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运用情感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二等奖 周淑敏 海星中学
兴趣是高效阅读之本
——谈如何运用情感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学生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有好习惯,才有可能学好语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始终英语学习的关键。长期以来,许多初中英语教师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仅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新目标英语阅读材料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但词汇量很大,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使阅读教学的重心严重失衡。因教师大多采用应试的强化训练模式,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目标达成低下,学生对篇章长的阅读材料望而生畏。
如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以一种更为人性的、情感的方式去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英语阅读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当前阅读课教学需要突破的一个口。在此,本人认为英语阅读的教学可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让阅读的内容成为吸引学生去认真阅读的诱因,让理解文章的内涵成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牢记文章写作手法的方法,在阅读课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中,我们要运用情感策略来诱发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继续往下读,直到学生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止。也就是让阅读兴趣成为他们阅读课上最好的老师和不竭的动力。
一、结合实际,以兴趣导入初步阅读
讲《一千零一夜》故事的阿拉伯女子,为什么没有被国王杀掉?是因为她的故事每天都精彩,能够让国王每天都有兴趣去听下一个故事,这好比我们在教授一篇新的阅读课文章时,要如何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好奇心往下读?这就需要我们把文章的内容与学生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了解文章内容的欲望。只有在学生主观上有兴趣学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第一遍有效的阅读。总体而言,我们要在阅读课的引入阶段,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善于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性质,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面向学生生活实际
当一篇新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于文章是缺乏概念的,陌生的,它不像中文的文章,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从文章的标题或是内容提要里获取整篇文章的信息,而英语的文章,特别是新单词多、篇幅长、概念又抽象的文章,即使学生事先进行了预习,也还是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把文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英语八年级下第三单元阅读材料《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的教学,学生对文中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被暗杀、“9.11”、人类第一次登月等事件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如果从文中事件入手问学生他们当时在干什么,等于白问,因此我先从5•12大地震说起,让学生说说在地震发生时自己正在做什么、听到噩耗时的感受等,再谈到2008年的另外两件大事:奥运和神七,让学生去文中搜索美国历史上的三件大事,然后继续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进一步的阅读兴趣。再如八年级(下)第四单元阅读材料《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的教学,在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杨蕾的事迹前,我先跟学生谈起了他们自己的劳技老师,他去援疆了,他去了个怎样的学校,如何在那边教学,结合那个老师发回来的资料,再让学生去文中对照着搜索杨蕾的志愿者活动,这样学生还会感觉阅读材料的冗长和乏味吗?
(二)面向学生的理想追求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不仅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现实生活,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理想、未来的价值追求。例如:如: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阅读材料《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的教学,我让学生以小品《What can my robot do?》的形式形象生动展示机器人的类型、特点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挖掘学生创新素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将来能开发研制出更先进实用的机器人,实现科学的理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循循善诱,用情感激励开展深入阅读
在以生动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导入文章后,更进一步的教学内容就要展开,这一过程是阅读课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决定阅读课是否有效的关键阶段。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教学,大部分是以生硬的手法传授阅读的技巧,而新课改的目标则是更多的要求运用情感策略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跳读、泛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在继续开展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的表达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能力。为此,这一阶段的情感策略侧重的是循循善诱地分析文章的内涵,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的深度,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渐进的提问设计提升阅读信心
在阅读问题的设计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在提问过程中既要有全体性,又要突出个体需求。
1.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型的问题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金字塔型底层问题的答案中找到学习的动力,而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第二、三层问题的解答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挑战金字塔型的问题的最尖端。这不但能够使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信心,减少阅读的畏惧感,同时又让一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找到阅读的兴奋感,有兴趣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2.问题设计具有整体性,即教师教计的问题要和课文教学相一致,或者围绕中心展开,层层分解,或以探究主题为线索,层层相连。一个个问题答案串起来就是一片文章的框架图,随着问题的推进,学生能清晰的感知文章的结构脉络,让学生从“只见树木”到“看见整片森林”。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阅读材料《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塔:
1.
Which
kind of life
do you want to have?
2.What do you think of
American students’ life?
3.Is it good for the parents to plan
their kids’ lives? Why?
4.What does Linda Miller think of the students’
pressure?
5.What do most American school students do after school?
6.Are you often busy? Are American students busy or free?
(二)分段式阅读保证阅读兴趣
在这里,不由得又要借鉴语文阅读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借鉴已有的中文阅读方式对一整篇文章按自然段进行分解阅读,这样容易降低阅读难度,增加阅读信心。在每一段的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再根据大意划分段落,了解段落大意,最后再把分解的段落重新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文章。这可以为学生进行概括、复述及写读后感等活动奠定基础,同时从分解到合并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细致地了解各段文章的结构,对每段中出现的新词汇、新句型得到充分的认知和学习,又像二次阅读一样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章的整体思想,使文章的内容、情感深入学生内心。
(三)创造互动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在阅读课的进行过程中,要让学生一直保持对阅读兴趣很难,因此我们要创造互动的氛围,始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教学不是把新的知识“满堂灌”,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争论,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和活泼的讨论氛围,激活其思维和情感。这种互动氛围的创造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有效的小组合作环节设置。仍以八年级(下)第四单元阅读材料《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的教学为例,在让学生大致感知了杨蕾这个人物后,我并没有马上进入字词、短语的学习,而是抛给了学生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If you are Yang Lei, If you graduated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what will you do? Will you be a volunteer like her?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部分的同学发了言,说出他们所想所感。然后再是带着对字词、短语的学习要求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深入阅读,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归纳出杨蕾是怎么做的,并且到底是为了什么才那样做的。当然,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语法或是单词的错误,教师要保持适当的宽容态度,或是对学生见解的正误做延迟性评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信心以及深入阅读的热情。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方式要多样,可以用表情、手势和眼神等来代表语言。可见,创设轻松的阅读氛围,发散学生的个性思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推动力。
(四)精挖细掘,以情感教育推动阅读兴趣
语言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教育的责任。我们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初中阅读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情感方面的经典故事,教师应把它们视为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践证明, 利用课文有限的篇幅, 在通过设计提问, 指导学生踊跃参与问答后, 引导学生归纳理解,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就象《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的教学,每个人眼中的杨蕾是不一样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在课中再辅之以更多的此类人物形象,如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学生对他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情感态度越来越强烈,他们读到了文中人物的善良、爱心、智慧、勇气、奋斗精神、与世无争的大气和如何真正展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态度。
三、用好奇心拓展阅读延伸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节好的阅读课,不仅要实现语言知识的传递,更要实现师生间心灵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但仅凭几节优质高效的阅读课是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因为他们毕竟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应试训练阅读材料,他们的阅读心态不可能永远是轻松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外运用情感策略来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一)保持学生阅读的新奇感
我们要充分利用每次阅读文章导入时激活的知识背景,积沙成塔,让这种知识的积累成为其以后阅读活动的坚实基础,逐步延伸学生阅读兴趣广度。此外,我们还能利用英语文章的独特结构形式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从那么多的英语小故事看来,大部分的文章的特点是情节比较跌荡,情境比较幽默,常用一种欧•亨利式的结尾,到最后总会让人为之会心一笑。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故事的这种特点,平时多找此类文章来让学生阅读,把阅读技巧的传授融于幽默小故事的欣赏之中。
(二)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机会
从中文的阅读习惯来分析,我们知道小说吸引人的原因是情节的起伏,散文吸引人的原因是情感的共鸣,因此可以向学生推荐他们喜爱的中文作品的英文版本进行对照阅读,包括小品美文、经典名篇,这样能够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增加阅读的信心和成就感,通过滴水穿石的渗透逐渐培养起学生对英语阅读长久的兴趣。把阅读习惯的培养放在轻松的氛围里,当他们的兴趣也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就会变被动的“要去读”为主动的“我要读”。
综上所述,从阅读的引入到深入再到拓展延伸,我们的阅读始终需要一种轻松、民主、互动的氛围。教师唯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既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又要拓展课文的外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阅读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真正达到英语阅读课的高效率,才能达到新课程强调的“养成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