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
一个个呕吐不止、脸色蜡黄。当交通船好不容易靠上井组平台,上下平台的唯一通道,一架近似于垂直的梯子已结满了冰。刘兴奎瞅准时机,一个健步跃上平台,紧紧抱住梯子。一个浪头扑来,冰凉的海水从领口灌进他的全身。顾不上这些,他把冻红的双手贴近嘴边呵了呵气,艰难地爬上平台甲板。问题很快查清,因井下安全阀压力过低,自动泄压停井。随行的职工相继爬上平台,连接管线、打压,口中呼出的热气凝结在额前的发梢上,很快结成了冰,刺骨的严寒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咬紧牙关坚持着。至凌晨3时,油井顺利恢复生产,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
一座海上平台,就是一座“铁人精神”的丰碑。海洋石油人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2003年10月6日,一场50年一遇的台风突袭了渤海湾。12级的狂风掀起5米多高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向平台打来。钢铁铸成的平台在咆哮的大海面前显得那么弱不经风。平台栏杆被浪打倒,平台甲板被撕裂开好几处大口子。为了巡查输油管线和紧固平台上可能活动的设备,确保原油平稳外输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输油班职工张明雷和同伴们急中生智,大家用安全带相互连成一串,把安全带扣系在保护栏上,每挪一步就移动一下安全扣,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正常巡线。机电班职工赵峰为了不让电缆夹层渗水,不顾寒冷,脱下棉衣堵住甲板缺口。狂风和海浪没有吓倒我们,在死亡和挑战面前,我们这群年轻人肩并肩,手挽手,与天争,与浪斗,用信念和意志战胜了风暴潮,使国家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我们中心二号平台也经受住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洗礼。
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每个职工都能摆正位置,自觉为海上石油事业无私奉献。机电班班长刘仁刚是一个浅海石油开发初期参加工作的年轻的“老海洋”。长期的海上工作使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从不喊苦叫累,仍然坚持出海。盛夏的夜晚是他最难熬的日子。2004年8月的一个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小伙子们早已进入梦乡,但刘仁刚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同宿舍的职工赵峰半夜醒来,朦胧中看到刘仁刚站在床前,正在往嘴里塞着什么东西。赵峰十分纳闷,刘师傅,你在干什么?拉开灯一看,刘仁刚正满脸大汗地嚼着干红辣椒。刘仁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关节炎病又犯了,嚼点辣椒疏通疏通血脉,驱驱潮气。赵峰的眼眶一下湿润了。这样的事例,在中心二号平台这个青年集体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没有多少闪光的事迹,只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为新时代的海洋采油人,只有拥有知识与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创造出辉煌业绩,只有不断地拼搏超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海石油开发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无成功模式可循,无经验可借鉴。平台投产交给我们管理的时候,很多设备有的听说过没见过,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投产初期,油井生产出的天然气经过分离器简单分离后,直接排空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在我们的建议下,公司从美国引进了两台天然气压缩机组,将海上的天然气处理后直输陆地。这两台机组设备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其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调试初期,该设备一直无法正常运行,三名外方技术人员天天盯在调试现场也束手无策。他们着急,我们更着急。因为设备闲置一天,就会造成国家资产的无形流失;设备早投产一天,就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于是,我们集中平台所有技术人员,决定全力以赴帮助外方技术人员解决难题。不知从哪下手,我们就划分机械、电力、仪表、自动化等几个攻关小组;英语基础底子薄,我们就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把资料翻译过来。那段时间,我们白天忙调试,晚上忙学习,没白没黑地连轴转,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一口。经过近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由于该设备自动化灵敏度非常高,运行中压力、温度、PLC逻辑控制等任何一个监控点与设计程序不符,就会自动保护停机。将结果告诉外方技术人员时,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但自己又查不出故障原因,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根据平台职工提供的测试数据修改程序,结果调试运行一次成功。这时,外方技术人员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解决了难题。临下平台,三名外方人员依次与我们紧紧拥抱,用他们最真诚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敬佩。
对于一个拥有上百台(套)大型设备的平台来说,要实现平稳运行离不开严细的管理。2002年,一家外国公司在渤海湾畔投产了一座合资大型采油平台。为拓宽平台职工的管理思路,学习外方平台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打算组织职工前往该平台参观学习,但最终被外方以影响安全为由拒绝了。这件事刺激了我们,别人瞧不起咱们,咱们偏要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我们借势在平台上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平台,争做知识型青年”活动和“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积极引导职工树立“卓越源自精细管理”的理念,时时处处突出细节管理,从小事抓起,营造平台精细管理的氛围。严细管理促进了平台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平台实现了连续八年安全生产。山东省、中石油、中石化领导、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石油石化系统内外多家单位累计2000余人次到平台参观。去年12月的一天,那个合资平台一行人到我们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参观学习。当他们登上我们的平台后,看到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看到如此整齐划一的平台现场,特别是看到如此年轻的青年团队,他们禁不住翘起了大拇指。
这几年,平台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改造,各级领导节假日经常深入职工家中和平台上慰问,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专门在平台上作了一期反映职工工作、生活的现场采访,职工的先进事迹还被改编拍摄成八集电视连续剧《海上圣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们中心二号平台还先后获得了山东省先进青年集体、山东省杰出青年文明号、山东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中石化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国家 《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756.html
一座海上平台,就是一座“铁人精神”的丰碑。海洋石油人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2003年10月6日,一场50年一遇的台风突袭了渤海湾。12级的狂风掀起5米多高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向平台打来。钢铁铸成的平台在咆哮的大海面前显得那么弱不经风。平台栏杆被浪打倒,平台甲板被撕裂开好几处大口子。为了巡查输油管线和紧固平台上可能活动的设备,确保原油平稳外输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输油班职工张明雷和同伴们急中生智,大家用安全带相互连成一串,把安全带扣系在保护栏上,每挪一步就移动一下安全扣,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正常巡线。机电班职工赵峰为了不让电缆夹层渗水,不顾寒冷,脱下棉衣堵住甲板缺口。狂风和海浪没有吓倒我们,在死亡和挑战面前,我们这群年轻人肩并肩,手挽手,与天争,与浪斗,用信念和意志战胜了风暴潮,使国家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我们中心二号平台也经受住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洗礼。
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每个职工都能摆正位置,自觉为海上石油事业无私奉献。机电班班长刘仁刚是一个浅海石油开发初期参加工作的年轻的“老海洋”。长期的海上工作使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从不喊苦叫累,仍然坚持出海。盛夏的夜晚是他最难熬的日子。2004年8月的一个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小伙子们早已进入梦乡,但刘仁刚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同宿舍的职工赵峰半夜醒来,朦胧中看到刘仁刚站在床前,正在往嘴里塞着什么东西。赵峰十分纳闷,刘师傅,你在干什么?拉开灯一看,刘仁刚正满脸大汗地嚼着干红辣椒。刘仁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关节炎病又犯了,嚼点辣椒疏通疏通血脉,驱驱潮气。赵峰的眼眶一下湿润了。这样的事例,在中心二号平台这个青年集体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没有多少闪光的事迹,只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为新时代的海洋采油人,只有拥有知识与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创造出辉煌业绩,只有不断地拼搏超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海石油开发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无成功模式可循,无经验可借鉴。平台投产交给我们管理的时候,很多设备有的听说过没见过,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投产初期,油井生产出的天然气经过分离器简单分离后,直接排空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在我们的建议下,公司从美国引进了两台天然气压缩机组,将海上的天然气处理后直输陆地。这两台机组设备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其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调试初期,该设备一直无法正常运行,三名外方技术人员天天盯在调试现场也束手无策。他们着急,我们更着急。因为设备闲置一天,就会造成国家资产的无形流失;设备早投产一天,就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于是,我们集中平台所有技术人员,决定全力以赴帮助外方技术人员解决难题。不知从哪下手,我们就划分机械、电力、仪表、自动化等几个攻关小组;英语基础底子薄,我们就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把资料翻译过来。那段时间,我们白天忙调试,晚上忙学习,没白没黑地连轴转,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一口。经过近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由于该设备自动化灵敏度非常高,运行中压力、温度、PLC逻辑控制等任何一个监控点与设计程序不符,就会自动保护停机。将结果告诉外方技术人员时,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但自己又查不出故障原因,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根据平台职工提供的测试数据修改程序,结果调试运行一次成功。这时,外方技术人员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解决了难题。临下平台,三名外方人员依次与我们紧紧拥抱,用他们最真诚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敬佩。
对于一个拥有上百台(套)大型设备的平台来说,要实现平稳运行离不开严细的管理。2002年,一家外国公司在渤海湾畔投产了一座合资大型采油平台。为拓宽平台职工的管理思路,学习外方平台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打算组织职工前往该平台参观学习,但最终被外方以影响安全为由拒绝了。这件事刺激了我们,别人瞧不起咱们,咱们偏要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我们借势在平台上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平台,争做知识型青年”活动和“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积极引导职工树立“卓越源自精细管理”的理念,时时处处突出细节管理,从小事抓起,营造平台精细管理的氛围。严细管理促进了平台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平台实现了连续八年安全生产。山东省、中石油、中石化领导、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石油石化系统内外多家单位累计2000余人次到平台参观。去年12月的一天,那个合资平台一行人到我们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参观学习。当他们登上我们的平台后,看到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看到如此整齐划一的平台现场,特别是看到如此年轻的青年团队,他们禁不住翘起了大拇指。
这几年,平台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改造,各级领导节假日经常深入职工家中和平台上慰问,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专门在平台上作了一期反映职工工作、生活的现场采访,职工的先进事迹还被改编拍摄成八集电视连续剧《海上圣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们中心二号平台还先后获得了山东省先进青年集体、山东省杰出青年文明号、山东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中石化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国家 《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