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社会和谐程度。如何按照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县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固基强本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使之抓出成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包容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住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可以说,只抓村,不抓乡,是“事倍功半”,抓乡带村,才能“事半功倍”。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
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一片空白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防止出现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认识,只有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促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乡村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把乡村两级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目前开展的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中央强调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首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好书记。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较快,乡村文明、工作变化大、政绩突出的地方,就必定有一个团结、协调、进取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书记。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强配好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选贤任能,从德才兼备的原则出发,大胆选拔那些有较高素质,勤政廉洁,有魄力,有胆识,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之中担当重任,让他们体现“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906.html
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包容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住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可以说,只抓村,不抓乡,是“事倍功半”,抓乡带村,才能“事半功倍”。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
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一片空白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防止出现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认识,只有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促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乡村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把乡村两级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目前开展的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中央强调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首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好书记。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较快,乡村文明、工作变化大、政绩突出的地方,就必定有一个团结、协调、进取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书记。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强配好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选贤任能,从德才兼备的原则出发,大胆选拔那些有较高素质,勤政廉洁,有魄力,有胆识,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之中担当重任,让他们体现“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