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及其保障机制
论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及其保障机制
黄新民 董文军
[摘要]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可划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其中隐性因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二是教师层面的;三是学生层面的,而这些隐性因素最终都通过教师得以综合体现。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转变管理理念入手,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激励教师的创新热情,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并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诃]教学质量保障 隐性条件教师激励
[作者简介]黄新民(1956-),男,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董文军(1964-),男,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和区域教育发展。(陕西汉中 72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地方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BY4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52-02
一、现代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观
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所关注的共同主题。所谓教育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教学的特性满足教学价值主体(人与社会)需要的程度,即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的限制下,一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①。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涉及高等学校所有环节和活动,是由多个层面的活动效果构成的整体效果,诸如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定位与传统、人才培养规格、教学与学术计划、教学与学术成就、教职工、学生、校舍、设备、社会服务与声誉等。教学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它包括围绕人才培养规格所实施的课内外各项教学环节。
对本科教学而言,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教学?这涉及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的问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及不同的办学定位而不同的。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或目前以研究性大学为办学定位的高校而言,通常注重通识性的学科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各行各业的卓越人才为目标;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存在着两类高校,一是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偏重培养专门性人才,强调培养拥有高深知识并具备应用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地方本科教学型院校,突出“以应用知识为基础的、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更加重视职业导向的应用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就业必需的职业准备”②。因此,“专业”“应用”“技能”是现代地方本科院校确定质量标准的基本导向。具体来说,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观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富有时代气息的大学教学观。现代大学往往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基本使命,而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则是众多职能的核心。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校的所有资源都应为保障教学质量而服务,其工作绩效也应当围绕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来进行评价。教师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教师质量主要是由教师教学态度、专业背景(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教学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2.富有学校特色的人才质量观。不同的大学应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盲目仿效名牌大学的弊病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如何办出特色,通过特色体现人才质量,形成特有的人才质量标准,是地方高校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地方高校人才质量标准应当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具体包括:与适应性强相适应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泛的专业知识;与应用相适应的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此外,现代高校教学观还应包括符合专业人才市场定位的教学内容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观、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观等思想体系。
二、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包括教师的学历和经验、教学设备、规章制度、机构设置、监控措施等;隐性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校层面的,例如校园文化、学校各方面对待教学中心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态度等;二是教师层面的,例如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态度、学术背景等;三是学生层面的,主要是学生的素质、学风、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职业理想等。这些隐性条件都最终通过教师得以综合体现。目前,国内高校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是对教师这一核心主体进行考察,主要指标包括可见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却很少关注其背后的隐性因素。
1.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的隐性因素。态度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③。高校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应表现为遵守师德校纪、教学认真负责、热爱科学、热爱教学。对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考核,其显性表现是按时上下课、逻辑严谨、按时批改作业等,但是这仅仅只是浅表的态度表现,这些表现可能只是迫于生计和学校管理者的压力。深层次的积极态度应表现为经常研究教法,教学过程充满人生智慧、充满理性之美,师生都能体验到幸福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而这种深层次的积极态度则源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
2.影响教师专业应用能力的隐性因素。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④,是“创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实现者”,是“知识技术应用的主要参与者”⑥。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的获得往往在学历和职称上得以体现,但是,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不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专业学术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影响教师专业应用能力的隐性因素是:教师自身是否愿意持续钻研、学生能否接受其教育、学校环境是否能激发其高层次创新能力、其专业应用能力有无保障和导向的机制等,总而言之,就是学校的管理机制能否激励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化与应用。
3.影响教师教学技能的隐性因素。高校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结构的特点。因此,影响教师教学技能的隐性因素,除管 《论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及其保障机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932.html
黄新民 董文军
[摘要]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可划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其中隐性因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二是教师层面的;三是学生层面的,而这些隐性因素最终都通过教师得以综合体现。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转变管理理念入手,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激励教师的创新热情,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并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诃]教学质量保障 隐性条件教师激励
[作者简介]黄新民(1956-),男,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董文军(1964-),男,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和区域教育发展。(陕西汉中 72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地方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BY4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52-02
一、现代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观
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所关注的共同主题。所谓教育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教学的特性满足教学价值主体(人与社会)需要的程度,即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的限制下,一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①。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涉及高等学校所有环节和活动,是由多个层面的活动效果构成的整体效果,诸如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定位与传统、人才培养规格、教学与学术计划、教学与学术成就、教职工、学生、校舍、设备、社会服务与声誉等。教学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它包括围绕人才培养规格所实施的课内外各项教学环节。
对本科教学而言,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教学?这涉及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的问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及不同的办学定位而不同的。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或目前以研究性大学为办学定位的高校而言,通常注重通识性的学科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各行各业的卓越人才为目标;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存在着两类高校,一是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偏重培养专门性人才,强调培养拥有高深知识并具备应用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地方本科教学型院校,突出“以应用知识为基础的、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更加重视职业导向的应用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就业必需的职业准备”②。因此,“专业”“应用”“技能”是现代地方本科院校确定质量标准的基本导向。具体来说,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观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富有时代气息的大学教学观。现代大学往往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基本使命,而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则是众多职能的核心。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校的所有资源都应为保障教学质量而服务,其工作绩效也应当围绕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来进行评价。教师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教师质量主要是由教师教学态度、专业背景(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教学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2.富有学校特色的人才质量观。不同的大学应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盲目仿效名牌大学的弊病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如何办出特色,通过特色体现人才质量,形成特有的人才质量标准,是地方高校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地方高校人才质量标准应当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具体包括:与适应性强相适应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泛的专业知识;与应用相适应的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此外,现代高校教学观还应包括符合专业人才市场定位的教学内容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观、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观等思想体系。
二、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包括教师的学历和经验、教学设备、规章制度、机构设置、监控措施等;隐性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校层面的,例如校园文化、学校各方面对待教学中心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态度等;二是教师层面的,例如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态度、学术背景等;三是学生层面的,主要是学生的素质、学风、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职业理想等。这些隐性条件都最终通过教师得以综合体现。目前,国内高校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是对教师这一核心主体进行考察,主要指标包括可见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却很少关注其背后的隐性因素。
1.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的隐性因素。态度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③。高校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应表现为遵守师德校纪、教学认真负责、热爱科学、热爱教学。对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考核,其显性表现是按时上下课、逻辑严谨、按时批改作业等,但是这仅仅只是浅表的态度表现,这些表现可能只是迫于生计和学校管理者的压力。深层次的积极态度应表现为经常研究教法,教学过程充满人生智慧、充满理性之美,师生都能体验到幸福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而这种深层次的积极态度则源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
2.影响教师专业应用能力的隐性因素。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④,是“创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实现者”,是“知识技术应用的主要参与者”⑥。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的获得往往在学历和职称上得以体现,但是,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不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专业学术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影响教师专业应用能力的隐性因素是:教师自身是否愿意持续钻研、学生能否接受其教育、学校环境是否能激发其高层次创新能力、其专业应用能力有无保障和导向的机制等,总而言之,就是学校的管理机制能否激励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化与应用。
3.影响教师教学技能的隐性因素。高校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结构的特点。因此,影响教师教学技能的隐性因素,除管 《论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及其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