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英语学习的“习得”培养
关键词:学得 习得
成外附小 商幼林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讲,判断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最终能有效的输出多少英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英语,而不是看学了多少教材,背了多少课文。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语言的异同,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得(lea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得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Long(1985)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英语,然后逐渐过渡到“学得”。
非英语国家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critical period,通常认为在3—10岁)开始学习英语,若有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就可以像英语国家的儿童一样,通过“习得”的方式来学会英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开始学习英语,而我国的英语环境还很不够,我们不可能完全采用“习得”的方式来教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给孩子们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尽可能多的“习得”英语。
1. 营造纯英语的环境
营造“习得”学习环境的首要策略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英美国家的小孩在纯英语的环境中轻松自然的就学会了英语,在这些国家出生的中国孩子当然也是如此。然而,国内的孩子却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外部环境,英语课堂就成为了其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能讲英语,尽可能的把母语“忘掉”。让孩子们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他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英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制作英语招贴画、路牌、标语等;组织创设校园英语角为孩子们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为孩子们创设更为浓厚的英语“习得”氛围。
2. 大容量英语的输入
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充电器,那么他能够输出多少电就取决于他输入了多少。输入的越多,他能输出的就越多。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与此类似:学习者首先需要有一定语言量的输入,经过自己的内化然后生成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一定量的输出。当听懂(输入)了一句英语,学生并不能立即内化成为自己可以正确运用(输出)的语言,然而,当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学生的内化,他就可以轻易正确的输出少量的语言。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多的说英语(包括学生当时没有学习的、暂时听不懂的英语),大容量的给学生输入,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位差,这种位差迫使学生思考、揣摩然后内化成为自己能够掌握、运用的语言。
3. TPR教法促进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词句,或者用英语解释起来很麻烦费事儿,这时我们可以借助TPR教学法轻松的解决这些难题。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写,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活动,特别是儿童还不能进行语言输出之前,或者教授相对难于被理解的词句时,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否达到内化的程度。比如教有关跳跃的三个词jump、skip与 hop,老师做动作说英语,以单脚跳演示hop,轻快地跳演示skip,用力的跳跃演示jump。如果用英语解释则既麻烦又不易理解。应用这个教学方法,可以老师说英语学生做动作,或者老师做动作学生说英语,检测学生输入语言内化的程度。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唱唱跳跳习得英语
英语韵句、儿歌旋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各种有趣的动作、舞蹈和表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老师可以每周用一节课来教唱、说英语歌曲或儿歌。尽量选择内容有趣,贴切生活,难度适当,容易理解的歌曲和儿歌,孩子们在学唱之后就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在无意识中会内化一些句型,然后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起来。例如孩子们唱会了Happy New Year这首歌,在元旦节期间他们竟能够活用这句歌词互相祝贺,很自然的就把歌曲中的英语“习得”成为了自己可以运用的语言。
5. 游戏活动自然运用
孩子的世界中,游戏是他们不可缺少朋友。从某种角度上看,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正适合了其身心发展特点。游戏中有交流的欲望,他们就会想办法运用语言相互沟通,这时老师把他们急需的英语教给他们,并且在游戏中有效的交流运用,从而掌握这些语言。随着游戏中角色的转变,他们又需要更多新的语言来补充协助交流,最后,通过游戏的开展和完成,孩子们自然的“习得”了这些语言,而且还能不期待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6. 实施任务型学习方式
为孩子们创设“习得”学习环境的另一个策略是实施任务型学习。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是通过解释、表达、询问与说明等形式来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做事学习(learning by doing),即在实践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一般涉及项目设计、小组学习、协作实践和目标建构。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将会彻底改变传统语法分析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小学),有意识的给孩子们创设语言“习得”环境,尽量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感知英语,而不是侧重于有意识的认知英语,这对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保障孩子们能自由、自然、正确使用英语的绝佳途径。一旦他们的英语“习得”达到了足够的量,他们语言的“学得”能力也会随之显现和提高,为他们语言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谈谈英语学习的“习得”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246.html
成外附小 商幼林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讲,判断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最终能有效的输出多少英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英语,而不是看学了多少教材,背了多少课文。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语言的异同,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得(lea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得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Long(1985)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英语,然后逐渐过渡到“学得”。
非英语国家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critical period,通常认为在3—10岁)开始学习英语,若有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就可以像英语国家的儿童一样,通过“习得”的方式来学会英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开始学习英语,而我国的英语环境还很不够,我们不可能完全采用“习得”的方式来教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给孩子们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尽可能多的“习得”英语。
1. 营造纯英语的环境
营造“习得”学习环境的首要策略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英美国家的小孩在纯英语的环境中轻松自然的就学会了英语,在这些国家出生的中国孩子当然也是如此。然而,国内的孩子却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外部环境,英语课堂就成为了其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能讲英语,尽可能的把母语“忘掉”。让孩子们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他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英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制作英语招贴画、路牌、标语等;组织创设校园英语角为孩子们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为孩子们创设更为浓厚的英语“习得”氛围。
2. 大容量英语的输入
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充电器,那么他能够输出多少电就取决于他输入了多少。输入的越多,他能输出的就越多。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与此类似:学习者首先需要有一定语言量的输入,经过自己的内化然后生成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一定量的输出。当听懂(输入)了一句英语,学生并不能立即内化成为自己可以正确运用(输出)的语言,然而,当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学生的内化,他就可以轻易正确的输出少量的语言。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多的说英语(包括学生当时没有学习的、暂时听不懂的英语),大容量的给学生输入,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位差,这种位差迫使学生思考、揣摩然后内化成为自己能够掌握、运用的语言。
3. TPR教法促进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词句,或者用英语解释起来很麻烦费事儿,这时我们可以借助TPR教学法轻松的解决这些难题。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写,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活动,特别是儿童还不能进行语言输出之前,或者教授相对难于被理解的词句时,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否达到内化的程度。比如教有关跳跃的三个词jump、skip与 hop,老师做动作说英语,以单脚跳演示hop,轻快地跳演示skip,用力的跳跃演示jump。如果用英语解释则既麻烦又不易理解。应用这个教学方法,可以老师说英语学生做动作,或者老师做动作学生说英语,检测学生输入语言内化的程度。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唱唱跳跳习得英语
英语韵句、儿歌旋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各种有趣的动作、舞蹈和表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老师可以每周用一节课来教唱、说英语歌曲或儿歌。尽量选择内容有趣,贴切生活,难度适当,容易理解的歌曲和儿歌,孩子们在学唱之后就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在无意识中会内化一些句型,然后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起来。例如孩子们唱会了Happy New Year这首歌,在元旦节期间他们竟能够活用这句歌词互相祝贺,很自然的就把歌曲中的英语“习得”成为了自己可以运用的语言。
5. 游戏活动自然运用
孩子的世界中,游戏是他们不可缺少朋友。从某种角度上看,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正适合了其身心发展特点。游戏中有交流的欲望,他们就会想办法运用语言相互沟通,这时老师把他们急需的英语教给他们,并且在游戏中有效的交流运用,从而掌握这些语言。随着游戏中角色的转变,他们又需要更多新的语言来补充协助交流,最后,通过游戏的开展和完成,孩子们自然的“习得”了这些语言,而且还能不期待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6. 实施任务型学习方式
为孩子们创设“习得”学习环境的另一个策略是实施任务型学习。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是通过解释、表达、询问与说明等形式来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做事学习(learning by doing),即在实践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一般涉及项目设计、小组学习、协作实践和目标建构。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将会彻底改变传统语法分析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小学),有意识的给孩子们创设语言“习得”环境,尽量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感知英语,而不是侧重于有意识的认知英语,这对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保障孩子们能自由、自然、正确使用英语的绝佳途径。一旦他们的英语“习得”达到了足够的量,他们语言的“学得”能力也会随之显现和提高,为他们语言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谈谈英语学习的“习得”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