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技术创新情况汇报材料
项目49项,命中率59%,落实科技贷(借)款13960万元,无偿拨款809万元。2003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至46个,新产品产值率达22%,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177%、280%、3.3 %。为我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注入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我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沿海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普遍短缺
进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相当的资金保障,但我县企业有些因其规模小,资信等级普遍不高,贷款难,直接融资更难。有些项目以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即使争取到国家、省科技资金支持,也毕竟是有限的,企业自筹部分如果难以到位,就很难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2、企业技术创新定位有失偏颇
我县乃至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起步较晚,创新能力也较弱,往往在技术创新定位上不准,一般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将创新与高新技术相提并论,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面对创新不敢为,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甚至长期处于停滞中,产品长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下,也偏重短平快,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另一种则是不屑于小产品的创新开发,更不注重企业的小改小革,认为小产品本小利微,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气候,盲目攀高,一味追求高科技,大项目,结果是大的搞不上去,小的没抓住,贻误了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3、技术创新人员的利益难以落实
这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员没有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主体,许多企业的科技人员搞技术创新还主要是靠分配任务,靠自觉奉献;不少企业的科技人员还是吃“大锅饭”,拿固定工资和平均奖金,技术创新的实绩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给科技人员带来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收益和相当的各种待遇。有的企业虽有激励措施、奖励政策,也有些难以落实到位,严重压抑了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主要对策
1、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营造环境
我县比邻武汉,是武汉信息辐射区的第一站,我们要利用大武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融入武汉城市圈,为我县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优良环境、找到技术依托。一是采用多方入手的方法,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分头到武汉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咨询、招商引资等科企联姻活动。二是有针对性地邀请武大、华中科技大、华农大等有关院所的科技顾问到我县企业、基地考察、实地开展科技指导和选择科研课题。三是积极组织企业与武汉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联合开发科技攻关项目,让科企联姻取得真效果。
2、进一步引导企业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引导企业特别是要让企业及其经营者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并真正把技术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2、进一步引导企业切实为技术创新加“薪”
技术创新投入是搞好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建立起比较科学的技术投入制度。要进一步引导企业不断加大自有投入,提高企业科技投入指标和力度。要在技术创新中进一步发挥更加积极的行政作用,想方设法为企业谋求金融信贷支持以及国家、省科技部门的优惠科技政策和资金扶持。要进一步加大县级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按当年财政支出的1.1%的目标。通过不失时机地给企业技术创新加“薪”,使企业技术创新的“炉火”越烧越旺。
3、进一步引导企业构筑技术创新的人才高地
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和完成者。要进一步帮助引导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环境,使经营者真正从一定高度上认识和鼓励技术创新,容忍失败,并与技术人员一起形成对失败的共识,在共识上共进,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利益分配行为,形成一种既有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利润的良好分配机制,并切实落实到位,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我县技术创新情况汇报材料(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9368.html
二、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我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沿海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普遍短缺
进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相当的资金保障,但我县企业有些因其规模小,资信等级普遍不高,贷款难,直接融资更难。有些项目以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即使争取到国家、省科技资金支持,也毕竟是有限的,企业自筹部分如果难以到位,就很难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2、企业技术创新定位有失偏颇
我县乃至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起步较晚,创新能力也较弱,往往在技术创新定位上不准,一般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将创新与高新技术相提并论,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面对创新不敢为,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甚至长期处于停滞中,产品长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下,也偏重短平快,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另一种则是不屑于小产品的创新开发,更不注重企业的小改小革,认为小产品本小利微,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气候,盲目攀高,一味追求高科技,大项目,结果是大的搞不上去,小的没抓住,贻误了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3、技术创新人员的利益难以落实
这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员没有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主体,许多企业的科技人员搞技术创新还主要是靠分配任务,靠自觉奉献;不少企业的科技人员还是吃“大锅饭”,拿固定工资和平均奖金,技术创新的实绩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给科技人员带来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收益和相当的各种待遇。有的企业虽有激励措施、奖励政策,也有些难以落实到位,严重压抑了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主要对策
1、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营造环境
我县比邻武汉,是武汉信息辐射区的第一站,我们要利用大武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融入武汉城市圈,为我县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优良环境、找到技术依托。一是采用多方入手的方法,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分头到武汉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咨询、招商引资等科企联姻活动。二是有针对性地邀请武大、华中科技大、华农大等有关院所的科技顾问到我县企业、基地考察、实地开展科技指导和选择科研课题。三是积极组织企业与武汉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联合开发科技攻关项目,让科企联姻取得真效果。
2、进一步引导企业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引导企业特别是要让企业及其经营者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并真正把技术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2、进一步引导企业切实为技术创新加“薪”
技术创新投入是搞好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建立起比较科学的技术投入制度。要进一步引导企业不断加大自有投入,提高企业科技投入指标和力度。要在技术创新中进一步发挥更加积极的行政作用,想方设法为企业谋求金融信贷支持以及国家、省科技部门的优惠科技政策和资金扶持。要进一步加大县级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按当年财政支出的1.1%的目标。通过不失时机地给企业技术创新加“薪”,使企业技术创新的“炉火”越烧越旺。
3、进一步引导企业构筑技术创新的人才高地
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和完成者。要进一步帮助引导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环境,使经营者真正从一定高度上认识和鼓励技术创新,容忍失败,并与技术人员一起形成对失败的共识,在共识上共进,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利益分配行为,形成一种既有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利润的良好分配机制,并切实落实到位,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我县技术创新情况汇报材料(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