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呼唤“惊喜”
课堂教学呼唤“惊喜”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谢艺明
让师生在课堂中收获“惊喜”,这不仅能保持教师的职业激情,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境界。
一、基于教育视角下的“惊喜”
什么叫惊喜?百度百科解释为:惊喜是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这里的惊喜显然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状态。而教育领域里的“惊喜”则赋予其更多的内涵,有专家认为惊喜应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说到底,教育教学其实就是给学生以惊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惊喜中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惊喜’就是教育教学打开精神成长明亮之窗的隐喻,它要求教师打开丰富的现实世界、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窗,让学生在惊喜中看到一个更开阔、更丰富、更遥远的世界。”基于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应是师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意外收获。换句话说,这种收获应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收获惊喜的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师生。惊喜在教与学过程中产生,收获这种惊喜有可能是学生,也有可能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体验;收获这种惊喜的有可能是个体,也有可能是一个群体。
其次,惊喜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一般而言,惊喜是预料之外,无法预估的。当然,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教师所期盼的惊喜,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惊喜应该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的惊喜与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有可能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没有太多意义存在。而课堂中的惊喜追求的是有助于师生成长的惊喜,它既可能是来自于认知和方法方面的,也可能是来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惊喜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尺度之一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惊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显然我们不可能让师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收获惊喜,但至少它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积极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课堂“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
二、“惊喜”需要空间
为何传统课堂缺乏“惊喜”? 关键是教师占据了课堂,“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实践与空间,课堂生活中缺乏交流与碰撞,“惊喜”丧失了呈现的“土壤”。只有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师生在对话中交流、碰撞,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涌动。2004 年5 月19 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采访了正在吉林大学访问的两位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和麦克德尔米德教授。就教育问题,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像力,才可以进行创造。麦克德尔米德也认为,“在美国,当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有更多的学生会问‘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不会,好像学生不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怀疑。”他还特别追加了一句:“教师与学生要‘互教互交’,学生要‘向一切发问’,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可见,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空间是激活课堂的关键,也是师生能否收获惊喜的前提。
“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过程,是个体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与其抱着学生学、逼着学生学,何不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也许我们会收到更多的惊喜。当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相反,生本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因为你不仅要给孩子学习的扶手——导学案,还要随时面对许多生成问题的解决。
三、“惊喜”需要“扶手”
1. 在预设中期盼“惊喜”。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不可能有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直接指向结果。正如黑格尔所言: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驶向何方,那么它的航行将会是痛苦并徒劳的。好的预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可行可检,并且彰显着好的生成时空。预设下的生成,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因而它所产生的惊喜更具有意义。所以,追求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并不是要淡化预设,相反是要强化预设,要更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尤其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应如何点拨引导等。只有多维、灵活、开放的预设,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为“惊喜”的呈现预留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当然,预设中所期盼的惊喜仍然要坚持顺其自然原则,要把握好度,切不可为达到惊喜而拔高教学要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2. 在对话中生成“惊喜”。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既是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为学生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让师生、生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收获惊喜。“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 《课堂教学呼唤“惊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6358.html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谢艺明
让师生在课堂中收获“惊喜”,这不仅能保持教师的职业激情,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境界。
一、基于教育视角下的“惊喜”
什么叫惊喜?百度百科解释为:惊喜是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这里的惊喜显然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状态。而教育领域里的“惊喜”则赋予其更多的内涵,有专家认为惊喜应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说到底,教育教学其实就是给学生以惊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惊喜中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惊喜’就是教育教学打开精神成长明亮之窗的隐喻,它要求教师打开丰富的现实世界、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窗,让学生在惊喜中看到一个更开阔、更丰富、更遥远的世界。”基于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应是师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意外收获。换句话说,这种收获应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收获惊喜的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师生。惊喜在教与学过程中产生,收获这种惊喜有可能是学生,也有可能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体验;收获这种惊喜的有可能是个体,也有可能是一个群体。
其次,惊喜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一般而言,惊喜是预料之外,无法预估的。当然,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教师所期盼的惊喜,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惊喜应该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的惊喜与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有可能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没有太多意义存在。而课堂中的惊喜追求的是有助于师生成长的惊喜,它既可能是来自于认知和方法方面的,也可能是来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惊喜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尺度之一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惊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显然我们不可能让师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收获惊喜,但至少它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积极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课堂“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
二、“惊喜”需要空间
为何传统课堂缺乏“惊喜”? 关键是教师占据了课堂,“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实践与空间,课堂生活中缺乏交流与碰撞,“惊喜”丧失了呈现的“土壤”。只有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师生在对话中交流、碰撞,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涌动。2004 年5 月19 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采访了正在吉林大学访问的两位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和麦克德尔米德教授。就教育问题,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像力,才可以进行创造。麦克德尔米德也认为,“在美国,当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有更多的学生会问‘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不会,好像学生不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怀疑。”他还特别追加了一句:“教师与学生要‘互教互交’,学生要‘向一切发问’,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可见,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空间是激活课堂的关键,也是师生能否收获惊喜的前提。
“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过程,是个体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与其抱着学生学、逼着学生学,何不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也许我们会收到更多的惊喜。当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相反,生本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因为你不仅要给孩子学习的扶手——导学案,还要随时面对许多生成问题的解决。
三、“惊喜”需要“扶手”
1. 在预设中期盼“惊喜”。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不可能有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直接指向结果。正如黑格尔所言: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驶向何方,那么它的航行将会是痛苦并徒劳的。好的预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可行可检,并且彰显着好的生成时空。预设下的生成,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因而它所产生的惊喜更具有意义。所以,追求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并不是要淡化预设,相反是要强化预设,要更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尤其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应如何点拨引导等。只有多维、灵活、开放的预设,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为“惊喜”的呈现预留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当然,预设中所期盼的惊喜仍然要坚持顺其自然原则,要把握好度,切不可为达到惊喜而拔高教学要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2. 在对话中生成“惊喜”。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既是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为学生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让师生、生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收获惊喜。“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 《课堂教学呼唤“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