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好。市委书记辛维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对全市农村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亲自进行工作总结、动员和部署,这说明市委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这是对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和极大鼓舞。辛书记的重要讲话,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措施有力、指导性强,特别是提出了城乡统筹要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抓住了我市发展农业和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举措,非常鼓舞人心。市委2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的精神,高度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强化了各项支农措施。与会的全体同志通过热烈讨论,都表示一定要坚决贯彻、认真落实、抓出成效。这次会议表彰了达到小康目标的53个村,兑现了畜牧业发展年度目标考核奖励,表彰了农业“十佳”共50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了11个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30个先进个人,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我市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市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农村工作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有县乡两级党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有市县农口部门的负责人和市直涉农部门的负责人,一共300余人。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的思想,提高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方略重大转变的认识,增强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信心,明确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的任务,达到了会议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当前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讲:“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贵州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比例高,农民收入还比较低,需要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作出更大努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今年中央1号文件用了四个“并没有改变、改观”和“艰难的爬坡、攻坚阶段”来形容,即“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当前农业的好形势下要保持清醒认识,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投入不足、基础脆弱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我市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脆弱,高产稳产田土的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短期内不可能根本解决。加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建设的难度很大。还有水土流失、石漠化的问题,以及地质灾害、洪涝冰雹等问题,需要的投入更多更大。比较下来,我市种粮的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应该转向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特色农业,发展高效的设施农业,转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的牧业和林业。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是指要逐步建立一套能持久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建立一套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包括市场导向、政府补贴、投入增长、产业延伸、产销合作、农民权益保障等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将有一个过程。我们更要看到,每个农民平均只有一亩多土地,无论你种什么,最多也只能解决温饱。所以,仅靠农业本身,农民根本不可能致富,应当说只有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要支持和鼓励农民敢于走出来,敢于进入城镇就业安家落户。同时要制订相应法律法规,保护外出农民的合法权益,公平地对待进城农民工。讲城市支持农村,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把农民转移出来。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从体制上看,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从矛盾方面看,主要是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差距拉大。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将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要增强加快农村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讲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国家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这里我想用一组数据来加以说明。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很大,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已经做到应保尽保,而农村才开始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
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全国只有6000万人,其中领养老金的不到200万,而我市农村除了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给予养老保险的7079户外,仍是一片空白,其中农村保费投入市县乡三级加起来共为600多万元。而城市除了有工作的以外,买养老保险的就有7000多人,保费达900多万元,保费多养老金也相应领得多。二是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生病住院率低,看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全国调查农村妇女有1/3在家生孩子,有80的农村人病死在家里,而我市的农村妇女有63.6在家生孩子,病死在家的比例可能更高。农民得大病,住院费相当于全家1、2年的收入,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很普遍。现在我市农村大病统筹的工作目前暂时还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正在盘县展开,盘县已有近68万人参加合作医疗,每人筹资10元已经完成。按要求是每人筹资30元,其中中央财政拿出10元,省市县财政10元,农民个人自筹10元。现在省市县这一块只拿到7元,即便是每人30元,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农民的医疗负担仍然很重。据调查统计,全国农民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约200元,农民看病免费还难以做到。但我市医疗保健水平更低,城市居民医疗保健年平均支出仅为140多元,而农民更少得可怜,只有24元,我市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7,可以说农民无所谓就医。三是教育上城乡差距巨大。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而农村初中升高中比例很低,约占1/4,我市可能更低。国家已经具备在农村免费进行普九义务教育的国力和财力,但是政府的投入还是偏低,还应该更快一些。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的出路在教育,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让农村劳动力升值,要使农村所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尽快都达到12年,否则长期都是廉价劳动力,农民怎么能富起来?农民对国家工业化的贡献,最主要的一个是廉价劳动力,一个是廉价的土地,以工支农、以城带乡,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这“两个廉价”的问题。
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现在农村改革的内容很多、力度也大,有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单项的还有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现在农村改革的亮点是农业税全免,明年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农业税也不是一免了之,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政府要进一步在农村教育和医疗上做好文章,才能使农民更高兴起来。农村税费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乡镇机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化解乡村债务问题难度较大。据调查全国乡村两级债务高达3000多亿元,平均每个乡400万,村20万。我市6个一类乡去年调查,债务达1060万元,平均每乡177万元,主要是用于发展经济、搞基础设施建设、办教育和计划生育,也有用来交农业税以及发工资的。对这6个一类乡,除了发展经济的这块外,其他的债务给予了减免,减免了625万多元,平均每乡也是100多万元。农村金融问题很大,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不是新闻,一半多的农民有贷款的意愿,但并不能解决,供求不顺,现在的怪现象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从农村撤离。农业银行也离农民越来越远,农业贷款的余额占资金比例很小,全国不到10。但我市农行还不错,农业贷款余额占到15.7,高于全国水平。农村信用社改革有一些进展,但一乡一社的格局,由于缺乏竞争,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办法都比较模糊,进展缓慢。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是土地问题是个难题,前面提到了“两个廉价”,土地制度要改就要改掉廉价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千方百计占廉价土地的便宜,政府和土地部门也想从土地上获得巨大收益,只有农民的力量最弱,吃“哑吧亏”,“三农”问题矛盾最突出的是土地问题。征用农民的土地,应当公平地补偿农民。有的专家提出,建立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这可能比给政策更优惠,比给照顾还重要。集体土地是一种不完整的、产权主体缺位的产权制度,有很大弊端,要给农民真正的土地物权。因此可以说,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国家政策取向的重大变化,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主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改革力度、支持力度和领导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各项工作。
二、重在抓好落实,确保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辛书记已作了全面部署,市委2号文件作了全面安排。在这里我准备就几项重点工作如何抓好落实讲一些具体意见:
第一、要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达到200元。市委常委会确定的这个目标,并不是提高指标,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可能作出的判断。在总结分析去年的农业形势时,回良玉副总理讲了一句话叫“粮价高”,这是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有利的因素。去年全国农民收入增加了300元,遵义市增加了201元,毕节地区增加了193元,还有四川泸州市增加了300元,我们为什么不能增加200元?我市不仅粮价高,烤烟也提价,蔬菜价格也高,毛猪价也高,肉价也高,马铃薯价格涨了一倍多,生姜价格涨了几倍。农产品价格虽在回落,但是缓慢的,不会很快降落到前几年的低价位水平。还有我市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全省最高的一家,这其中有一部份将转变为农民的劳务收入和三产收入,这也是最有利的一个因素。最近我同统计、农业、乡企等部门作了一个分析,今年农民收入的目标,有可能达到181.5元,这离200元已经差得不多了,因此在农民收入问题上,我们要统一认识,力争达到这个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从农业内部提高效益,主要是家庭经营这一块,增收平均应超过110元以上,重点是粮食、养殖、烤烟、蔬菜,特别要突出畜牧业,还有家庭二、三产业,沼气池也是创收的。农民纯收入包括农民吃、穿、住、用、玩、烧的都在内。近几年农民改造旧房积极,我市农民对旧房更新换代在全省比较突出,这方面的消费还没有完全统计进来。二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现在农民工工资有所增加,包括清欠的在内,人均增收50元以上,再增加一些也完全有可能,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第二位,全国看可能已占第一位。三是转移性收入,包括免农业税、各种补贴、救济和无偿扶持等,人均增收要超过16元。四是其他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在内,测算下来至少人均增加5元。农民今年减收的因素也有,主要是燃煤价格上涨,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的因素究竟有多大,这些都要作具体调查分析。
第二、要大力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还要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增加粮食产量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就要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这就必须依靠科技。按现有的科技水平,优良品种加育苗技术加分带轮作加地膜覆盖,只要普及率提高,在现有农田的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科技的推广工作不力,覆盖农户面不广,农民的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的叫农技服务中心,包括农、牧、林、水、农机、气象、农经网等基层机构,经过几年的建设,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主要问题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中心工作占据时间多、深入指导农户少、推广经费不足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两个80”的目标,就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80,从事技术推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80,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人员不平衡的,县要进行调整。对非专业技术人员,一是要逐步调出,只出不进;二是安排学习培训,取得技术职称资格。参与包村的农技干部,要以业务为主,包技术指导服务,包试验示范样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进行改革,将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科技人员开展经营性服务,要给予积极鼓励支持,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科技人员在岗兴办实体,从事经营性服务,收益按有关规定分成。
第三、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实现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名优产品,按区域布局建立农产品优势产业基地,把规模做大做强,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