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和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
(五)从绿色生态建设突破,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要求。切实抓好建设“绿色生态××”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的落实,扎实推进创建“生态示范镇(村)”活动,每个村户都要搞好村前屋后绿化美化,有条件的村庄要完成造亩以上风景林,农户住宅前后植至棵风景树的任务。大力实施“五改四建三治”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力争到年,全市农村全面完成“五改四建三治”任务。要帮助农民弘扬科学精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从教育和技能培训突破,提高农村文明建设水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特别是要学好农业适用技术,学好二三产业就业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年全市技能农民的比例从目前的增长到以上。同时,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需求,通过创办各类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班、外派培训和开放引进等途径,培养和引进大批各类适用型农业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医疗卫生站、科技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范文先生版权所有镇、文明示范镇”和“星级文明户”活动,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和送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在农民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七)从解决“一保五难”突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贫困农民最低生活无保障、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读书难是当前我市农村的突出问题,解决“一保五难”是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要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当提高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和实行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农村危房、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市里已决定在每年新增财政中拿出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很大部分将用于解决“一保五难”问题,各县(区)财政资金也要相应配套上。我们的目标是:年前完成户农村危房改造,这是省给我们下的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力争到年底前,全市纳入低保的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个行政村公里道路建设;完成宗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以上;完成所乡镇薄弱卫生院改造,村村建起医疗机构,在籍常住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一保五难”问题,确保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
(八)从制度建设突破,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村民自治,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的关键。要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建立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推广《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村(组)会计选聘和代理制”,规范村民自治行为,让农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体现村情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做好农村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农村治安防范,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建设平安和谐农村。
三、统筹兼顾,注重方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任务重,目标责任明确,针对性很强。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提高水平。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需要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其它基层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者、组织者;广大农民群众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是主体。要防止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习惯用行政命令包办代替,以政府主导作用取代农民主体作用的倾向。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督促检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相信农民,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家乡面貌,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以农民为中心安排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把政府推动建设新农村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要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建设新农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尽量实现政府与农民群众目标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使活动产生最佳的效果。
第二,正确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省委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村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力推进这一工作。同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工作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困难多、基础差、条件不具备为理由,推诿扯皮、消极应付;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各县(区)、各乡镇要认真对本地区农村的基本情况作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制订相应的落实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向全国、全省的先进看齐,快马加鞭,争一流、当样板,步子迈得快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地方,可以从先办有条件办的事、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允许起点有先有后,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不搞“齐步走”。要善于研究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注意多方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又要鼓励凸显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别是规划要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第三,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注重基本建设,更要注重文明建设。要通过新农村建设,继续解决好农民反映突出的水、电、路、住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村面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以赢得民心。这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基本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上下功夫,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只有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整体提高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才真正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好落实,又要着眼长远、打牢根基。当前,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在基层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执行,这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积压的一些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注意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农村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打基础、谋长远的思想,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全市上下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务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县镇村的工作重点,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市、县(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班子成员都要分别联系一个镇或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协调。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工作,日常协调工作由市委农办负责。各县(区)和乡镇也要分别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鲜活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市里要抓好个示范点,每个县(区)要办好个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要切实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要夯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今明两年县镇两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为契机,以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和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阵地建设,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农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组织者和推动者,成为促进农村繁荣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农村经济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审计制度,遏制农村经济建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
三是要加大投入。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各级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新增财力以上向农村倾斜,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示范点建设、“五改四建三治”、“一保五难”的补贴以及农村基建贷款贴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贷款担保机制,努力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各级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房改造。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泛吸纳包括外资、民资在内的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四是要落实政策。近年来,中央、省和市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最近中央还以号文件形式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也在刚刚结束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并将很快下发实施。这些政策覆盖面很广,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就当前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全面减免农业税政策、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解决“一保五难”政策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政策;二是改善农村道路、水利、教育、卫生和文化设施补贴的政策;三是中心镇建设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务工有关政策;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建设“绿色生态××”财政补贴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政策。
五是要形成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已任,加强协同配合,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调配政府资源等方面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各新闻单位和网络媒体要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各行各业、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六是要务求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最近,德江书记在韶关考察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强调要防止五种错误倾向,即防止官僚主义,脱离实际;防止形式主义,劳民伤财;防止急于求成,欲速不达;防止“等靠要”,无所作为;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察实情,施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抓下去,力求抓出成效。要加强督促检查,采取现场会、促进会、督导会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要严格责任追究,对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截留挪用资金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工程,意义重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400.html
(五)从绿色生态建设突破,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要求。切实抓好建设“绿色生态××”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的落实,扎实推进创建“生态示范镇(村)”活动,每个村户都要搞好村前屋后绿化美化,有条件的村庄要完成造亩以上风景林,农户住宅前后植至棵风景树的任务。大力实施“五改四建三治”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力争到年,全市农村全面完成“五改四建三治”任务。要帮助农民弘扬科学精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从教育和技能培训突破,提高农村文明建设水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特别是要学好农业适用技术,学好二三产业就业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年全市技能农民的比例从目前的增长到以上。同时,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需求,通过创办各类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班、外派培训和开放引进等途径,培养和引进大批各类适用型农业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医疗卫生站、科技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范文先生版权所有镇、文明示范镇”和“星级文明户”活动,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和送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在农民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七)从解决“一保五难”突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贫困农民最低生活无保障、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读书难是当前我市农村的突出问题,解决“一保五难”是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要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当提高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和实行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农村危房、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市里已决定在每年新增财政中拿出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很大部分将用于解决“一保五难”问题,各县(区)财政资金也要相应配套上。我们的目标是:年前完成户农村危房改造,这是省给我们下的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力争到年底前,全市纳入低保的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个行政村公里道路建设;完成宗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以上;完成所乡镇薄弱卫生院改造,村村建起医疗机构,在籍常住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一保五难”问题,确保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
(八)从制度建设突破,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村民自治,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的关键。要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建立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推广《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村(组)会计选聘和代理制”,规范村民自治行为,让农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体现村情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做好农村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农村治安防范,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建设平安和谐农村。
三、统筹兼顾,注重方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任务重,目标责任明确,针对性很强。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提高水平。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需要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其它基层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者、组织者;广大农民群众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是主体。要防止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习惯用行政命令包办代替,以政府主导作用取代农民主体作用的倾向。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督促检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相信农民,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家乡面貌,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以农民为中心安排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把政府推动建设新农村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要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建设新农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尽量实现政府与农民群众目标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使活动产生最佳的效果。
第二,正确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省委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村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力推进这一工作。同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工作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困难多、基础差、条件不具备为理由,推诿扯皮、消极应付;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各县(区)、各乡镇要认真对本地区农村的基本情况作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制订相应的落实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向全国、全省的先进看齐,快马加鞭,争一流、当样板,步子迈得快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地方,可以从先办有条件办的事、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允许起点有先有后,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不搞“齐步走”。要善于研究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注意多方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又要鼓励凸显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别是规划要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第三,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注重基本建设,更要注重文明建设。要通过新农村建设,继续解决好农民反映突出的水、电、路、住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村面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以赢得民心。这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基本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上下功夫,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只有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整体提高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才真正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好落实,又要着眼长远、打牢根基。当前,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在基层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执行,这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积压的一些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注意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农村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打基础、谋长远的思想,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全市上下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务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县镇村的工作重点,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市、县(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班子成员都要分别联系一个镇或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协调。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工作,日常协调工作由市委农办负责。各县(区)和乡镇也要分别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鲜活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市里要抓好个示范点,每个县(区)要办好个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要切实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要夯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今明两年县镇两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为契机,以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和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阵地建设,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农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组织者和推动者,成为促进农村繁荣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农村经济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审计制度,遏制农村经济建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
三是要加大投入。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各级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新增财力以上向农村倾斜,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示范点建设、“五改四建三治”、“一保五难”的补贴以及农村基建贷款贴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贷款担保机制,努力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各级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房改造。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泛吸纳包括外资、民资在内的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四是要落实政策。近年来,中央、省和市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最近中央还以号文件形式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也在刚刚结束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并将很快下发实施。这些政策覆盖面很广,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就当前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全面减免农业税政策、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解决“一保五难”政策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政策;二是改善农村道路、水利、教育、卫生和文化设施补贴的政策;三是中心镇建设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务工有关政策;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建设“绿色生态××”财政补贴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政策。
五是要形成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已任,加强协同配合,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调配政府资源等方面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各新闻单位和网络媒体要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各行各业、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六是要务求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最近,德江书记在韶关考察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强调要防止五种错误倾向,即防止官僚主义,脱离实际;防止形式主义,劳民伤财;防止急于求成,欲速不达;防止“等靠要”,无所作为;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察实情,施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抓下去,力求抓出成效。要加强督促检查,采取现场会、促进会、督导会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要严格责任追究,对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截留挪用资金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工程,意义重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