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张国艳(包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教学组织机制不畅、经费缺乏和实践基地保障等各种问题。必须从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实践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2-02
教育部在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并明确提出:“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发展,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迫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研修、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而高校思政课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大学生日后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在2006年实施思政课新方案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中,强化实践性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理论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第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原则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产生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了实践,人们的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反复以至无穷。大学生思想品德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必须依靠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进社会,发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从而更深入地思考。现代教育理论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讲授空洞、内容单一的问题,学生学习没兴趣,认为跟现实生活联系不多,甚至对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导致思政课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课堂讲授中,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中只有超越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扩展,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能动性,促使大学生将自己所学向生活经验的转化。
第四,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思政理论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向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用辩证思维去审视社会,帮助他们澄清在认识上的错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高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思维水平。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新方案实施以来,尽管在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却存在着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外,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遵照思政课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国情民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意志,坚定信仰,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但在多数人眼里,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多数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有些学校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自由调研,草草的以一篇实践报告结束,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教学要求。目前所有的高校都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多数学校对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学时、实践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经费划拨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很规范。有的学校领导很重视,把思政实践课纳入了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4158.html
张国艳(包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教学组织机制不畅、经费缺乏和实践基地保障等各种问题。必须从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实践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2-02
教育部在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并明确提出:“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发展,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迫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研修、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而高校思政课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大学生日后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在2006年实施思政课新方案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中,强化实践性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理论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第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原则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产生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了实践,人们的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反复以至无穷。大学生思想品德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必须依靠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进社会,发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从而更深入地思考。现代教育理论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讲授空洞、内容单一的问题,学生学习没兴趣,认为跟现实生活联系不多,甚至对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导致思政课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课堂讲授中,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中只有超越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扩展,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能动性,促使大学生将自己所学向生活经验的转化。
第四,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思政理论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向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用辩证思维去审视社会,帮助他们澄清在认识上的错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高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思维水平。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新方案实施以来,尽管在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却存在着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外,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遵照思政课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国情民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意志,坚定信仰,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但在多数人眼里,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多数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有些学校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自由调研,草草的以一篇实践报告结束,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教学要求。目前所有的高校都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多数学校对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学时、实践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经费划拨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很规范。有的学校领导很重视,把思政实践课纳入了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