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历史地位和理论体系,从9个方面完整地展开了它的主要内容,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接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编辑出版,前两卷也跟着修订出版.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著作在他生前由他主持编定出版,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1997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领导我们开创新时期开辟新道路的领袖人物不在了,中国将向何处去 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党中央在讣告和悼词中庄严宣告:"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悼词结尾讲了10个"我们一定要",这也是对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经验的一次简要的总结.十五大报告,更是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大会的主题,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军事,统战,民族,宗教,外交,党的建设等许多方面不断推进政策和理论的创新.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二,三,四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行动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这些名言,激励和指引我们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驶进了快车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把握住这个硬道理,并且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思路要不断开拓.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突出了三条新思路:一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外需内需都推动着经济发展,中国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势必以扩大内需为主,在外需受到世界经济低迷影响的时候尤其是这样.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们自己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发展经验的总结.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既是吸取当代世界经验的成果,又是对中国发展的得失进行深刻的战略反思的成果.只有克服盲目和近视的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而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又一条,就是从僵化半僵化转变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转变到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经济改革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项基本原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的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又赋予这些基本政治制度以新的时代内容,要求它们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其他各项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五条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条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两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最初10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针对这个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3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实际步骤,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总的说是在稳定中前进的,这是总结和吸取了反右派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教训的结果.同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连续不断的动荡和破坏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仍然未能防止和避免1989年那样的政治风波.有鉴于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意稳定,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从而保持了13年持久的稳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是因为我们党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因为我们党反复强调,对任何可能引起不稳定的因素都要把它们化解在基层,制止在萌芽状态;最根本的是我们党中央是团结一致的,全党是团结统一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步伐,齐心协力地加以解决.我们所珍视和追求的稳定,不是消极的稳定,静止的稳定,而是推进着改革和发展的稳定,是由改革和发展支持着的稳定,从而是能够保持21世纪改革和发展顺利前进的稳定.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其他各条是: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四条,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各个方面的展开,这里就不多加论述了.
10.如何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新的发展阶段的三个特征
龚育之在2002年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新时期的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呢 新阶段的特征应该怎样来概括呢
新阶段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朝着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向不断前进的,在这个方向下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理论上,囿于过去的观念,许多同志总不容易冲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思想牢笼.虽然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但那时对计划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市场调节是否就等于市场经济,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央的正式决定对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论断,在国内外风波的冲击下,理论界还发生过又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当然更主要是总结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适应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和1991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更是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把问题提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为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1992年4月30日江泽民同志在一个重要的决策场合表示: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前进一步,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6月9日,江泽民同志到中央党校作报告说:"最近经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对计划与市场和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的认识上,又有了一些新提法.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说他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说这虽然是他个人的看法,但也和中央一些同志交换过意见,大家基本上是赞成的.6月12日,江泽民同志向邓小平同志汇报.邓小平同志赞成这个提法,并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他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一个主题了.结果,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党委都同意这个提法.十四大报告专门论述了这个提法,十四大正式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十六大报告对此做了总结和评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从十四大到十五大,到20世纪末第九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和转变,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
新阶段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地鼓舞和调动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朝气蓬勃的快车道.什么叫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稳定的较快增长,但是治理整顿那3年,年增长率降低了,最低的1990年降到3.8%.1991年开始回升.从1992年到2000年这9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其间虽然有过一时的过热,但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在经济总量和年增长率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上,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新阶段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确立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81.html
1997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领导我们开创新时期开辟新道路的领袖人物不在了,中国将向何处去 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党中央在讣告和悼词中庄严宣告:"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悼词结尾讲了10个"我们一定要",这也是对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经验的一次简要的总结.十五大报告,更是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大会的主题,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军事,统战,民族,宗教,外交,党的建设等许多方面不断推进政策和理论的创新.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二,三,四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行动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这些名言,激励和指引我们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驶进了快车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把握住这个硬道理,并且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思路要不断开拓.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突出了三条新思路:一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外需内需都推动着经济发展,中国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势必以扩大内需为主,在外需受到世界经济低迷影响的时候尤其是这样.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们自己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发展经验的总结.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既是吸取当代世界经验的成果,又是对中国发展的得失进行深刻的战略反思的成果.只有克服盲目和近视的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而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又一条,就是从僵化半僵化转变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转变到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经济改革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项基本原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的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又赋予这些基本政治制度以新的时代内容,要求它们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其他各项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五条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条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两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最初10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针对这个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3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实际步骤,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总的说是在稳定中前进的,这是总结和吸取了反右派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教训的结果.同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连续不断的动荡和破坏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仍然未能防止和避免1989年那样的政治风波.有鉴于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意稳定,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从而保持了13年持久的稳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是因为我们党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因为我们党反复强调,对任何可能引起不稳定的因素都要把它们化解在基层,制止在萌芽状态;最根本的是我们党中央是团结一致的,全党是团结统一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步伐,齐心协力地加以解决.我们所珍视和追求的稳定,不是消极的稳定,静止的稳定,而是推进着改革和发展的稳定,是由改革和发展支持着的稳定,从而是能够保持21世纪改革和发展顺利前进的稳定.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其他各条是: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四条,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各个方面的展开,这里就不多加论述了.
10.如何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新的发展阶段的三个特征
龚育之在2002年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新时期的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呢 新阶段的特征应该怎样来概括呢
新阶段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朝着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向不断前进的,在这个方向下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理论上,囿于过去的观念,许多同志总不容易冲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思想牢笼.虽然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但那时对计划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市场调节是否就等于市场经济,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央的正式决定对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论断,在国内外风波的冲击下,理论界还发生过又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当然更主要是总结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适应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和1991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更是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把问题提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为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1992年4月30日江泽民同志在一个重要的决策场合表示: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前进一步,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6月9日,江泽民同志到中央党校作报告说:"最近经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对计划与市场和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的认识上,又有了一些新提法.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说他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说这虽然是他个人的看法,但也和中央一些同志交换过意见,大家基本上是赞成的.6月12日,江泽民同志向邓小平同志汇报.邓小平同志赞成这个提法,并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他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一个主题了.结果,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党委都同意这个提法.十四大报告专门论述了这个提法,十四大正式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十六大报告对此做了总结和评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从十四大到十五大,到20世纪末第九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和转变,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
新阶段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地鼓舞和调动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朝气蓬勃的快车道.什么叫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稳定的较快增长,但是治理整顿那3年,年增长率降低了,最低的1990年降到3.8%.1991年开始回升.从1992年到2000年这9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其间虽然有过一时的过热,但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在经济总量和年增长率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上,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新阶段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确立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