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小组学习互动活动的困惑与思考
中学英语小组学习互动活动的困惑与思考
[摘 要]: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小组互动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组活动”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英语课堂,成为教与学的中介,为教学找到一种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困惑:一切课堂是不是都需要学生小组活动?什么样的小组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有效的英语小组活动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
[关键词]:小组活动 困惑 思考
新课程目标主要要求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我们不难发现,“小组活动”,即Group Work它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教与学的中介,特别是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等,都有意识地使用Group Work这一形式,形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热闹气氛。但是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很多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一味的小组活动学生沉浸于活动之中,对外物的刺激变得麻木,它让我们失去了倾听的空间,也丧失了反思的品质,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下面的一些镜头:
镜头一:这是一堂活动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课堂上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热热闹闹”的景象:学生忙于肆无忌惮地交流,小组忙于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在各小组间转悠,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成了旁观者,有的组甚至大家都干坐着,把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了;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镜头二:这是一节公开课。课堂上,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手段纷纷亮相;录音、录象、投影、课件轮番上阵。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Wonderful!”“Very good!”,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
镜头三:一节观摩课。教师神采飞扬,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伴随着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电脑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当高。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我们欣喜为教学找到一种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时,我们不妨细细想想,我们忽视了什么?丢失了什么?笔者并不否认Group Work对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重要意义,在此只想谈谈在其具体实施中所存在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困惑一:一切英语课堂是不是都需要小组活动?
我们在许多课堂教学中看到,各种Group Work遍布,不问教育对象、知识内容,不管活动有无价值,盲目活动,追求课堂的热闹,无视活动的成效……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一些评课的“高级”或“专家”类教师的教诲:“公开课,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动得越多越好。”果真如此吗?我在听过一节课What do you like?,整堂课执教教师站在一边,只是开关投影仪而已,除了上下课时的“Good moring, students!”“ Good morning ,sir!”“Sit down, please!”等问候语外。竟一言未发。其余均由学生在课堂里主持、讨论、表演。讨论倒也很热烈,表演也很到位,博得了众多掌声,气氛十分活跃,乍一看,学生似乎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听完课,热闹也收场了。我们不禁要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该起什么作用?难道教师只需负责“幕后操作”,负责提前导演一场事先编好的戏吗?
思考:我们不排斥教师的“讲”,但我们的“讲”是要将学生引进一个新的教学情境,要将学生引进探究的境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不可抛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才是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更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全盘设计、反复排练学生的活动,这种所谓的主体学习,只能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机械的训练对象。通过多次排练来熟练表演学生的活动,以达到教师“少讲”的需要,这其实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与“学生是学习主体”认识正好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活动学习,视学生的活动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活动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性活动学习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便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困惑二、什么样的小组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我们看到了很多的Group Work,但是这些Group Work的设计是否恰当合理?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了,是显性参与还是隐形参与,什么样的小组活动才有教育价值?……
笔者曾听过一节复习、操练课,那位教师为使课堂气氛活跃热闹起来动了不少脑筋,如课前放音乐、课堂上猜谜、比赛等等,的确使学生活跃了起来,但在Group Work时,却让学生进行讨论:How can you get to Beijing (Shang hai,Hainan, etc)?面对这个容易的题目,事后据说那还是个实验班,学生们要么不假思索,要么嘻皮笑脸,声调忽高忽低闹着玩,试想这样的Group Work有何实效?
思考:笔者认为Group Work并不是调节课堂气氛,使课上得热闹的手段。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讲究过场是无益的。教材为我们的教学留下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如果仅凭借教科书本身,内容的确是太少了,但我们的教学更应是一门艺术,
《中学英语小组学习互动活动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