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刘学智,是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副经理,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埕岛中心二号平台青年集体向大家做汇报,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十分激动,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
我们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座落在九曲黄河的入海口、美丽的渤海湾畔,它是目前我国浅海海域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平台群,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是胜利浅海埕岛油田的油气集输、电力、管理中心和枢纽,被誉为雄伟壮美的海上钢铁石油城。我们68名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年轻胜利海洋石油人,担负着原油生产和平台管理的重任。多年来,我们以平台为家,与海为伴、与浪共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点成绩。自1997年平台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外输原油760万吨,天然气2.8亿立方米,转供电4.1亿千瓦时,注水500多万立方米,创产值70多亿元。2004年10月29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莅临埕岛中心二号平台视察,被我们的事迹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并欣然题词:海洋开发的青春乐章。
下面,把我们的工作和体会简要向领导和同学们做一汇报:
只有在海上平台工作过的人,才能体验到海上平台环境的艰苦,才能体会到常年在海上平台工作的寂寞,才能体会到来自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
到过油田的人一定会对陆上采油的艰苦工作环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与海上采油比起来,陆上采油的环境和条件要好得多。中心二号平台离陆地有30多公里,海域水深约20米。由于渤海湾海况气象恶劣,海上工作受风、潮、浪、涌、雾的影响极大,且不说要担负起整个海上油田的油气集输、电力、管理三个中心的重任,单单是海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全部由钢铁铸成的世界里,盛夏的平台甲板表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人走在上面皮鞋底一会儿就能烫软。一个夏天下来,在平台上工作的职工身上都会被晒脱几层皮。冬季,平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飞溅的浪花打在平台上,不一会儿就在平台沿上挂起几尺长的冰棍儿。去年冬天,注水流程一条金属软管发生渗漏,注水班班长王绍卫与职工们一起组织抢修,冰凉的海水裹着冰碴子从管线中流出来,浸湿了他的棉手套。工作完成后,扳手、手套和手竟被冻得粘在一起。
海上采油的艰苦对常人来说难以想象。平台职工实行半月一倒班,遇到连续大风天气,二十多天甚至一个月下不了平台是常有的事。由于生活物资定量储备,当风浪太大不能及时补给时,淡水、蔬菜、食品只能“限量供应”。2000年冬天,一场七八级的东北风在海上一刮就是二十几天,储备的粮食眼看就要吃完了,我们只好把每日三餐改成两餐。过了几天,两餐的定量也不够了,我们就把仅剩的面粉熬成糊糊喝。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平台储备的生活用水也用完了,我们每天只能喝经过初步淡化的海水。平台上有个叫郑学利的青工,平时饭量就比别人大,吃不饱肚子不好意思说,就偷偷地喝水充饥。喝多了初步淡化的海水,嗓子干、嘴唇裂,连话也说不出来,但他仍然尽职尽责坚守岗位。等涌浪稍小,交通船送来补给时,那天中午他一顿饭吃了五根炸鸡腿、两碗米饭,还外加四碗面条。
虽然海上采油工作环境艰苦,但最难熬的是寂寞。身处平台,面对鱼不能钓、泳不能游、烟不能抽、酒不能喝的严格规定,对一群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有人把平台戏称为“没有围墙的海上监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马国力,由于还没有适应海上生活,一次下了平台后和同事们到饭店去吃饭,别人都围坐在桌前,只有他一个人端着饭碗在门口蹲着吃。饭店老板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坐在房间里吃?”他说:“我想看人”。饭店老板更奇怪了,说:人有什么好看的?马国力说:“我刚从海上平台下来,好长时间没见过这么多人了,在这里就是想多看几个人”。
1998年,工人日报一位记者来我们平台采访,问一个青工有没有对象。小伙子说有啊,刚结婚,还没顾上度蜜月就上了平台。记者提出要看一下他对象的照片,小伙子说没带。记者不信,说你不想她吗?小伙子一下子脸红了,他说带着照片就老想看,越看越想,越想越看,但又回不去,还不如不带。后来,这位记者在报道中写到:“初次登上海上采油平台,对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格的升华。”尽管我们身处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但我们有着多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信念和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为了祖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就是吃再多的苦、做出再大的牺牲和奉献,我们也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当代的石油人,我们更能体会到国家发展赋予石油人的历史使命,更能体会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与豪迈,更能体味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内涵
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国家多产油,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责任,更是义务。中心二号平台职工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发挥着青年生力军作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在胜利海洋石油开发史上深深地烙上了青春的印记。2000年12月4日晚,海上突然刮起6级大风,凌晨1点钟,自动化中控室值班人员发现一口日产60吨的高产井突然停产。气象预报第二天风力将增强到7-8级,并持续3-4天。若不及时开井,将给原油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平台经理刘兴奎果断下达命令并带领平台职工乘船去现场恢复油井生产。凌晨1时30分,当他们穿上救生衣、登上交通船时风更大了。大风擦着海面裹挟着海浪不断向交通船打来。整条船象一匹要挣断缰绳的烈马,在海浪的簇拥下一挣一挣的前进。时间不长,剧烈的晕船反应让他们全部趴在甲板上, 《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756.html
大家好。我叫刘学智,是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副经理,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埕岛中心二号平台青年集体向大家做汇报,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十分激动,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
我们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座落在九曲黄河的入海口、美丽的渤海湾畔,它是目前我国浅海海域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平台群,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是胜利浅海埕岛油田的油气集输、电力、管理中心和枢纽,被誉为雄伟壮美的海上钢铁石油城。我们68名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年轻胜利海洋石油人,担负着原油生产和平台管理的重任。多年来,我们以平台为家,与海为伴、与浪共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点成绩。自1997年平台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外输原油760万吨,天然气2.8亿立方米,转供电4.1亿千瓦时,注水500多万立方米,创产值70多亿元。2004年10月29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莅临埕岛中心二号平台视察,被我们的事迹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并欣然题词:海洋开发的青春乐章。
下面,把我们的工作和体会简要向领导和同学们做一汇报:
只有在海上平台工作过的人,才能体验到海上平台环境的艰苦,才能体会到常年在海上平台工作的寂寞,才能体会到来自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
到过油田的人一定会对陆上采油的艰苦工作环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与海上采油比起来,陆上采油的环境和条件要好得多。中心二号平台离陆地有30多公里,海域水深约20米。由于渤海湾海况气象恶劣,海上工作受风、潮、浪、涌、雾的影响极大,且不说要担负起整个海上油田的油气集输、电力、管理三个中心的重任,单单是海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全部由钢铁铸成的世界里,盛夏的平台甲板表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人走在上面皮鞋底一会儿就能烫软。一个夏天下来,在平台上工作的职工身上都会被晒脱几层皮。冬季,平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飞溅的浪花打在平台上,不一会儿就在平台沿上挂起几尺长的冰棍儿。去年冬天,注水流程一条金属软管发生渗漏,注水班班长王绍卫与职工们一起组织抢修,冰凉的海水裹着冰碴子从管线中流出来,浸湿了他的棉手套。工作完成后,扳手、手套和手竟被冻得粘在一起。
海上采油的艰苦对常人来说难以想象。平台职工实行半月一倒班,遇到连续大风天气,二十多天甚至一个月下不了平台是常有的事。由于生活物资定量储备,当风浪太大不能及时补给时,淡水、蔬菜、食品只能“限量供应”。2000年冬天,一场七八级的东北风在海上一刮就是二十几天,储备的粮食眼看就要吃完了,我们只好把每日三餐改成两餐。过了几天,两餐的定量也不够了,我们就把仅剩的面粉熬成糊糊喝。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平台储备的生活用水也用完了,我们每天只能喝经过初步淡化的海水。平台上有个叫郑学利的青工,平时饭量就比别人大,吃不饱肚子不好意思说,就偷偷地喝水充饥。喝多了初步淡化的海水,嗓子干、嘴唇裂,连话也说不出来,但他仍然尽职尽责坚守岗位。等涌浪稍小,交通船送来补给时,那天中午他一顿饭吃了五根炸鸡腿、两碗米饭,还外加四碗面条。
虽然海上采油工作环境艰苦,但最难熬的是寂寞。身处平台,面对鱼不能钓、泳不能游、烟不能抽、酒不能喝的严格规定,对一群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有人把平台戏称为“没有围墙的海上监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马国力,由于还没有适应海上生活,一次下了平台后和同事们到饭店去吃饭,别人都围坐在桌前,只有他一个人端着饭碗在门口蹲着吃。饭店老板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坐在房间里吃?”他说:“我想看人”。饭店老板更奇怪了,说:人有什么好看的?马国力说:“我刚从海上平台下来,好长时间没见过这么多人了,在这里就是想多看几个人”。
1998年,工人日报一位记者来我们平台采访,问一个青工有没有对象。小伙子说有啊,刚结婚,还没顾上度蜜月就上了平台。记者提出要看一下他对象的照片,小伙子说没带。记者不信,说你不想她吗?小伙子一下子脸红了,他说带着照片就老想看,越看越想,越想越看,但又回不去,还不如不带。后来,这位记者在报道中写到:“初次登上海上采油平台,对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格的升华。”尽管我们身处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但我们有着多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信念和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为了祖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就是吃再多的苦、做出再大的牺牲和奉献,我们也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当代的石油人,我们更能体会到国家发展赋予石油人的历史使命,更能体会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与豪迈,更能体味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内涵
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国家多产油,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责任,更是义务。中心二号平台职工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发挥着青年生力军作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在胜利海洋石油开发史上深深地烙上了青春的印记。2000年12月4日晚,海上突然刮起6级大风,凌晨1点钟,自动化中控室值班人员发现一口日产60吨的高产井突然停产。气象预报第二天风力将增强到7-8级,并持续3-4天。若不及时开井,将给原油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平台经理刘兴奎果断下达命令并带领平台职工乘船去现场恢复油井生产。凌晨1时30分,当他们穿上救生衣、登上交通船时风更大了。大风擦着海面裹挟着海浪不断向交通船打来。整条船象一匹要挣断缰绳的烈马,在海浪的簇拥下一挣一挣的前进。时间不长,剧烈的晕船反应让他们全部趴在甲板上, 《奏响海洋石油开发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