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文/王 丽
摘 要:创新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很多方面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发展。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校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要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先者,就必须在技术革新上领先,所以,企业急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教育更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但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注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国家战略。
职校学生性格浪漫不羁的居多,不易管教。换个角度看,相较于循规蹈矩的学生,这也可以成为他们发挥奇思妙想的创造能力的优势。陶行知先生说:“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他还认为:“中外情形有同者,有不同者。同者借镜,他山之石,固可攻玉。不同者而效焉,则适于外者示必适于中。”尊重职校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才,是新的时代要求下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水成渊,聚沙成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种方式的“组合拳”出击下,经过时间的酝酿发酵,才可能有所成就。
一、培养创新人才,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新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主人翁精神
对于比较轻松的公共、通识类课程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
第一阶段: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教师做理论讲解。
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推选组长,确定本学期课程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式,教师对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做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自行收集第二手资料,课程有需要的可以外出实践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向教师做进度汇报。(利用周末,教师带领或学生自行调查研究、采访)
第四阶段:组员分工协作,写作期末报告,并以PPT等形式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各小组的报告做优、缺点的点评和反馈。
小组形式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发挥群策群力的智慧。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起辅助作用,有利于培养兴趣,发挥自身优势。自己组织研究,有利于培养独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期末报告和展示是对学习的巩固和深化。
二、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课间与学生多交流
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灌输创新意识;在交流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引导。
教学案例:杰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羞于表达的男孩子。他从未参加过班级活动,也很少上课发言。有一次,我课间经过他的座位,发现他在看一本教授PS技术方面的书,交流后发现他对电脑技术感兴趣也很精通。于是,我以后办公室或教室电脑操作有问题,就请他帮忙,课堂提问也有意点他回答。渐渐地,他的自信积累起来,人变得开朗健谈起来,甚至愿意主动回答课堂提问。同学间有电脑问题,他也愿意主动伸出援手。在将来,杰可能走上技术创新的
道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创新萌芽在教师的“语(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三、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
温总理说过:“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人才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践行“实践出真知、出新知”的理念。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树立远大的目标,将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这些都是职校教师的应有之义、分内之职。
总而言之,创新人才从学校培养起,在社会历练而成。教育者要胸怀栽培之意,行辛苦栽培之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参考文献:
[1]王阅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文学教育:中,2011(10)。
[2]刘锟。创新教育学习观的内涵与特征探微。教育探索,2004(3)。
[3]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整合培养。华中师范大学,2003.
[4]陈永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学校)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029.html
文/王 丽
摘 要:创新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很多方面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发展。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校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要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先者,就必须在技术革新上领先,所以,企业急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教育更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但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注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国家战略。
职校学生性格浪漫不羁的居多,不易管教。换个角度看,相较于循规蹈矩的学生,这也可以成为他们发挥奇思妙想的创造能力的优势。陶行知先生说:“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他还认为:“中外情形有同者,有不同者。同者借镜,他山之石,固可攻玉。不同者而效焉,则适于外者示必适于中。”尊重职校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才,是新的时代要求下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水成渊,聚沙成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种方式的“组合拳”出击下,经过时间的酝酿发酵,才可能有所成就。
一、培养创新人才,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新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主人翁精神
对于比较轻松的公共、通识类课程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
第一阶段: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教师做理论讲解。
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推选组长,确定本学期课程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式,教师对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做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自行收集第二手资料,课程有需要的可以外出实践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向教师做进度汇报。(利用周末,教师带领或学生自行调查研究、采访)
第四阶段:组员分工协作,写作期末报告,并以PPT等形式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各小组的报告做优、缺点的点评和反馈。
小组形式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发挥群策群力的智慧。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起辅助作用,有利于培养兴趣,发挥自身优势。自己组织研究,有利于培养独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期末报告和展示是对学习的巩固和深化。
二、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课间与学生多交流
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灌输创新意识;在交流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引导。
教学案例:杰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羞于表达的男孩子。他从未参加过班级活动,也很少上课发言。有一次,我课间经过他的座位,发现他在看一本教授PS技术方面的书,交流后发现他对电脑技术感兴趣也很精通。于是,我以后办公室或教室电脑操作有问题,就请他帮忙,课堂提问也有意点他回答。渐渐地,他的自信积累起来,人变得开朗健谈起来,甚至愿意主动回答课堂提问。同学间有电脑问题,他也愿意主动伸出援手。在将来,杰可能走上技术创新的
道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创新萌芽在教师的“语(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三、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
温总理说过:“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人才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践行“实践出真知、出新知”的理念。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树立远大的目标,将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这些都是职校教师的应有之义、分内之职。
总而言之,创新人才从学校培养起,在社会历练而成。教育者要胸怀栽培之意,行辛苦栽培之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参考文献:
[1]王阅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文学教育:中,2011(10)。
[2]刘锟。创新教育学习观的内涵与特征探微。教育探索,2004(3)。
[3]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整合培养。华中师范大学,2003.
[4]陈永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学校)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