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体悟教学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体悟教学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中学 小 罗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体悟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提高,在体悟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任务。教师要把体悟教学的理念贯串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在每个环节中围绕如何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感知,更充分深入地反思感悟中去设计。只有做到环环紧扣,才能真正把体悟教学落到实处。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经验水平、心理状态、道德意识度、家庭环境及其他特殊因素等。关注学生的知识现实——重组整和。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政治学科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贴近,让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已有知识构成,否则就会重复劳动,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对求知的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课。
2.把握不同学生的知识构成,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评价课堂的有效性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我想更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把自身潜在的可能创造力,转化为显性的现实的创造力,让政治课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更加的有趣、生动、有致。
3.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找到教学的突破点,展现亮点,理清教学流程。在抓住教学主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搜索整理资料,由于现在资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在整理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原则: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
二、课堂教学阶段
1.呈现目标阶段:创设情景,激趣示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展示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体悟意识的重要手段。因为学生的体悟意识集中地反映其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即学习动力的大小。教师必须借助生动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需要,看成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是看录像、图片,故事引趣法,也可以是让学生表演小品。激趣示标即是通过内外动力的整体激发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经验和诸多研究表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免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
2.反馈质疑阶段:引发质疑,启发思维。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过程性需要的诱因。如何引发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冲突,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辩论,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和探究。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疑质疑,深化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教材中问思,从理解教材知识的不同角度问思,从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中问思,从模糊内容的比较中问思,围绕社会热点,疑点问思,自觉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本领,播下创造性的种子。同时,课堂中做到充分发挥设问的功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综合系统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此外,还要帮助纠正某些不良的思维定势,思维习惯,解放学生的思想。
3.参与讨论阶段:小组合作,加强交往。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构成的差异,导致学生个体的认知冲突各不相同,如何在某一问题形成共识,单靠教师的说教,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中学政治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就一些重点的、热点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辩论与对话。在一系列的讨论、辩论与对话当中,教师的 讲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讲课了,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当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了信息的交流量。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它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的发表意见的条件,还增加了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讨论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间交流,做出完整的、深刻的结论;合作的成功体验也常常产生在这里。在合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协作合作),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4.点拨精讲阶段:及时释疑,精讲总结。成功的经验表明,思想政治课导入要简洁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切忌拖沓偏题;结尾要精练,教师只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啰嗦。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确教材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所以,教师的讲解,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即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问题的质与量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体参与,问题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层次,要在问题之间留有足够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少教师尽管用边讲边问的教学方法代替了满堂灌输,但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反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有艺术地提出问题,甚至让学生提出较好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好问题。
三、课后巩固延伸
课后实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参与进一步提高的理想场所,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指导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学习了《竞争?合作?》一课,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加强合作;学习了《爱在屋檐下》,让学生在家中孝敬长辈,以报三春晖;学习了《友好交往礼为先》让学生开展争当“中学生礼仪形象大使”活动,在活动中,使礼仪规范融入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中……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只讲授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信念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如何操作的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和特点,对学生加以指导训练,学生本人参与其中,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还能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自觉行为,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运用政治课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这正是思想政治课的归宿。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体悟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397.html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中学 小 罗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体悟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提高,在体悟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任务。教师要把体悟教学的理念贯串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在每个环节中围绕如何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感知,更充分深入地反思感悟中去设计。只有做到环环紧扣,才能真正把体悟教学落到实处。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经验水平、心理状态、道德意识度、家庭环境及其他特殊因素等。关注学生的知识现实——重组整和。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政治学科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贴近,让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已有知识构成,否则就会重复劳动,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对求知的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课。
2.把握不同学生的知识构成,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评价课堂的有效性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我想更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把自身潜在的可能创造力,转化为显性的现实的创造力,让政治课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更加的有趣、生动、有致。
3.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找到教学的突破点,展现亮点,理清教学流程。在抓住教学主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搜索整理资料,由于现在资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在整理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原则: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
二、课堂教学阶段
1.呈现目标阶段:创设情景,激趣示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展示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体悟意识的重要手段。因为学生的体悟意识集中地反映其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即学习动力的大小。教师必须借助生动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需要,看成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是看录像、图片,故事引趣法,也可以是让学生表演小品。激趣示标即是通过内外动力的整体激发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经验和诸多研究表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免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
2.反馈质疑阶段:引发质疑,启发思维。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过程性需要的诱因。如何引发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冲突,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辩论,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和探究。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疑质疑,深化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教材中问思,从理解教材知识的不同角度问思,从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中问思,从模糊内容的比较中问思,围绕社会热点,疑点问思,自觉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本领,播下创造性的种子。同时,课堂中做到充分发挥设问的功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综合系统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此外,还要帮助纠正某些不良的思维定势,思维习惯,解放学生的思想。
3.参与讨论阶段:小组合作,加强交往。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构成的差异,导致学生个体的认知冲突各不相同,如何在某一问题形成共识,单靠教师的说教,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中学政治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就一些重点的、热点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辩论与对话。在一系列的讨论、辩论与对话当中,教师的 讲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讲课了,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当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了信息的交流量。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它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的发表意见的条件,还增加了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讨论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间交流,做出完整的、深刻的结论;合作的成功体验也常常产生在这里。在合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协作合作),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4.点拨精讲阶段:及时释疑,精讲总结。成功的经验表明,思想政治课导入要简洁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切忌拖沓偏题;结尾要精练,教师只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啰嗦。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确教材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所以,教师的讲解,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即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问题的质与量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体参与,问题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层次,要在问题之间留有足够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少教师尽管用边讲边问的教学方法代替了满堂灌输,但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反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有艺术地提出问题,甚至让学生提出较好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好问题。
三、课后巩固延伸
课后实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参与进一步提高的理想场所,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指导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学习了《竞争?合作?》一课,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加强合作;学习了《爱在屋檐下》,让学生在家中孝敬长辈,以报三春晖;学习了《友好交往礼为先》让学生开展争当“中学生礼仪形象大使”活动,在活动中,使礼仪规范融入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中……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只讲授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信念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如何操作的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和特点,对学生加以指导训练,学生本人参与其中,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还能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自觉行为,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运用政治课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这正是思想政治课的归宿。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体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