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践行
凸显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践行
杨荷芳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317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以来的“说教”面孔,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素材选取要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生活问题解决要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实践活动设计要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 素材选取 问题解决活动设计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从生活现象人手,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更日渐凸显出来。走进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生活素材选取: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实际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般倾向于选择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为教学素材,而学生自身生活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的社会生活却常常被冷落。如此,书本理论与学生生活之间仍存在较远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政治教学产生“大而空”的主观印象。“生活化”教学强调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活素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包括乡土资源在内的感性生活题材)作为问题设计和交流探讨的背景资料,并以生活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小见大”、“以近见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意义学习,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知识理论的飞跃,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案例1】
情境一:逢年过节或同学过生日,同学之间免不了要互送礼物,而且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种送礼,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政治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情境二:小王的穿着打扮总是怪怪的。内长衫,外短套;裤子上有几根铁链,走起路来叮当响。别小看她这身服饰,价格可不菲。
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讨论:(1)这三种情境各反映了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2)这些现象在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3)你认为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三种情境的体验与感受)导入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真正达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案例2】
“阿福讲白搭”栏目成了浙江台州电视台的一个重要品牌,该节目一经播出便产生了“轰动效应”,在老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1)你知道“阿福讲白搭”栏目是怎样形成的吗?
(2)“阿福讲白搭”这个栏目为什么深受老百姓喜欢?
(3)从文化生活角度,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阿福讲白搭”是一个用方言讲述的栏目,学生在思考、探究上述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明白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把传统文化(方言)与时代发展(现代传媒技术)结合,让民族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获得突破和发展,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生活问题解决: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
思想政治教学中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师生对话,二是小组合作(学生看书一小组讨论一代表发言)。总体上看,形式还是比较单调,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节奏感。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如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评一评、做一做、赛一赛等,把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现机会,让学生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主体角色置身其中,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教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内容时,我通过创设“消费者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式购买,懂得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模拟购买的过程中,我还分别找来一些以假乱真的赝品和以次充好的产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分辨真伪,提高生活能力。
三、实践活动设计: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堂所引用的教学素材基本上是一些现成的“第二手材料”,鲜见师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影子”,这导致书本理论观点与生活实践成为“两张皮”。“生活化”教学,还必须能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案例3】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关于“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社会实践作业,可以个人或小组选择其中一项。
(1)请你对班级同学的周末文化娱乐活动进行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2)请调查你所在学校或班级的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一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
(3)请你对你身边的某种乡土特色文化进行调查,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设想。
(4)请调查你所在村镇或社区的文化生活现状,就如何促进新农村(或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在课堂交流中,有学生提出:在中国,民间舞狮久盛不衰,至今依然。我们浙江临海的“黄沙狮子”历史久远、风格独特,以高难度扬名乡里。一般的舞狮都是在平地上舞嬉翻滚,而“黄沙狮子”则大不相同,他们通常都在八仙桌上表演——桌子少则四五张,多则七八张,最多可达九张。几张桌子单叠上去,其势危耸;观其表演,令人咋舌。因此,“黄沙狮子”又称“上桌狮子”。以民间精湛武艺和传统舞狮表演相结合的“黄沙狮子”,是江南地区罕见的民间艺术。如何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实现文化创新,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可见,无论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是把实践成果带到课堂上作为学习交流的信息资源,甚至开展专题教学,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让他们体验责任感和成功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以来的“说教”面孔,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同时,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与学习中成长、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践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487.html
杨荷芳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317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以来的“说教”面孔,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素材选取要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生活问题解决要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实践活动设计要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 素材选取 问题解决活动设计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从生活现象人手,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更日渐凸显出来。走进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生活素材选取: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实际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般倾向于选择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为教学素材,而学生自身生活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的社会生活却常常被冷落。如此,书本理论与学生生活之间仍存在较远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政治教学产生“大而空”的主观印象。“生活化”教学强调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活素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包括乡土资源在内的感性生活题材)作为问题设计和交流探讨的背景资料,并以生活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小见大”、“以近见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意义学习,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知识理论的飞跃,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案例1】
情境一:逢年过节或同学过生日,同学之间免不了要互送礼物,而且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种送礼,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政治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情境二:小王的穿着打扮总是怪怪的。内长衫,外短套;裤子上有几根铁链,走起路来叮当响。别小看她这身服饰,价格可不菲。
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讨论:(1)这三种情境各反映了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2)这些现象在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3)你认为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三种情境的体验与感受)导入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真正达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案例2】
“阿福讲白搭”栏目成了浙江台州电视台的一个重要品牌,该节目一经播出便产生了“轰动效应”,在老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1)你知道“阿福讲白搭”栏目是怎样形成的吗?
(2)“阿福讲白搭”这个栏目为什么深受老百姓喜欢?
(3)从文化生活角度,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阿福讲白搭”是一个用方言讲述的栏目,学生在思考、探究上述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明白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把传统文化(方言)与时代发展(现代传媒技术)结合,让民族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获得突破和发展,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生活问题解决: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
思想政治教学中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师生对话,二是小组合作(学生看书一小组讨论一代表发言)。总体上看,形式还是比较单调,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节奏感。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如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评一评、做一做、赛一赛等,把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现机会,让学生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主体角色置身其中,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教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内容时,我通过创设“消费者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式购买,懂得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模拟购买的过程中,我还分别找来一些以假乱真的赝品和以次充好的产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分辨真伪,提高生活能力。
三、实践活动设计: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堂所引用的教学素材基本上是一些现成的“第二手材料”,鲜见师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影子”,这导致书本理论观点与生活实践成为“两张皮”。“生活化”教学,还必须能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案例3】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关于“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社会实践作业,可以个人或小组选择其中一项。
(1)请你对班级同学的周末文化娱乐活动进行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2)请调查你所在学校或班级的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一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
(3)请你对你身边的某种乡土特色文化进行调查,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设想。
(4)请调查你所在村镇或社区的文化生活现状,就如何促进新农村(或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在课堂交流中,有学生提出:在中国,民间舞狮久盛不衰,至今依然。我们浙江临海的“黄沙狮子”历史久远、风格独特,以高难度扬名乡里。一般的舞狮都是在平地上舞嬉翻滚,而“黄沙狮子”则大不相同,他们通常都在八仙桌上表演——桌子少则四五张,多则七八张,最多可达九张。几张桌子单叠上去,其势危耸;观其表演,令人咋舌。因此,“黄沙狮子”又称“上桌狮子”。以民间精湛武艺和传统舞狮表演相结合的“黄沙狮子”,是江南地区罕见的民间艺术。如何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实现文化创新,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可见,无论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是把实践成果带到课堂上作为学习交流的信息资源,甚至开展专题教学,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让他们体验责任感和成功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以来的“说教”面孔,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同时,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与学习中成长、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