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情况看,2002年,全州共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劳务收入达11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劳务收入4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劳务收入占全州GDP的15%,占农业总产值的近30%。今年,我州外出务工人员新增约5万人,达到35万人,预计劳务收入可达14亿元。劳务经济已发展为我州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州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州劳务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2002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30岁以上的占57.6%,30—50岁占39.2%,50岁以上的仅占3.2%。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少部分人多田少的偏远山区农户举家外出打工。
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2002年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1%,第三产业的占37.4%。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7.5%和29.9%。
第三,从人员务工的区域分布广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一带为主。2002年全州有19.4%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县部分人员已跨出国门,成为国际劳务输出的一部分。
第四,从劳务输出的组织情况来看,以“三缘关系”和自然组织为主。我州劳务输出主要是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自发性转移是农村外出人员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劳动部门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很少。2002年,全州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3.08万人,占10.2%,经人介绍的有14.26万人,占47.2%,自发组织外出务工的有12.77万人,占42.4%。
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大部分民工继续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具有兼业性和候鸟性的特点。
第六,从劳务经济的资金流向来看,具有“回流型”的特点。我州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积累资金和技术之后,大部分选择回乡创业。我州一大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懂技术、有资产、善管理经商办企业的能手之后,回乡创业,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如到2002年止,龙山县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回流型”企业30多个,引进各类技术100多项,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州劳务经济发展的成因及问题
我州劳务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一是人多地少的矛盾迫使农民要在土地以外寻找出路。我州人均耕地面积仅0.8亩,且土地条件差,农业种植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必须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业脱贫致富,在土地之外寻找新的空间与发展之路。二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诱使农民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向城镇转移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诱使农民向城镇转移,向大城市转移,缩小差距,求得新的发展。三是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新的就业岗位,并且就业门槛较低,无需特殊培训,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拉动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村稳定承包经营的经济体制与不断开放的政策环境为劳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稳定农村承包经营体制为农民外出务工解除了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而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政策保障。
我州劳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来看,还存在对劳务经济认识不高的问题。没有从思想上把劳务经济当作一种经济现象来对待和加以研究、引导和扶持,认为劳务输出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因此引导和管理的力度不大;二是从务工人员自身来看,务工人员素质偏低。这是贫困地区文化落后的客观条件决定的。2002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占23%,初中文化占51.1%,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仅占7.5%。因为素质不高导使劳动力价格低,工资收入少。三是从劳动力信息及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来看,劳动力信息网络还未建立,供求信息不灵,对外出劳动力底子不清,无法对劳动力资源输出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在市场体系建设和中介组织的培育上均还远远不能适应劳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我州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必须根据劳务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遵循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导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决定》和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劳务经济扩量提质。
(一)加强对劳务经济的领导,引导支持劳务经济发展。要把劳务经济的发展纳入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列入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内,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加以研究,引导支持,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在县市建立健全劳务经济工作机构,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完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搞好组织服务工作。
(二)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推进劳务经济扩量提质的前提。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体力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504.html
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2002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30岁以上的占57.6%,30—50岁占39.2%,50岁以上的仅占3.2%。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少部分人多田少的偏远山区农户举家外出打工。
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2002年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1%,第三产业的占37.4%。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7.5%和29.9%。
第三,从人员务工的区域分布广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一带为主。2002年全州有19.4%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县部分人员已跨出国门,成为国际劳务输出的一部分。
第四,从劳务输出的组织情况来看,以“三缘关系”和自然组织为主。我州劳务输出主要是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自发性转移是农村外出人员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劳动部门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很少。2002年,全州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3.08万人,占10.2%,经人介绍的有14.26万人,占47.2%,自发组织外出务工的有12.77万人,占42.4%。
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大部分民工继续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具有兼业性和候鸟性的特点。
第六,从劳务经济的资金流向来看,具有“回流型”的特点。我州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积累资金和技术之后,大部分选择回乡创业。我州一大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懂技术、有资产、善管理经商办企业的能手之后,回乡创业,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如到2002年止,龙山县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回流型”企业30多个,引进各类技术100多项,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州劳务经济发展的成因及问题
我州劳务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一是人多地少的矛盾迫使农民要在土地以外寻找出路。我州人均耕地面积仅0.8亩,且土地条件差,农业种植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必须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业脱贫致富,在土地之外寻找新的空间与发展之路。二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诱使农民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向城镇转移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诱使农民向城镇转移,向大城市转移,缩小差距,求得新的发展。三是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新的就业岗位,并且就业门槛较低,无需特殊培训,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拉动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村稳定承包经营的经济体制与不断开放的政策环境为劳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稳定农村承包经营体制为农民外出务工解除了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而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政策保障。
我州劳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来看,还存在对劳务经济认识不高的问题。没有从思想上把劳务经济当作一种经济现象来对待和加以研究、引导和扶持,认为劳务输出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因此引导和管理的力度不大;二是从务工人员自身来看,务工人员素质偏低。这是贫困地区文化落后的客观条件决定的。2002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占23%,初中文化占51.1%,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仅占7.5%。因为素质不高导使劳动力价格低,工资收入少。三是从劳动力信息及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来看,劳动力信息网络还未建立,供求信息不灵,对外出劳动力底子不清,无法对劳动力资源输出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在市场体系建设和中介组织的培育上均还远远不能适应劳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我州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必须根据劳务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遵循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导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决定》和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劳务经济扩量提质。
(一)加强对劳务经济的领导,引导支持劳务经济发展。要把劳务经济的发展纳入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列入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内,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加以研究,引导支持,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在县市建立健全劳务经济工作机构,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完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搞好组织服务工作。
(二)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推进劳务经济扩量提质的前提。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体力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