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论文: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管理论文: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胡绍元,钟纯真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目前,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者素质偏低、教学管理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二要完善管理结构,实行四级教学管理;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C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97-02
选修课是按照学校培养目标要求,依据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而开设的供学生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它是与必修课相对应的,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我校是2004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学分制试点学校,按照学分制的特点制订了学分制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科方向课程及教育类课程(师范专业)。在通识课程中设有必修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及体育等)和通识选修课程(自然类、社会科学类及艺术类)。要求学生在大学正常修读期间完成15学分,其中文理科专业学生必须修读2—4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原则上实施文理渗透,文理科学生要根据专业及就业需要分别修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通识选修课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六年来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象上看,当前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选修课开设课程门数比较少,课源不足,各类课程类别比例不均;跨学科、复合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认识模糊,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学过程管理不严,出现学生混学分现象;难以选定合适的教材;通识选修课程考核不够严格;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现行教学管理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1.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者素质偏低。在功利性教育目的和专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学管理者教育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运用强制手段多,教育和引导少,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和管理的目标,对作为综合素质类课程的通识课更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几年来,通识选修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学管理人员、从教师到学生普遍存在着领导不重视,教师对付,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氛围下,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纸空文。
在教学管理中行政管理者只管强调权威性,依据权力意志做出教学决策,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漠视老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这样一来,由于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不高,透明度低,在做出决策和计划后,又缺乏完善配套的宣传、咨询、反馈、监督和评价机制,使教学管理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2.教学管理结构不合理。通识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需要以科学的教学管理为保证。笔者认为,现行通识课教学管理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学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代表学校行使教学管理的是教务处,本应该对各二级学院(系)等进行教学管理监督,进行宏观的管理,包括教学理念,制度建设等,然而,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管理则是从课程申报、确认、排课、课程质量、课时酬金、课堂评价等均由教务处负责,而各二级学院(系)则只是对选修课程在申报时进行具体确认,其它则概不负责。
3.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为选修课开设随意性较大,课程类别比例不均,课源不足,学生选课盲目性较大,教师教学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仅就安排的时间上看,通识选修课一般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甚至于安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这样,对于按时上课、学生到课情况及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都存在一定管理难度。目前,通识选修课教学中选修课程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选课只是考虑如何得到学分和凑够学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和以法治教的理念。
二、解决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本质。高校教学以人为本,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本。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要求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通识选修课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将通识选修课建设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从政策、资金上鼓励、扶持通识选修课建设,为通识选修课发展创造条件。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在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有一支专职的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队伍。要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实施,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权责分明,以使教学管理体系真正运转起来。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完善管理结构,实行四级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更要求构建一个动态协作、充满话力的教学管理体系,能够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实现信息的反馈与沟通 《教学管理论文: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462.html
胡绍元,钟纯真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目前,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者素质偏低、教学管理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二要完善管理结构,实行四级教学管理;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C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97-02
选修课是按照学校培养目标要求,依据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而开设的供学生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它是与必修课相对应的,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我校是2004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学分制试点学校,按照学分制的特点制订了学分制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科方向课程及教育类课程(师范专业)。在通识课程中设有必修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及体育等)和通识选修课程(自然类、社会科学类及艺术类)。要求学生在大学正常修读期间完成15学分,其中文理科专业学生必须修读2—4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原则上实施文理渗透,文理科学生要根据专业及就业需要分别修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通识选修课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六年来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象上看,当前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选修课开设课程门数比较少,课源不足,各类课程类别比例不均;跨学科、复合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认识模糊,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学过程管理不严,出现学生混学分现象;难以选定合适的教材;通识选修课程考核不够严格;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现行教学管理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1.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者素质偏低。在功利性教育目的和专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学管理者教育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运用强制手段多,教育和引导少,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和管理的目标,对作为综合素质类课程的通识课更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几年来,通识选修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学管理人员、从教师到学生普遍存在着领导不重视,教师对付,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氛围下,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纸空文。
在教学管理中行政管理者只管强调权威性,依据权力意志做出教学决策,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漠视老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这样一来,由于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不高,透明度低,在做出决策和计划后,又缺乏完善配套的宣传、咨询、反馈、监督和评价机制,使教学管理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2.教学管理结构不合理。通识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需要以科学的教学管理为保证。笔者认为,现行通识课教学管理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学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代表学校行使教学管理的是教务处,本应该对各二级学院(系)等进行教学管理监督,进行宏观的管理,包括教学理念,制度建设等,然而,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管理则是从课程申报、确认、排课、课程质量、课时酬金、课堂评价等均由教务处负责,而各二级学院(系)则只是对选修课程在申报时进行具体确认,其它则概不负责。
3.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为选修课开设随意性较大,课程类别比例不均,课源不足,学生选课盲目性较大,教师教学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仅就安排的时间上看,通识选修课一般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甚至于安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这样,对于按时上课、学生到课情况及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都存在一定管理难度。目前,通识选修课教学中选修课程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选课只是考虑如何得到学分和凑够学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和以法治教的理念。
二、解决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本质。高校教学以人为本,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本。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要求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通识选修课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将通识选修课建设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从政策、资金上鼓励、扶持通识选修课建设,为通识选修课发展创造条件。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在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有一支专职的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队伍。要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实施,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权责分明,以使教学管理体系真正运转起来。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完善管理结构,实行四级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更要求构建一个动态协作、充满话力的教学管理体系,能够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实现信息的反馈与沟通 《教学管理论文:通识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