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五种意识”
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五种意识”
黄明臣 刘航
过风楼镇初级中学陕西商南 72630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理科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在中招实验操作专核、理化合卷考试中“实验探究题”命题也占有相当分值比重。实验教学中,如何把课堂时间换给学生,将尽可能多的教师演示实验放手让给学生(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下列“五种意识”。
安全意识。生物、化学实验本身涉及到一些有腐蚀性、毒性(有的剧毒性)的药品,不遵守实验规程的操作更难避免发生某些易起火、易爆炸等隐患。在倡导关爱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今天,实验教师理应把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教育体现在首位,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实验活动中。既不能因做实验有危险而绕道放弃,更不能为了强化实验教学而轻视易于发生的安全事故,更要防范极个别学生可能借实验课发泄对其他学生的矛盾而产生意外风险。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尤显重要:一是不要把安全系数小的教师演示实验勉强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操作;二是教师要博览教参和相关资料,丰富操作知识、积累实验经验,从实验方案的选择可行性、药品种类和用量改进上提升安全系数;三是指导学生依据实验规则、按照具体实验的方法要领去做,使学生树立“遵守规程无危险”的安全感;四是及时做好实验废弃物处理和剩余药品的学生相互监督回收,以防学生因好奇而带出实验室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学生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活动体现。大多农村初中虽按Ⅱ类标准规定学生实验4人一组,但由于生源较多或药品仪器配备补充不及时等原因,实际试验时大多只能5—6人一组。为了取得实验效果,教师要做到:一是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既体现自愿结合又能考虑操作能力相互搭配),使每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活动定位有序,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善于合作的能力。二是要在教师必要的示范演示后,组内成员商讨分工、各展其才(如负责方案设计的、动手操作的、记录数据的、汇报交流的等不同角色)以优帮差、共同收获;三是诱导思维,让小组内成员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环节上发挥想象、讨论交流;四是在“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等能力要素环节上,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联手完成操作后的“反思与评价”小课题,获得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还要关注到各个小组“后进生”的活动参与,要积极引导他们向小组的其他同学求教,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也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以鼓励和帮助,给他们以更多的提问机会和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学习上的成功与喜悦,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认真意识。欲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取学科知识、技能训练与科学体验,必须如实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治学、尊重事实等科学品质。每次试验前,都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明了实验的具体要求,做到有目标地进入实验状态;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克服贪玩、粗心大意、快手毛脚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在仔细观察药品的状态、色泽中感兴趣,在观瞻欣赏仪器的外形、功能中感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规范、技巧中感兴趣,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喜悦中感兴趣。
求实意识。教师在学生实验思路的合理设计、操作步骤的有序正确方面,在仪器的选择和规范使用、药品定量取用等方面,应积极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客观如实地分析数据,真情实感地得出结论,而不能让学生图省事或急于求成似是而非的得出结论,更不能在数据不同时敷衍塞责地凑成与教材结论的勉强一致,获得实验只是有趣好玩而得不到真知的结果——没能获得真正实验能力的尴尬局面。
理性意识。以“活动与探究”为主体形式的实验教学,要尽力创设条件使学生身处“少年科学家”的氛围中。在“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中,“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是中心环节。围绕这些方法和环节,实验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品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在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后理性地做出定量定性分析,做出合理地“拓展延伸”,得出自己的结论;应鼓励学生独立、认真地书写完成“实验报告”;随后应及时认真地批阅、分析讲评每位学生的报告,使实验教学体现科学探究的活力、展现领悟发现的魅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以这“五种意识”为指导,对学生坚持训练养成习惯,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科学有效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五种意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4973.html
黄明臣 刘航
过风楼镇初级中学陕西商南 72630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理科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在中招实验操作专核、理化合卷考试中“实验探究题”命题也占有相当分值比重。实验教学中,如何把课堂时间换给学生,将尽可能多的教师演示实验放手让给学生(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下列“五种意识”。
安全意识。生物、化学实验本身涉及到一些有腐蚀性、毒性(有的剧毒性)的药品,不遵守实验规程的操作更难避免发生某些易起火、易爆炸等隐患。在倡导关爱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今天,实验教师理应把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教育体现在首位,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实验活动中。既不能因做实验有危险而绕道放弃,更不能为了强化实验教学而轻视易于发生的安全事故,更要防范极个别学生可能借实验课发泄对其他学生的矛盾而产生意外风险。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尤显重要:一是不要把安全系数小的教师演示实验勉强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操作;二是教师要博览教参和相关资料,丰富操作知识、积累实验经验,从实验方案的选择可行性、药品种类和用量改进上提升安全系数;三是指导学生依据实验规则、按照具体实验的方法要领去做,使学生树立“遵守规程无危险”的安全感;四是及时做好实验废弃物处理和剩余药品的学生相互监督回收,以防学生因好奇而带出实验室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学生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活动体现。大多农村初中虽按Ⅱ类标准规定学生实验4人一组,但由于生源较多或药品仪器配备补充不及时等原因,实际试验时大多只能5—6人一组。为了取得实验效果,教师要做到:一是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既体现自愿结合又能考虑操作能力相互搭配),使每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活动定位有序,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善于合作的能力。二是要在教师必要的示范演示后,组内成员商讨分工、各展其才(如负责方案设计的、动手操作的、记录数据的、汇报交流的等不同角色)以优帮差、共同收获;三是诱导思维,让小组内成员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环节上发挥想象、讨论交流;四是在“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等能力要素环节上,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联手完成操作后的“反思与评价”小课题,获得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还要关注到各个小组“后进生”的活动参与,要积极引导他们向小组的其他同学求教,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也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以鼓励和帮助,给他们以更多的提问机会和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学习上的成功与喜悦,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认真意识。欲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取学科知识、技能训练与科学体验,必须如实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治学、尊重事实等科学品质。每次试验前,都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明了实验的具体要求,做到有目标地进入实验状态;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克服贪玩、粗心大意、快手毛脚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在仔细观察药品的状态、色泽中感兴趣,在观瞻欣赏仪器的外形、功能中感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规范、技巧中感兴趣,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喜悦中感兴趣。
求实意识。教师在学生实验思路的合理设计、操作步骤的有序正确方面,在仪器的选择和规范使用、药品定量取用等方面,应积极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客观如实地分析数据,真情实感地得出结论,而不能让学生图省事或急于求成似是而非的得出结论,更不能在数据不同时敷衍塞责地凑成与教材结论的勉强一致,获得实验只是有趣好玩而得不到真知的结果——没能获得真正实验能力的尴尬局面。
理性意识。以“活动与探究”为主体形式的实验教学,要尽力创设条件使学生身处“少年科学家”的氛围中。在“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中,“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是中心环节。围绕这些方法和环节,实验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品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在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后理性地做出定量定性分析,做出合理地“拓展延伸”,得出自己的结论;应鼓励学生独立、认真地书写完成“实验报告”;随后应及时认真地批阅、分析讲评每位学生的报告,使实验教学体现科学探究的活力、展现领悟发现的魅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以这“五种意识”为指导,对学生坚持训练养成习惯,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科学有效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五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