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近年来,县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前预防,机制规范,运作到位的干部监督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健全预防机制,前移监督“关口”
过来,干部监督工作往往局限在事后监督的层面,在工作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位置。近年,我们大胆转变观念,拓展监督领域,把干部监督“关口”前移到事前,较好地把住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入口”关。
一是票决关。从2005年起,我县在酝酿、讨论决定干部时,推行了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干部制度。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拟任人选,实行全委会票决,同时邀请候补委员、纪委委员列席会议,扩大了干部任免决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度和监督范围,确保了干部选任质量。2003年来,有19名同志通过县委全委会票决确定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推荐人选,没有出现任何情况反映和信访举报。
二是公示试用关。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研究干部后,对拟提拔的干部,均向社会进行公示,决定任职的一律实行一年的试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近两年,全县共公示试用拟提拔干部199人,其中4名拟提拔干部、1名试用期的“一把手”因公示中群众反映问题被查实,取消了任职资格和试用职务。
三是任前谈话关。对新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一律由组织部和纪委共同进行任前谈话,对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的行为规范、职责履行、廉洁自律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把警钟敲在任前,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牢固树立起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和遵守廉政纪律的思想认识。去年,我们还专门发出了110多封任前廉政谈话信函,要求新提拔的干部带信上任,时刻对照自省。
二、健全约束机制,硬化监督措施
领导班子在单位中处于关键地位,“一把手”又处于领导班子的核心位置,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我们着力从五个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住、管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
一是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县委专门下发《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将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人、财、物的问题,重大经济工作、社会敏感问题等八个方面列为重大问题范畴,纳入集体议事范围,具体制定了集体议事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党委(党组)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规定凡涉及重大工作部署、重大财务事项、干部任免等,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一把手”不得擅自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规范了“一把手”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
二是坚持政务公开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凡与群众关系密切或社会关注的问题,都要以公开栏、公开牌的形式公开,把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过程,直接置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全面清理机关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削减政府行政审批项目,将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统一放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践证明,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发挥了对领导班子的监督作用,有效改变了“一把手”审批权力相对集中的状况,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以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拓展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采取定期审计、阶段审计、重点审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一把手”的常规审计,强化事前监督。2008年来,共对69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据审计结果,提拔重用干部13人,撤职1人,移送纪检监察1人,在全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四是强化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度。每年初,要求各单位和每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争创五好领导班子,争做优秀领导干部”活动,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向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并在单位醒目的位置,建立固定的公开栏,将承诺书长期公示,直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全县的各级领导班子都要组织进行民主评议,专门召开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所属单位骨干、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大会,听取班子成员的公开述职,然后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由群众直接评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优劣。并规定,凡民主评议中信任票未达60的领导班子,进行重点整改;信任票未达60%或虽达60以上,但排名倒数第一的领导干部,经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一律降免职。2005年来,因民主测评和评议达不到规定要求被确定为不胜任现职的干部26人,其中24人被降职安排,2人因三年连续测评倒数第一被免职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