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札记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热期待和冷思考——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札记
王兆铮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们既对这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寄予厚望,更应按十八大精神进行冷静清醒和理性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艰苦奋斗,稳步地达到既定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工程;十八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D治理发愣功.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8520( 2012) 06 - 0001 - 05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书写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10年前,在新世纪之初,我们党通过十六大的庄严讲台郑重地宣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5年前,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勾画出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符合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当然,新征程并非坦途,会遇到很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决不是浮夸,只要我们冷静理性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热期待是有科学根据的
根据头10年的发展势头,到新世纪第二个10年末,党的十八大所规划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甚至能够提前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人们的热切期待是很自然的,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我们现在干的的确是一个成熟的具备了实施条件从而可以推进的事业。弄清我们现在所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弄清这些条件达到的程度,从而实现有效地整合,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根本的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不要小视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有着动员和团结群众的历史传统,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地锤炼和强化着社会动员能力,并且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更新、丰富和充实新的时代内容。社会动员具有某种独特的效应,这一优势运用得当,将会产生十分明显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效果,将会有助于应对现阶段许多重大的难题包括一些突发性事件,解决许多已有的社会问题和应对相继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并增大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力度。
因此,我们的党必须如十八大所要求的那样,“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政治学习 fanwen.oyaya.net)也正是这样,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加强,初步具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没有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初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贫困人口的脱贫,没有国家财力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增强,没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我们就不可能在21世纪的头10年之末,得以抗击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全面团结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并不断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处于不断提高的进程之中,这都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前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四,有人心思安定、思和谐、思发展的民众基础。
在我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既有着人心思定的传统,更是当今大势所趋,一些可能的动荡会由于缺乏民众基础而难以出现,即使出现,其表现程度也会由于能量不足而较弱。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容易成为社会各个群体的行为取向,从而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基础。
第五,我国有值得珍惜发挥的历史传统深厚底蕴优势。
——中国有着高强度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有着几千年延续而没有断代的文明,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中国文化精神有着高度包容性。“和而不同”的传统,强调多种文化类型的共存共生以及相互之间的自然融通和互补。这种宽容、尊重的价值取向,有成为民族认同的纽带,有利于缓解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少摩擦与矛盾以及观念之间的冲撞,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寻求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增强社会的整合。
——中国有着扶弱济困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容易对弱势群体产生同情并进而提供帮助的社会。这种传统经过必要的、符合现代理念的转换,对于保证弱势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底线和基本尊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有着深厚的务实精神,崇尚有度地渐进推进,关注基本民生问题,注意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结构的协调,使社会得以尽可能地避免重大动荡。
积极开发和整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优势,使之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六,我们有着后发借鉴的优势。
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得与失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可以从中获取必要的参照与借鉴,追则有目标,戒则有所鉴。这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优势,最重要的在于党和国家对学习借鉴的自觉性和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有助于增强中国在未来建设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建设和改革的路径,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失误,降低前进的成本。
认识中国拥有着大量有利于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既增加我们的信心,更提出了认识和把握优势,使之有效发挥的任务。这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干得会不会成功,进展得会不会顺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优势的开发和整合的程度。只要做好了,就能如同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辩证地进行冷思考
为了实现热期盼的好愿景,我们特别需要在领会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冷思考。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当代世界的主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现规律性与主动性的历史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人——邓小平以其丰富的阅历深刻指出:“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2]22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我们的心要热,热在研究世情和国情提供的需要和可能,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去理解、谋划和实践。更要对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细化研究。
恩格斯在他的晚年曾以深沉的历史沧桑感说过这样一番话:“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她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中,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她的凯旋车。而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去实现真正的进步。”[3]这既是对以往人们没有认识唯物史观的时候,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缺乏自觉性的批判;也是呼唤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可以推进的历史关头要勇于推进历史,要善于认识和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历史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可圈可点的重大进步都是表现为规律性、机遇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札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775.html
王兆铮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们既对这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寄予厚望,更应按十八大精神进行冷静清醒和理性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艰苦奋斗,稳步地达到既定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工程;十八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D治理发愣功.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8520( 2012) 06 - 0001 - 05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书写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10年前,在新世纪之初,我们党通过十六大的庄严讲台郑重地宣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5年前,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勾画出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符合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当然,新征程并非坦途,会遇到很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决不是浮夸,只要我们冷静理性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热期待是有科学根据的
根据头10年的发展势头,到新世纪第二个10年末,党的十八大所规划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甚至能够提前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人们的热切期待是很自然的,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我们现在干的的确是一个成熟的具备了实施条件从而可以推进的事业。弄清我们现在所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弄清这些条件达到的程度,从而实现有效地整合,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根本的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不要小视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有着动员和团结群众的历史传统,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地锤炼和强化着社会动员能力,并且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更新、丰富和充实新的时代内容。社会动员具有某种独特的效应,这一优势运用得当,将会产生十分明显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效果,将会有助于应对现阶段许多重大的难题包括一些突发性事件,解决许多已有的社会问题和应对相继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并增大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力度。
因此,我们的党必须如十八大所要求的那样,“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政治学习 fanwen.oyaya.net)也正是这样,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加强,初步具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没有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初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贫困人口的脱贫,没有国家财力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增强,没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我们就不可能在21世纪的头10年之末,得以抗击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全面团结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并不断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处于不断提高的进程之中,这都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前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四,有人心思安定、思和谐、思发展的民众基础。
在我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既有着人心思定的传统,更是当今大势所趋,一些可能的动荡会由于缺乏民众基础而难以出现,即使出现,其表现程度也会由于能量不足而较弱。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容易成为社会各个群体的行为取向,从而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基础。
第五,我国有值得珍惜发挥的历史传统深厚底蕴优势。
——中国有着高强度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有着几千年延续而没有断代的文明,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中国文化精神有着高度包容性。“和而不同”的传统,强调多种文化类型的共存共生以及相互之间的自然融通和互补。这种宽容、尊重的价值取向,有成为民族认同的纽带,有利于缓解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少摩擦与矛盾以及观念之间的冲撞,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寻求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增强社会的整合。
——中国有着扶弱济困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容易对弱势群体产生同情并进而提供帮助的社会。这种传统经过必要的、符合现代理念的转换,对于保证弱势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底线和基本尊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有着深厚的务实精神,崇尚有度地渐进推进,关注基本民生问题,注意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结构的协调,使社会得以尽可能地避免重大动荡。
积极开发和整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优势,使之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六,我们有着后发借鉴的优势。
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得与失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可以从中获取必要的参照与借鉴,追则有目标,戒则有所鉴。这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优势,最重要的在于党和国家对学习借鉴的自觉性和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有助于增强中国在未来建设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建设和改革的路径,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失误,降低前进的成本。
认识中国拥有着大量有利于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既增加我们的信心,更提出了认识和把握优势,使之有效发挥的任务。这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干得会不会成功,进展得会不会顺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优势的开发和整合的程度。只要做好了,就能如同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辩证地进行冷思考
为了实现热期盼的好愿景,我们特别需要在领会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冷思考。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当代世界的主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现规律性与主动性的历史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人——邓小平以其丰富的阅历深刻指出:“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2]22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我们的心要热,热在研究世情和国情提供的需要和可能,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去理解、谋划和实践。更要对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细化研究。
恩格斯在他的晚年曾以深沉的历史沧桑感说过这样一番话:“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她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中,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她的凯旋车。而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去实现真正的进步。”[3]这既是对以往人们没有认识唯物史观的时候,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缺乏自觉性的批判;也是呼唤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可以推进的历史关头要勇于推进历史,要善于认识和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历史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可圈可点的重大进步都是表现为规律性、机遇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