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小学 方胜品
随着时代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说话”(每组课文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今,会说、能说是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别人交谈,表情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大胆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有些教师因为缺乏教学上的公正,偏爱某些学生,提问时就只满足于这些“优秀学生”,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课堂上的回答机会。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下来,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无私、公平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
在“一言堂”已经被教育改革彻底摒弃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课堂是属于每个学生的,我们教师提问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无私、公平,以“学生为主体”,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形成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
作为贵州省黔南州的一名骨干教师,笔者在课堂提问时,积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并且学生们都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老师,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您能常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吗?”
在讲《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春天能够触摸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知道!”
“说得很好,春天真是美丽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盲姑娘用怎样的心灵——《触摸春天》。”说完,我转身写下课文题目,然后说道:“下面大家先把课文读一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于是,学生低头开始认真读课文。看学生读完了,我就问“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立刻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我巡视了一遍,发现举手的是班里平常发言比较积极、踊跃的几个学生。我让他们逐一发言……
“大家真了不起!自己读课文能明白这么多事情,说明你们很会读课文了。”我夸奖了大家的发言。我环视了一下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继续问:“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发现?”
我巡视了一圈,这是又有几名学生举了手,其中包括班里的“调皮大王”,成绩很差的任廷虎。我立刻点名道:“任廷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明白了盲姑娘很热爱生命。”任廷虎站起来回答。
当时,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任廷虎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说“我们都有生命!”
“任廷虎同学的发言,笔者认为非常独特。”笔者启发性地继续问任廷虎,“你认为热爱生命好不好?”
“反正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能像盲姑娘这样热爱、珍惜生命,那该多好啊!”
“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要是像盲姑娘这样热爱生命,在做任何事也做个有心人,比如学习,这样不是有成功的机会了吗?”笔者说。
这样,整堂课上学生都兴趣盎然,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回答笔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师生间的“问”与“答”充满了默契。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平等对待学生的重要性,当发现“后进学生”举手时,立刻给予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其他学生也会受些影响,不再惧怕回答问题,勇敢地举了手。这样,最终产生的效果是——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整体提高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展现的重要舞台。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不偏不倚,才能练就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营造师生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5892.html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小学 方胜品
随着时代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说话”(每组课文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今,会说、能说是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别人交谈,表情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大胆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有些教师因为缺乏教学上的公正,偏爱某些学生,提问时就只满足于这些“优秀学生”,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课堂上的回答机会。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下来,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无私、公平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
在“一言堂”已经被教育改革彻底摒弃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课堂是属于每个学生的,我们教师提问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无私、公平,以“学生为主体”,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形成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
作为贵州省黔南州的一名骨干教师,笔者在课堂提问时,积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并且学生们都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老师,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您能常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吗?”
在讲《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春天能够触摸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知道!”
“说得很好,春天真是美丽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盲姑娘用怎样的心灵——《触摸春天》。”说完,我转身写下课文题目,然后说道:“下面大家先把课文读一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于是,学生低头开始认真读课文。看学生读完了,我就问“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立刻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我巡视了一遍,发现举手的是班里平常发言比较积极、踊跃的几个学生。我让他们逐一发言……
“大家真了不起!自己读课文能明白这么多事情,说明你们很会读课文了。”我夸奖了大家的发言。我环视了一下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继续问:“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发现?”
我巡视了一圈,这是又有几名学生举了手,其中包括班里的“调皮大王”,成绩很差的任廷虎。我立刻点名道:“任廷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明白了盲姑娘很热爱生命。”任廷虎站起来回答。
当时,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任廷虎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说“我们都有生命!”
“任廷虎同学的发言,笔者认为非常独特。”笔者启发性地继续问任廷虎,“你认为热爱生命好不好?”
“反正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能像盲姑娘这样热爱、珍惜生命,那该多好啊!”
“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要是像盲姑娘这样热爱生命,在做任何事也做个有心人,比如学习,这样不是有成功的机会了吗?”笔者说。
这样,整堂课上学生都兴趣盎然,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回答笔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师生间的“问”与“答”充满了默契。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平等对待学生的重要性,当发现“后进学生”举手时,立刻给予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其他学生也会受些影响,不再惧怕回答问题,勇敢地举了手。这样,最终产生的效果是——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整体提高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展现的重要舞台。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不偏不倚,才能练就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营造师生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要把发言权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