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论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问题及策略研究
陈鑫鑫,李铁英(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修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规范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课程所存在的问题:高校重视力度缺失、教育媒介审美创新性缺失、教学管理科学性缺失等问题。从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地探讨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有效对策,改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非主流态势、改革滞后的课程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深层次地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6-02
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①这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规范化标准。各个高校也按照通知规定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课程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讨解决对策。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力度缺失
首先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切实地落实《通知》的要求,未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纳入到课程体系,学科扶持力度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部分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队伍在学历、人数、素质等方面仍然达不到学科的要求,部分专职教师面对高校对不同课程政策的倾斜,没有获得足够的激励和自我价值的认可,从而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教学活力。最后,部分高校教学课时达不到《通知》的要求,授课时间有时被安排在教师和学生的非工作日,晚间授课的实例也屡见不鲜,这样的现状导致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大三、大四期间就停止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而往往大学生在这期间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他们非常期盼能够学习和了解到国家政策、就业形势,而停止开设该课程就阻断了大学生了解新形势、新政策的机会。
2.教学艺术的三种特性缺失
教学艺术是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三位一体的省时高效的教学[1]。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艺术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规定,长期以来,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对教学艺术的重视程度不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还有待改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晦涩的语言表述已经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要求。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言语表达并没有和学生产生“共情”,“教与学”是在不对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授课之前并没有专业教师去了解大学生所关心的专题内容,单纯地讲授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其次,部分高校授课形式常以讲座、论坛的方式进行,同时部分高校考虑教师配备、资金问题、学生安全等因素,课程实践环节名存实亡,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导致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实效。
3.教学管理环节科学性缺失
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科学化教学管理尚未成熟,第一是管理部门主要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院等众多部门组成,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无法真正地实现齐抓共管;第二是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多数采用大课的形式,面对众多学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的需求。第三是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部分高校在突出重点专业的同时忽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给学院划拨的资金有限,部分教师培训实践机会甚少,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理解问题缺乏维度,这些都是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不同群体欠缺对课程价值的认知
就高校决策层而言,部分缺少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深刻认识,主观上认为这门课程与本校重点学科相比,在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性和教学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忽略了文理并重的重要性,单一地依靠自然科学无法解决当前世界所存在的问题,现在高校过于狭窄的专业设置和对专业技术学科的片面追求,促使学校决策层忽视了社会科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归属于社会科学大类之中,其学术地位更是微乎其微,教学价值也无法直接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立即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6361.html
陈鑫鑫,李铁英(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修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规范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课程所存在的问题:高校重视力度缺失、教育媒介审美创新性缺失、教学管理科学性缺失等问题。从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地探讨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有效对策,改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非主流态势、改革滞后的课程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深层次地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6-02
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①这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规范化标准。各个高校也按照通知规定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课程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讨解决对策。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力度缺失
首先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切实地落实《通知》的要求,未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纳入到课程体系,学科扶持力度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部分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队伍在学历、人数、素质等方面仍然达不到学科的要求,部分专职教师面对高校对不同课程政策的倾斜,没有获得足够的激励和自我价值的认可,从而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教学活力。最后,部分高校教学课时达不到《通知》的要求,授课时间有时被安排在教师和学生的非工作日,晚间授课的实例也屡见不鲜,这样的现状导致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大三、大四期间就停止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而往往大学生在这期间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他们非常期盼能够学习和了解到国家政策、就业形势,而停止开设该课程就阻断了大学生了解新形势、新政策的机会。
2.教学艺术的三种特性缺失
教学艺术是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三位一体的省时高效的教学[1]。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艺术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规定,长期以来,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对教学艺术的重视程度不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还有待改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晦涩的语言表述已经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要求。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言语表达并没有和学生产生“共情”,“教与学”是在不对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授课之前并没有专业教师去了解大学生所关心的专题内容,单纯地讲授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其次,部分高校授课形式常以讲座、论坛的方式进行,同时部分高校考虑教师配备、资金问题、学生安全等因素,课程实践环节名存实亡,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导致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实效。
3.教学管理环节科学性缺失
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科学化教学管理尚未成熟,第一是管理部门主要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院等众多部门组成,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无法真正地实现齐抓共管;第二是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多数采用大课的形式,面对众多学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的需求。第三是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部分高校在突出重点专业的同时忽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给学院划拨的资金有限,部分教师培训实践机会甚少,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理解问题缺乏维度,这些都是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不同群体欠缺对课程价值的认知
就高校决策层而言,部分缺少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深刻认识,主观上认为这门课程与本校重点学科相比,在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性和教学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忽略了文理并重的重要性,单一地依靠自然科学无法解决当前世界所存在的问题,现在高校过于狭窄的专业设置和对专业技术学科的片面追求,促使学校决策层忽视了社会科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归属于社会科学大类之中,其学术地位更是微乎其微,教学价值也无法直接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立即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