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论文: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
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
李巧璇
摘要: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基础新课程应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作者简介:李巧璇(1976-),女,广西北海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讲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44-0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在于内容的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序列发生变革,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动手技能要求较高。、笔者过去的教学经验表明:相比其他财经类课程,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大,抽象难懂.一个典型事例是:在完成了整门课程的讲解,并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们对各种业务类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已经得心应手.但当笔者给出几张原始单据.要求学生以会计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笔者不由得陷入思索:为什么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没有了以题目为形式进行的业务类型讲解和说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们不知道这几张原始单据表明发生了哪一类型的经济业务。该事例说明传统会计课程教学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可迁移性较差,没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2008年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1.以培养学生的初级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
2.初级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任务”.初级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通过行动导向以围绕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如何完成来展开学习。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在职业情景和引导性问题下“做中学”,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初级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4.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会计领域的职业成长体验。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教学模块中尤其应加强原始单据的辨识与填制这一内容。辨识与填制实际工作中的单证、账表,是建立会计工作经验的关键环节。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通常是开篇就介绍理论性较强的会计意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或复式记账法.而将会计凭证的填制置后,导致学生初学时感觉很抽象.所学与原有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无法相联系,降低了教与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在内容序列上首先呈现简单的会计职业基本认知,优先让学生动手完成与实际工作直接接轨的会计单据填制,然后才学习借贷记账法原理.并深化应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先建构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为借贷记账法原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上.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分层选择教学内容,分层提出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困难。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层提出要求。这种分层的教学要求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分层组班来实现。分层组班常常会在 《会计教学论文: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050.html
李巧璇
摘要: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基础新课程应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作者简介:李巧璇(1976-),女,广西北海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讲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44-0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在于内容的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序列发生变革,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动手技能要求较高。、笔者过去的教学经验表明:相比其他财经类课程,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大,抽象难懂.一个典型事例是:在完成了整门课程的讲解,并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们对各种业务类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已经得心应手.但当笔者给出几张原始单据.要求学生以会计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笔者不由得陷入思索:为什么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没有了以题目为形式进行的业务类型讲解和说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们不知道这几张原始单据表明发生了哪一类型的经济业务。该事例说明传统会计课程教学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可迁移性较差,没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2008年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1.以培养学生的初级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
2.初级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任务”.初级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通过行动导向以围绕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如何完成来展开学习。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在职业情景和引导性问题下“做中学”,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初级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4.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会计领域的职业成长体验。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教学模块中尤其应加强原始单据的辨识与填制这一内容。辨识与填制实际工作中的单证、账表,是建立会计工作经验的关键环节。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通常是开篇就介绍理论性较强的会计意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或复式记账法.而将会计凭证的填制置后,导致学生初学时感觉很抽象.所学与原有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无法相联系,降低了教与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在内容序列上首先呈现简单的会计职业基本认知,优先让学生动手完成与实际工作直接接轨的会计单据填制,然后才学习借贷记账法原理.并深化应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先建构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为借贷记账法原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上.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分层选择教学内容,分层提出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困难。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层提出要求。这种分层的教学要求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分层组班来实现。分层组班常常会在 《会计教学论文: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