学生解题能力和效果的不断提高不再是一个神话。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

《初中思品论文:思品审题中的“四把利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89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