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合作机制
新疆石河子农八师136团中学:许晶
邮编:834018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师生间的合作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机制,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保证。
教育史上曾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这两种观点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具有片面性。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这两种倾向尤其是前者还常常以新的形式重演,过去的满堂讲常演绎为满堂问,一堂课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简单的一问一答,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学生的参与率也较高,但实际上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参与完全是处于一种被动,教师的意志依然在决定一切。这种课堂由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无从培养。
当然,学生主体的参与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现代师生观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教师的作用只能体现在“导”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立足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关键在于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情感相通、亲密无间、心里相容的朋友性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入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肩负教书肩人的重任,其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促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在课外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把消极情绪感染给学生。教师的情绪是良好的,情感是积极的,课堂气氛就容易和谐,师生关系就容易融洽。心里学家勒温和李皮特等人通过实验发现:教师与学生合作、和睦相处时,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的活动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专制、苛刻,学生的表现不是冷漠无情就是怀有敌意。师生之间没有心灵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因此现代课堂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进而达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景。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和学生输入的信息量必须保持同步相当,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信息量的优化。一节课教学信息量的确定受诸多因素制约,比如教师的传授水平和能力,学生负担的学习量和接受能力,以及信息传递手段等等,因此,教师要兼顾多种因素的要求来确定信息量。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的适度的信息量,并形成序列刺激,以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里。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思维和学生的思维,师生的思维要保持同步和统一,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的纵横的内在联系,理解透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而且还必须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量和质,以及能力状况,找到已知与新知,已能与未能的结合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输出信息,以利于学生用现有发展水平达到最近发展水平,从而保证与学生思维的同步和统一。教与学思维的异步化和低层次化都是违背师生合作原则的。
《试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