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沙桥小学 王家富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或者不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意识培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意识到这点,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教练、合作伙伴、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主体、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最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涵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良好习惯。自主性越强,其学习意志就越强。上课是否专心,写作业能否静下心来,遇到问题时是否总依赖老师、同学、家长给自己解答,碰到困难时是否总想放弃成绩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击等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作为教师,需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条件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会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有没有再上课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老师、同学弄清楚,甚至是能否在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这一类小问题,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养成了学习习惯。教师同样也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地帮助学生。
(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怎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1.直接指导。即直接将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如识字要抓住音形义,再如记字方法像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声字记字法、会意记字法、猜字谜记字法等。
2.间接指导。即教师不直接讲解学法,而是在学生学习中或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学习能力。(范文网 fanwen.oyaya.net)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如学习乘法口诀。
3.针对性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教师一定要摸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法指导方式及要求,支持学生个性化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主动探究
学生有权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自学目标必须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正确处理自学目标确立中国共产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能轻易否定,不强迫“从众”,要正确处理学生探索、发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因为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的活动,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同一学习主题,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演绎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径。
二、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幽默故事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做好一切,兴趣最主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7229.html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沙桥小学 王家富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或者不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意识培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意识到这点,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教练、合作伙伴、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主体、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最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涵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良好习惯。自主性越强,其学习意志就越强。上课是否专心,写作业能否静下心来,遇到问题时是否总依赖老师、同学、家长给自己解答,碰到困难时是否总想放弃成绩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击等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作为教师,需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条件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会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有没有再上课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老师、同学弄清楚,甚至是能否在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这一类小问题,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养成了学习习惯。教师同样也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地帮助学生。
(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怎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1.直接指导。即直接将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如识字要抓住音形义,再如记字方法像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声字记字法、会意记字法、猜字谜记字法等。
2.间接指导。即教师不直接讲解学法,而是在学生学习中或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学习能力。(范文网 fanwen.oyaya.net)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如学习乘法口诀。
3.针对性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教师一定要摸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法指导方式及要求,支持学生个性化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主动探究
学生有权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自学目标必须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正确处理自学目标确立中国共产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能轻易否定,不强迫“从众”,要正确处理学生探索、发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因为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的活动,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同一学习主题,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演绎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径。
二、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幽默故事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做好一切,兴趣最主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