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建设中尤为关键。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问题。学校领导层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意义,要把学风建设当做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都应在某种程度上关注学风建设。其次,领导层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学风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再次,要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风建设问题,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甚至为人都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学生。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说:“教授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的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⑤
2.建章立制,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具体的指导,而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需要明确的是,对担任辅导员和导师的教师除了在人格和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外,还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要切忌流于形式。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果说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制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律意识,那么奖惩机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对那些学风好的班级、寝室、个人和带队的教师要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而对那些学风不好的班级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3.加强教师修养,实现教学相长。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这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和职业的要求,更是学风建设的应有之义。教学是教师的工作,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何以教,教以何”应始终是教师思考的问题。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是指知识的增加和更新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完善。学风的建设需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而填鸭式的教学则不足称道,其指导思想仅局限于想方设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在《教学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里,他强调教师要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负指导之责,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之责。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告诉学生这种解决方法是如何而来的,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自己找出解决方法,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寻找其他解决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只有获得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真理,方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
在强调教师自律的同时,学校也要切实为教师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要给予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教师能够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过得舒心、开心,以便更有效率地开始下一轮工作。其次,要关心教师的再教育情况,注重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再次,要逐步改善教师的待遇,让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和职业产生归属感。
4.创新机制,以科学评价禁不良风气。教师工作成绩评定标准应多样化,以科研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做法值得商榷。学校应本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原则来处理工作和利益上的关系。例如,对那些有科研潜能、甘于钻研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对其获得的独创性成果要给予奖励;而对那些能讲、善讲,但在科研上相对薄弱的教师也要相应地提高待遇。学校应创新机制,从源头上杜绝科研上的浮躁和功利之风。
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它也不是仅凭一部分人的良好愿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才能达到。但只要学校的领导层、教师和学生团结一心,学校的学风建设就必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4006.html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问题。学校领导层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意义,要把学风建设当做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都应在某种程度上关注学风建设。其次,领导层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学风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再次,要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风建设问题,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甚至为人都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学生。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说:“教授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的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⑤
2.建章立制,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具体的指导,而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需要明确的是,对担任辅导员和导师的教师除了在人格和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外,还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要切忌流于形式。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果说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制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律意识,那么奖惩机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对那些学风好的班级、寝室、个人和带队的教师要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而对那些学风不好的班级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3.加强教师修养,实现教学相长。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这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和职业的要求,更是学风建设的应有之义。教学是教师的工作,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何以教,教以何”应始终是教师思考的问题。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是指知识的增加和更新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完善。学风的建设需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而填鸭式的教学则不足称道,其指导思想仅局限于想方设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在《教学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里,他强调教师要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负指导之责,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之责。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告诉学生这种解决方法是如何而来的,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自己找出解决方法,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寻找其他解决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只有获得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真理,方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
在强调教师自律的同时,学校也要切实为教师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要给予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教师能够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过得舒心、开心,以便更有效率地开始下一轮工作。其次,要关心教师的再教育情况,注重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再次,要逐步改善教师的待遇,让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和职业产生归属感。
4.创新机制,以科学评价禁不良风气。教师工作成绩评定标准应多样化,以科研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做法值得商榷。学校应本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原则来处理工作和利益上的关系。例如,对那些有科研潜能、甘于钻研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对其获得的独创性成果要给予奖励;而对那些能讲、善讲,但在科研上相对薄弱的教师也要相应地提高待遇。学校应创新机制,从源头上杜绝科研上的浮躁和功利之风。
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它也不是仅凭一部分人的良好愿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才能达到。但只要学校的领导层、教师和学生团结一心,学校的学风建设就必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