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管理促高效课堂构建
抓管理促高效课堂构建
张小平
学校管理手段的加强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运用,能推动高效课堂实施的进程。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十分重视教师课前的预设性研讨管理、课中的比较性研讨管理和课后的反思性研讨管理,并努力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机会和平台。
一、夯实教研活动过程,加强课前预设性研讨管理
一是提供基本条件保障,促进预设性研讨。学校为了避免教研活动受干扰,克服校舍紧张的困难,把会议室、阅览室功能整合成若干“教研活动室”,每周分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使问题研究、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主题研讨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
二是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加强预设性研讨。在“备”中深度解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组内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人员蹲点各教研组,深入年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是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手段,强化预设性研讨。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形态的校本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或自主立项,或精诚合作,根据自身基础、特点和开发的可能性,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申报,人人都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这样一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技能与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落到实处,学校把各个年级的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授课周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教案内容逐一落实。
四是加强组内学习。开展教研组同读一本书、精读一本书、静阅交流等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实施观课组行动,加强课中的比较性研讨管理
学校管理中有句俗语“会管的管课堂,不会管的管门房”。怎样实施有效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呢?除校务值日、教学管理干部巡堂、听课外,还是相信老师自己,我们尝试了“观课组行动”,既提高了观课的频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年前,我们成立以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35 人观课组团队。观课组实施初始阶段两人一组、现在一人一组,在每周自己教学工作不太忙的那一天观课1 节。为保证观课质量促进教师常规课堂高效,前一天放学时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观课对象且不通知本人。观课成员按照目标内容要求及观课评价标准认真观课,观课后查阅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教教师就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及研讨,并认真填写评价表,作为学期“节节课好”教师评比的依据。观课组成员也同样接受本学科其他组员的观课。学校组织观课组开学初工作布置、学期末总结交流会,明确要求、反馈信息、交流高效课堂教学好的做法。
三、引导撰写“类典型案例”,加强课后的反思性研讨管理
课堂教学现象是无尽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的主题与内容也是无穷的,我们教师就要从这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发现本质。因此,我们根据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方法,撰写“类典型案例”,探索高效课堂的规律。
所谓“类典型案例”,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结构化基础上的典型案例。类典型案例着眼于某一类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它是某一类典型问题的案例研究,并通过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得出共识、形成策略,供人借鉴。如中年段状物类作文教学的案例研究,选取了教师在上状物类作文时的两个课堂教学全过程,包括前后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片断实录——教师课后反思——组内重建笔记,通过以上两次“执教——反思——研讨——再构”过程,最终梳理出中年段状物类作文教学策略。近两年,学校编印了《教研组类典型案例研究文集》,教师们就是从一节节课例中,透过教学的现象,探寻教育的本质,提炼、总结经验与规律,形成了某一类课的方法与策略。
“类典型案例”的撰写是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 《抓管理促高效课堂构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6434.html
张小平
学校管理手段的加强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运用,能推动高效课堂实施的进程。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十分重视教师课前的预设性研讨管理、课中的比较性研讨管理和课后的反思性研讨管理,并努力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机会和平台。
一、夯实教研活动过程,加强课前预设性研讨管理
一是提供基本条件保障,促进预设性研讨。学校为了避免教研活动受干扰,克服校舍紧张的困难,把会议室、阅览室功能整合成若干“教研活动室”,每周分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使问题研究、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主题研讨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
二是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加强预设性研讨。在“备”中深度解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组内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人员蹲点各教研组,深入年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是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手段,强化预设性研讨。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形态的校本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或自主立项,或精诚合作,根据自身基础、特点和开发的可能性,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申报,人人都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这样一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技能与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落到实处,学校把各个年级的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授课周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教案内容逐一落实。
四是加强组内学习。开展教研组同读一本书、精读一本书、静阅交流等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实施观课组行动,加强课中的比较性研讨管理
学校管理中有句俗语“会管的管课堂,不会管的管门房”。怎样实施有效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呢?除校务值日、教学管理干部巡堂、听课外,还是相信老师自己,我们尝试了“观课组行动”,既提高了观课的频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年前,我们成立以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35 人观课组团队。观课组实施初始阶段两人一组、现在一人一组,在每周自己教学工作不太忙的那一天观课1 节。为保证观课质量促进教师常规课堂高效,前一天放学时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观课对象且不通知本人。观课成员按照目标内容要求及观课评价标准认真观课,观课后查阅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教教师就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及研讨,并认真填写评价表,作为学期“节节课好”教师评比的依据。观课组成员也同样接受本学科其他组员的观课。学校组织观课组开学初工作布置、学期末总结交流会,明确要求、反馈信息、交流高效课堂教学好的做法。
三、引导撰写“类典型案例”,加强课后的反思性研讨管理
课堂教学现象是无尽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的主题与内容也是无穷的,我们教师就要从这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发现本质。因此,我们根据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方法,撰写“类典型案例”,探索高效课堂的规律。
所谓“类典型案例”,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结构化基础上的典型案例。类典型案例着眼于某一类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它是某一类典型问题的案例研究,并通过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得出共识、形成策略,供人借鉴。如中年段状物类作文教学的案例研究,选取了教师在上状物类作文时的两个课堂教学全过程,包括前后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片断实录——教师课后反思——组内重建笔记,通过以上两次“执教——反思——研讨——再构”过程,最终梳理出中年段状物类作文教学策略。近两年,学校编印了《教研组类典型案例研究文集》,教师们就是从一节节课例中,透过教学的现象,探寻教育的本质,提炼、总结经验与规律,形成了某一类课的方法与策略。
“类典型案例”的撰写是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 《抓管理促高效课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