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中国好声音》给班级管理的启示
“以人为本”——《中国好声音》给班级管理的启示
作者/ 袁成 张建
自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播以来,浙江卫视借此节目名声大振,收视率稳坐全国省级卫视“头把交椅”。《中国好声音》已成为中国大地上最“红”的声音,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眼球红透了全国。与之前众多选秀节目,如“超女”、“快男”相比,它以改进创新的形式,坚持“公正真实,返璞归真”的原则为大众呈现出一场音乐盛宴。一时间,网页上、微博里,大片好评;生活中、谈资里,皆是赞誉。透视其热闹的背后,《中国好声音》释放着教育正能量。它所传导的价值理念与今天中国基础教育所追求的“人本理念”不谋而合,为我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了颇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英雄不问出处”——忘记过去,平等公正
在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轮“盲选”中,导师背对学员只听声音不看人,不论出生,不比长相,声音成为唯一衡量标准。对于选手而言,这样的评判是比较平等和公正的。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平等的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成长中的具有丰富情感、多元发展可能的鲜活生命。很多班主任在新接一届班级或者中途接班,在选拔新班干部的时候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后亲自钦定班干部岗位,定式地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当好班干部。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干部终身制”,部分学生“终身平民制”的现象,缺乏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和培养,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我们认为,可以开创“好声音式”的选拔模式,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公平的机会。尽可能闭上思维定势的眼睛,忘记学生的过去,绝不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用我们阳光的心灵、理性的大脑去审视每位内心都想被肯定的学生。不论学生的外貌长相、家庭背景、成绩好坏,我们都应一视同仁,为每位学生提供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新接一届班级后我都会告诉学生:“一个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事,他就会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在班级选举班干部时,我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家庭背景,给每个学生平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演讲,谈施政思路,说工作方法,论民生情怀等,让更多学生在不同方面大显身手、展示自我,他们的表现让我又惊又喜,我及时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肯定。班级的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人人都有担当,班级管理有条不紊,班级整体呈现积极向上、阳光活泼的景象。竞争的舞台的前提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尊重和认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尊严与价值,作为班主任,没有公正的青睐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莫让冷漠践踏孩子纯真幼小的心灵。归根到底,“好声音式”的选拔干部模式,就是要让有个性、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干部选拔模式。给每位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择优选择。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双向选择,各尽所用
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选手登台献唱后,导师转身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面对多个导师转身时,选手可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让学员与导师相互选择,极大地激励着每个导师和选手的积极性。同理,我们在任用班干部的时候,也可借鉴双向选择机制,初步确定班干部人选后,与科任教师、班级同学商讨具体岗位表,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主动选择最擅长的岗位,再结合班主任意见确定最终岗位。人无完人,才无全才,重点是用人才之所长。这样提高了班级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造力,同时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然而,再优秀的人才,也希望和需要得到更好的肯定和培养。(班主任论文 fanwen.oyaya.net)正如“好声音”中的导师会根据选手的特点和需要为自己团队的每位学员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和方案,给予学员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真正地在唱歌和乐曲方面有所提升。老师的教育使命就是要把不同的种子播种在适合其生长需要的土壤里,并精心培育,使之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班主任是学生重要的导师,是学生青春道路的引路人。因此对所选班干部“因材施教”地进行培训和锻炼尤为重要。比如我实行“分批辅导”和“个别辅导”策略,分批次、分时间召开部分班干部会议,了解工作情况,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加强“班干”联系,通力合作,使得效率最大化;“个别辅导”是指针对学生个人的岗位进行的指导和培养,从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工作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使得效果最大化。
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机制,激发动力
“好声音”进入第二轮,每个导师会让自己组内的十四位选手进入组内两两PK。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残酷的,但是竞争机制是提升发展的动力源泉,竞争才能激发每位学员的斗志和动力。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学习、生活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比如学习方面,我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制,小组各成员的综合表现为总分,每周评选“明星小组”(综合实力最强)、“发言最积极小组”、“学习风貌最佳小组”、“进步小组”等。生活方面,以寝室为单位,每月根据学校评选的文明寝室,文明寝室室员加分,对违规违纪的寝室依据情况扣分。小组的总分影响着个人的评优选先、学校奖学金、班级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以小组捆绑的竞争机制,把小组每个成员有效捆绑起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用于拼搏的精神,发挥了“捆绑效应”的效果。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心态,竞争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为了战胜自己;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人在未来的新天地中可以成就自己,丰富自己,从而传递一种人文主义关怀,表达人本主义思想。
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残缺,永不放弃
在好声音的舞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盲人女歌手张玉霞。每个选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如长相、身材等,但是他们却有感人悦耳的声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苹果是乔布斯的苹果,可这个苹果却是残缺的!为什么?因为上帝喜欢,所以被咬掉了一口,因为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班主任在所带的班级中,或许会遇到一些肢体残疾的学生,但肢体残疾并不代表“心理残疾”。这类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残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自卑,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因此需要班主任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真爱和细心去照顾,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沼泽,让学生正视自我。
记得刘欢老师曾对学员说过一句话:“一定不要放弃,你可以走得更远”。我班一位学生眼睛自小近视并严重弱视,由于长期佩戴眼镜,学生的眼睛发生了变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外在的形象。我通过“心灵本”、QQ、谈话、讲励志故事等多种方式,打开学生心结,让他悦纳自我重拾自信。因他的毛 《“以人为本”——《中国好声音》给班级管理的启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9331.html
作者/ 袁成 张建
自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播以来,浙江卫视借此节目名声大振,收视率稳坐全国省级卫视“头把交椅”。《中国好声音》已成为中国大地上最“红”的声音,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眼球红透了全国。与之前众多选秀节目,如“超女”、“快男”相比,它以改进创新的形式,坚持“公正真实,返璞归真”的原则为大众呈现出一场音乐盛宴。一时间,网页上、微博里,大片好评;生活中、谈资里,皆是赞誉。透视其热闹的背后,《中国好声音》释放着教育正能量。它所传导的价值理念与今天中国基础教育所追求的“人本理念”不谋而合,为我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了颇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英雄不问出处”——忘记过去,平等公正
在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轮“盲选”中,导师背对学员只听声音不看人,不论出生,不比长相,声音成为唯一衡量标准。对于选手而言,这样的评判是比较平等和公正的。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平等的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成长中的具有丰富情感、多元发展可能的鲜活生命。很多班主任在新接一届班级或者中途接班,在选拔新班干部的时候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后亲自钦定班干部岗位,定式地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当好班干部。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干部终身制”,部分学生“终身平民制”的现象,缺乏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和培养,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我们认为,可以开创“好声音式”的选拔模式,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公平的机会。尽可能闭上思维定势的眼睛,忘记学生的过去,绝不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用我们阳光的心灵、理性的大脑去审视每位内心都想被肯定的学生。不论学生的外貌长相、家庭背景、成绩好坏,我们都应一视同仁,为每位学生提供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新接一届班级后我都会告诉学生:“一个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事,他就会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在班级选举班干部时,我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家庭背景,给每个学生平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演讲,谈施政思路,说工作方法,论民生情怀等,让更多学生在不同方面大显身手、展示自我,他们的表现让我又惊又喜,我及时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肯定。班级的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人人都有担当,班级管理有条不紊,班级整体呈现积极向上、阳光活泼的景象。竞争的舞台的前提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尊重和认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尊严与价值,作为班主任,没有公正的青睐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莫让冷漠践踏孩子纯真幼小的心灵。归根到底,“好声音式”的选拔干部模式,就是要让有个性、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干部选拔模式。给每位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择优选择。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双向选择,各尽所用
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选手登台献唱后,导师转身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面对多个导师转身时,选手可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让学员与导师相互选择,极大地激励着每个导师和选手的积极性。同理,我们在任用班干部的时候,也可借鉴双向选择机制,初步确定班干部人选后,与科任教师、班级同学商讨具体岗位表,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主动选择最擅长的岗位,再结合班主任意见确定最终岗位。人无完人,才无全才,重点是用人才之所长。这样提高了班级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造力,同时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然而,再优秀的人才,也希望和需要得到更好的肯定和培养。(班主任论文 fanwen.oyaya.net)正如“好声音”中的导师会根据选手的特点和需要为自己团队的每位学员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和方案,给予学员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真正地在唱歌和乐曲方面有所提升。老师的教育使命就是要把不同的种子播种在适合其生长需要的土壤里,并精心培育,使之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班主任是学生重要的导师,是学生青春道路的引路人。因此对所选班干部“因材施教”地进行培训和锻炼尤为重要。比如我实行“分批辅导”和“个别辅导”策略,分批次、分时间召开部分班干部会议,了解工作情况,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加强“班干”联系,通力合作,使得效率最大化;“个别辅导”是指针对学生个人的岗位进行的指导和培养,从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工作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使得效果最大化。
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机制,激发动力
“好声音”进入第二轮,每个导师会让自己组内的十四位选手进入组内两两PK。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残酷的,但是竞争机制是提升发展的动力源泉,竞争才能激发每位学员的斗志和动力。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学习、生活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比如学习方面,我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制,小组各成员的综合表现为总分,每周评选“明星小组”(综合实力最强)、“发言最积极小组”、“学习风貌最佳小组”、“进步小组”等。生活方面,以寝室为单位,每月根据学校评选的文明寝室,文明寝室室员加分,对违规违纪的寝室依据情况扣分。小组的总分影响着个人的评优选先、学校奖学金、班级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以小组捆绑的竞争机制,把小组每个成员有效捆绑起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用于拼搏的精神,发挥了“捆绑效应”的效果。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心态,竞争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为了战胜自己;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人在未来的新天地中可以成就自己,丰富自己,从而传递一种人文主义关怀,表达人本主义思想。
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残缺,永不放弃
在好声音的舞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盲人女歌手张玉霞。每个选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如长相、身材等,但是他们却有感人悦耳的声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苹果是乔布斯的苹果,可这个苹果却是残缺的!为什么?因为上帝喜欢,所以被咬掉了一口,因为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班主任在所带的班级中,或许会遇到一些肢体残疾的学生,但肢体残疾并不代表“心理残疾”。这类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残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自卑,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因此需要班主任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真爱和细心去照顾,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沼泽,让学生正视自我。
记得刘欢老师曾对学员说过一句话:“一定不要放弃,你可以走得更远”。我班一位学生眼睛自小近视并严重弱视,由于长期佩戴眼镜,学生的眼睛发生了变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外在的形象。我通过“心灵本”、QQ、谈话、讲励志故事等多种方式,打开学生心结,让他悦纳自我重拾自信。因他的毛 《“以人为本”——《中国好声音》给班级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