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学校改进的应然追求
(一)流程管理可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迈克尔·波拉尼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通常来说,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它深深地根植于行为本身和个体所处的环境中,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不易传递给他人。与此相反,学校管理若能“流程化”,并能以书面文字或图表方式表达出来,就能使管理者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显性化,并把相关的意念和要求明确地传达给被管理者,使被管理者知晓何时应该“做什么”乃至“怎么做”,如此也就体现出管理者“领”和“导”的义务和责任,或者说使管理者“领”和“导”的意念和要求更加明晰,使被管理者“有所适从”。
(二)流程管理可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动性
学校流程管理所涉及的主要资源即人力资源,其配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个体和集体力量的发挥程度。人员的进退、调配、使用等,一直是激励或制约学校发展的难解课题,学校只有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内部用人机制的建设,才可能盘活现有资源,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在此,流程管理当可为校内人力资源的功用发挥提供操作层面上的支持。只要学校对全面工作有了系统的把握,有了科学的分工,有了严细的职责,有了必备的条件,加之有了流程上的切实安排,“面”上到部门,“点”上到个人,“时”上有先后,各项工作自然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由此可以想见,在“工作必须完成好”的目标要求下,只要辅之以和谐的文化氛围,流程上的每个“棋子”不随之而动是不行的——不动就会有人催促其动,不动就会迎来其他“格点”的不满和责罚。
(三)流程管理可提升精细化管理的受控度
精细化管理是现时学校都在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境界乃至一种文化。其实质是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力求优质,并形成习惯、养成品质,最终成就一种团队精神。但这种习惯和品质并非凭空产生,它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规范。很大程度上讲,流程管理即是在“立规铸范”。流程的“起止性”,主要决定着工作必须有始有终;流程的“环节性”,主要决定着工作必须人在其位、人尽其责;流程的“可变性”,主要决定着工作必须有适宜的调整,以促进效率的相对提高;流程的“可逆性”,主要决定着工作必须有可以上溯的责权查验,以使业绩长短得到适当的扬抑,进而更好地扬长避短。精细、优质、习惯、品质和规范、流程,是一组有着不同逻辑关系的词汇,其中,“规范”当处在“圆心”位置,“流程”不妨被视为“半径”,“流程”的长短决定着精细化管理的规整程度。
(四)流程管理可快速实现管理复制
流程也是一种制度。制度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开创具有操作性和效率性、具有人文性和满意感的和谐氛围。因此,环境在变,流程也要变。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理论告诉我们,流程管理带有“可复制性”。显然,这里的复制不是一种机械的转移、挪用,而是一种加工、创造,带有“革新性”。学校管理带有周期性,每学期、每学年的工作虽有类似,但毕竟有所不同。因此,学校流程管理,不能因为学期、学年的周期性而循环往复、无所变通,而应有创造性的复制及优化,唯此才可能带来学校的逐步改进。同时,也正因为学校管理带有周期性,故有的流程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得到革新。可见,流程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有其更加适宜的土壤。
结合实际来看,有些学校注意科学管理,考虑规范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即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如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成功教育的创立者刘京海认为,学校中重复发生的事几乎占所有事务的80%以上,这些事头绪多、时效强,而且往往由不得在任何一个细节上发生差错。不过,其最重要的特征是“重复”,而凡重复的事就一定有它的内在轨迹,把这些轨迹加以归纳总结,就可得出一般规律。凡事不必每事从头开始,按照总结的规律办事,就省时、省力、效率高。在管理实践中,他坚持“常规性工作靠流程,随机性工作靠思维”的理念,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和积累,建立了一整套学校流程管理的规程。该校设计绘制的学校管理工作流程包括校长室、党支部、工会、教育、教学、科研、总务、校办、人事共九大系列、近百余项常规工作流程图。正是有了这些操作性强的流程图,才使学校日常管理事务在方法、思路和标准上都有了一致性和延续性,即使岗位上发生人员变动,履新人员也能很快上手。现在,画在纸上的流程图已逐渐内化为该校教职工心中的行为准则。可见,流程是“操纵杆”(命令),也是“指南针”(导引);是“紧箍咒”(约束),也是“助推器”(激励)、“定盘星”(衡量、评价、奖惩),流程管理当成为学校改进的应然追求。作为一种“规范式管理”,流程管理与现时人们倡导的人性化管理、弹性化管理等,是相辅相成的。
三、实践建议:让流程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
在发展层次上,学校改进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阶段:从薄弱走向优质阶段和从优质走向卓越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学校改进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外部环境、学校领导力与执行力等采取不同的策略。应该说,对于现时仍处在薄弱阶段的多数学校来说,应在改进中实施流程管理,并逐步将其常态化;即使学校处于优质地位,也有对现有“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的必要。具体实施中,必须注意以下主要步骤:
(一)制订流程清单
流程清单像学校的教职工花名册、课程表一样,是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制订时,首先可把学校内部工作统筹分类(类和各级子类),确立主题。比如,可划分的类型有行政管理类、财物管理类、教育教学研究类、后勤服务类;可划分的一级子类为:行政管理类的计划制订流程、总结撰写流程、会议召开流程、重大决策流程、印章使用流程、公车使用流程、来人招待流程、文件处理流程、信息发布流程、来访处理流程、档案归总流程等,财物管理类的基建维修流程、物件采购流程、合同签订流程、货款出入(收支)流程等,教育教学研究类的请假销假流程、常规检查流程、课题申报与审核流程、考试管理流程、教师聘任考核流程、教师职称评审流程、教师评优树先流程以及学生管理的各类程序等,后勤服务类的印刷管理流程、办公设备添置流程、津贴计算及发放流程、师生困难补助办理流程等。其次,是确定流程框架,即进行流程描述(在框架内填充流程相关内容,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到相关处室、相关岗位、相关人员身上)。流程描述主要有文字法、表格法和图示法等方法(为了促成流程给人的直观印象,多以图示法来表示)。如考试管理流程,既可以用文字法简单地描述为“命题一审题一印刷一监考一阅卷一评价一归档”,也可以用图示法作出更加具体的描述(如图1,时间、人员、预定目标等元素略)。
“完备性”(即主要环节不缺漏)和“衔接性”(即主要环节无缝隙)无疑是理想流程清单的基础;而建立在现实学校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却是具体学校流程清单的核心。各个学校内设组织机构的不同和人员结构(科层结构)的不同,自然决定了流程清单的不可随意复制性,尤其是在当前学校规模扩大,管理层级增多,各类内设行政机构、准行政机构(如中小学的年级组、备课组)及各类群团组织机构(如中小学的工会、团委或大队)关系错综的情形下,更需关注学校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校内清单;邯郸学步式的清单定制乃至模板套用,由于缺失自身的“个性语言”,可能会走向初衷的反面。
(二)学习运用流程
流程清单编写成型后,应印成手册,下发每个教职工,以便教职工自行学习对照;同时,将清单绘制成大开式样,在处室办公室和相关办公室里张贴,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学习对照。另外,还可在周会或月会时集中学习,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熟悉、知晓。学习中,需注意分属职责的重点性,按照个人工作部门和所负职责,对关涉自己的流程了然于胸;需注意所处时间的针对性,根据工作进展的时间或时段,对眼前急需的流程描述做更加切实的把握。运用中,需注意考虑如何及时有效地完成自身的“环节任务”,同时又要考虑如何做好与相关环节的无缝对接;既要尽力“孤军奋战”,又要尽量“团结协作”。当然,学校主要领导及流程制订者必要的现场指导也十分重要。
学习运用校内既定的流程清单,可谓是创建学习型校园、高效型校园的务实之举,它与管理密切相关,与工作真切相连,与校园文化的营造也不无关联。《周易》云“以文化人”,流程清单作为一种导引性的“文章”,在“化人”上想必能起到意外之效。着意推进流程的学习与运用,对于打破学校多施之以“管”、少施之以“理”的惰性和低效,有着直接的意义。
(三)维护优化流程
时空的延续、人员的替代、条件的进步以及上级宏观政策、具体条例的出台,都决定着流程可能要在阶段上有所调整,有时还会出现完全改变的情形。但临时性的改变幅度往往不大,对其进行维护和优化(梳理、完善)应为主流,当然,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效益(质量高、成本低、速度快、服务优)和强化人本情怀(有事干、能干事、干好事)。因此,校方对既定的流程进行及时的监控、测评、反思和改进非常必要。其中的要素是:取消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合并必要的环节和内容,将必要的环节按照合理的逻辑重新排序,简化必要的环节中所需要的内容,等等。
流程的维护、优化固然必要,但其意义还不止于维护、优化本身,更在于在相关的过程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以文化人”其实还包含“人”亦可以“化文”之意,也就是说,在运用流程期间,当会发现、质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建议,促动“文章”趋善趋美——这本身即体现出当今校园急需民主管理、集思广益的。文化味”,唯此才能成就真正的校园管理文化。
总而言之,推进学校流程管理,不仅是现实学校增速提效的内在需要,从某些项目来看,也是现实学校增进公开透明度、有效预防腐败滋生的社会需要。它不是故意要使学校管理走向“繁文缛节”,违背“大道至简”的纲常,而是要通过对常规工作和常规事务的流程化、渐优化,构筑“刚性”与“弹性”结合、“规制”与“人文”融合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文化。学校应酌情成立校内流程管理领导机构,负责流程机制(宏观配套机制、中观运作机制、微观协调机制)的研究、开发和实施,并尽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整体而言,流程管理的重点在领导,难点在执行,着力点在坚持,活力点在务实,增长点在创新。只要发挥好这些“点”上功夫,流程管理当能在预设的轨道上顺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