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标题: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作者:襄樊市三十五中 余世琳
邮政编码:441000
摘要: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1、课程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2、形成性评价;
3、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终结性评价。
正文:新一轮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因此,我们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一、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四)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按照课标要求,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二、新课程评价对教师评价的要求,促使教师素养不断提高。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全方位的教师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评价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二) 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三) 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总的来讲,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素养的评价两个方面。
三、健全和完善学校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评价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的发展进程之中。(1)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美国各著名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求学业成绩,通常还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短文(选题通常极具开放性)、有关人士的推荐信和面试等。英国则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应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记录的方法。
目前,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在各地已经展开,但因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还普遍存在着陈旧的评价观,并且对新评价方法也存在着疑虑。因此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宣传科学的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评价观(不仅仅通过考试)势在必行。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地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局限于单一评价方式─学生成绩,已不适应新课程要求。
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2)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奖项只占到五分之一左右。法国则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业态度的评价,而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则放到了第二位。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英国则在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探索并反思课程评价体系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难点。因此,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对课程评价进行再认识,需要我们具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观,需要我们明白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我们确定符合新课程评价的要素、内容、标准、方法等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评价由观念、概念变为行为,发挥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的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注:(1)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朱慕菊《走进新课程》P143页。
(2)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P90页。
论文: 英语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襄樊市三十五中 余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