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企业如何走向市场
农电企业如何走向市场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wto总体框架的运作下,必将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将一些在发达国家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加入“世贸”组织后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经济驶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农电企业如何走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超前发展。寻求农电企业的落脚点、出发点、归宿点是当前探索追求的主题。笔者以同仁的角度,根据当前的现状,浅谈农电企业如何走向市场。
一、理清企业思路,自身科学定位是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以何为本。这是这几年来一直争论的问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本位论”曾被视为无政府主义的观点。农电企业曾一度被定位为事业单位,农电是社会福利事业,“电力是商品”的概念非常模糊。近些年来对农电的定位在人们认识中长进了一步,被定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长期以来不识企业真面目,,不识企业方向,不识企业谋求发展的前景在何处,根本出路在哪里,因而贻误了我们的工作,贻误了农电企业跨跃式的发展。现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农电企业认识到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能够理直气壮地去当主角,农电企业的亏损得到了扭转。’如何确立企业的主体行为,笔者认为应解决三个层次:一是在经营策略上敢于承担主体,根据市场信息。自主与效益结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下农电企业员工高付出、高收入。高回报的路子,合理拉开职工工资收入的档次,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的集体领导核心作用,全方位地调动全员职工的整体力量和生产积极性。企业经济的决策执行和利益的主体性能,要分解到企业领导和职工个人j形成人人身上有重担,个个肩上有指标,时时有压力的良好氛围。二是企业作为主体的同时,也
味着个人主体作用的加强,做到责权利统一。在企业运行中始终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特另是在干部聘任时,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进行双向选择,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企业领导和职工个人的责任和利益得到了明确,职工个人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出来,企业主体作用才能落到实处,企业效益才能大幅度提高,从而使企业资本积累纵横滚动中发展壮大。
农电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由市场决定自已命运已成定局,舍此别无退路。作为农电企业,要尽快摆脱旧体制束缚,确立主体意识,超拓思路、与时俱进,进入市场,站稳脚跟,寻求归宿,谋求发展,这是走向市场的重要前提。
二、转换经营机制,重塑企业形象是走向市场的关键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这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能依赖政府,不能直接面向市场,导致经营机制呆板,效益低下;后劲乏力。企业走向市场必须要建立、健全同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具有生机活力的经营机制,这就需要转换经营机制,重塑企业形象。
农电企业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市场在国家宏观调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电力商品的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和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结合企业的压力和动力,运用市场经济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与需求的及时协调。市场经济的这些特点对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农电企业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必须要有生产经营自主决策权,使农电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向、生产规模,以便使自己的营销符合市场的要求及其变化。二是必须对生产经营的成果负完全责任,使农电企业成为独立自主、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电力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只有这样,农货企业的职工才会真正关
心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注重经营效果,追求技术进步,促进生产
力更快发展。
目前电力改革势在必行,1998年3月全国九届人大会议之后,决定撤销国家电力部,交国家经贸委管理,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这样国家办电改为企业办电,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又进一步深化论标志着在中国承担电力行政管理职能仍多年的五大电业管理局实现政企分开,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国家电力公司的管理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大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形成政企分开、输配分开、广网分开、主副分开的竞争机制。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历史性的改革。国家从1998年开始。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改造农村电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两改一同价”三大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改变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调动政府,动员人民实施的民心工程、向心工
程、福音工程、造子工程、系统工程。也是千载难逢、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农网改造这项决策有四好:政策环境好、投资环境好、舆论环境好、发展环境好。这一“民心工程”为农电企业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约占全国一切扬人口生活用电的农电企业,虽然农网改造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目前有一部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甘肃各县经济发展不一样;各县的用电水平、人口都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一是农电企业对体制转换适应不及时,思想不到位。、按产权归属界定管理认识淡薄,责任不到位;二是供电设施不符合标准,农户安全意识不强,供电企业安全措施不力;三是农电企业缺乏人力资源自主权。农电企业自省公司代管以来,堵住了乱进人的口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味地追求“减人增效”。对急需的人才也拒之门外,这不利于农电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不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农电企业的“减人增效”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企业管理中应实施资本逻辑管理,追求企业资本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一味地推行“减人增效”,农电企业本来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已
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所以要制定些使农电企业人员能进能出的政策,使农电企业人才闭乏的状态得到改观。四是农电企业还缺乏劳动工资权、资产处置权,与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相对应;农电企业对经营成果负总责,使职工利益与企业的效益紧密挂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县级农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农电企业很难真正进入市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旧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转换。所以转换经营机制是农电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当务之急。
在赋于农电企业充分自主权的同时,还必须强化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风险经济,企业经营决策风险要从过去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转变为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企业亏损后,经营者和职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根本上扭转国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一这样,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断其后路只得走向市场,背水一战,在竞争中一见高低,强化农电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农电企业盈不负亏的问题。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应进行兼并或实行企业重组。二是部分职工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脆弱的问题。有些职工对企业走向市场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经受不住市场波动,要么高枕无忧,要么忧心重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听说竞争上岗,或减人增效,就惊煌失措,无所适从。这就必须加强职工市场经济意识教育,把企业前途和个人命运同发展市场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应变能力。三、运用价值规律。按照市场经营是走向市场的根本途径树立企业主体,转换经营机制,这只是农电企业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和关键一步。但作为市场主体的农电企业能否驾驭市场、占领市场且经久不衰,这则是经营艺术,需胆识和谋略。市场运作本质是用电力商品的价值规律,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制约着供求关系,激发竞争机制。
价值规律的基础涵义是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促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的原则是以价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交换,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作用是企业赖以走向市场的媒介和桥梁。企业法人就要掌握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去占领市场。走向市场要求企业全方位、多环节、全过程地面向市场。农电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要适应市场。充分发挥技术l、人才、规模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使农电企业由生产经营型的基础上转向经营生产型,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应对“人世”挑战,农充企业经营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注重科技管理,配置人才投入。建立全方位经济信息网络,负荷预测网络。为供电全方位服务、制定经营生产提供信息导向、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注重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市场营销体系,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增加售电量,降低线损,提高效益水平。
第三、注重电能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向全社会提供自己完整产品;主要是提高电力商品质量、供电可靠性,搞好售后服务尽可能提供低价产品。改善营业环境,加强硬件管理,完善电网结构,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第四、注重企业决策。抓好安全管理。建完好企业决策、开发、营销队伍,把懂经营、会管理、善于驾驭市场的人才推向企业领导岗位;采取多种形式和更加灵活的政策,推广农电企业安全技术宣传,强化企业经营功能,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注重国家投资,夯实物质基础。依靠国家投资i搞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技术装备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六、注重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要搞好优质服务工作与发展战略问题,进一步实践“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行业宗旨。促进增供扩销。保障农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七、注重法律手段,维护用电秩序。要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依法管电的职能。电力是商品,就必须依法经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电力设施及电能,坚决打击窃电行为,严惩不法分子,并运行法律手段追缴拖欠电费。对长期用电不交费及偷窃电力者,予以起诉,诉诸法律。从而维护电力秩序,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第八、注重企业管理,加强党的建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电企业不仅在效益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员工队伍整体素提高上下功夫。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纷纷进入市场,要检验一个企业是否走向市场。要看它是否坚持生产力的标准,是否在经营中产生了正面效应,是否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在市场济的竞争中,农电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万无一失抓安全、全面提升抓服务,效益提高抓“两改”,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理清企业思路,自身科学定位,转换经营机制、重塑企业形象,运用价值规律、按照市场经营、才能使农电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程、福音工程、造子工程、系统工程。也是千载难逢、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农网改造这项决策有四好:政策环境好、投资环境好、舆论环境好、发展环境好。这一“民心工程”为农电企业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约占全国一切扬人口生活用电的农电企业,虽然农网改造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目前有一部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甘肃各县经济发展不一样;各县的用电水平、人口都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一是农电企业对体制转换适应不及时,思想不到位。、按产权归属界定管理认识淡薄,责任不到位;二是供电设施不符合标准,农户安全意识不强,供电企业安全措施不力;三是农电企业缺乏人力资源自主权。农电企业自省公司代管以来,堵住了乱进人的口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味地追求“减人增效”。对急需的人才也拒之门外,这不利于农电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不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农电企业的“减人增效”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企业管理中应实施资本逻辑管理,追求企业资本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一味地推行“减人增效”,农电企业本来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已
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所以要制定些使农电企业人员能进能出的政策,使农电企业人才闭乏的状态得到改观。四是农电企业还缺乏劳动工资权、资产处置权,与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相对应;农电企业对经营成果负总责,使职工利益与企业的效益紧密挂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县级农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农电企业很难真正进入市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旧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转换。所以转换经营机制是农电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当务之急。
在赋于农电企业充分自主权的同时,还必须强化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风险经济,企业经营决策风险要从过去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转变为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企业亏损后,经营者和职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根本上扭转国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一这样,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断其后路只得走向市场,背水一战,在竞争中一见高低,强化农电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农电企业盈不负亏的问题。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应进行兼并或实行企业重组。二是部分职工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脆弱的问题。有些职工对企业走向市场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经受不住市场波动,要么高枕无忧,要么忧心重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听说竞争上岗,或减人增效,就惊煌失措,无所适从。这就必须加强职工市场经济意识教育,把企业前途和个人命运同发展市场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应变能力。三、运用价值规律。按照市场经营是走 《农电企业如何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