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 >> 正文

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 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


将区域中心站的人、财、物、事四权上收,由县推广中心垂直领导,所在乡镇协管。在经费上,区域中心站对县推广中心实行报帐制,由县中心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三是资金支持。区域中心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按实际聘用的在职人数核定。在此基础上,财政每年还为每个区域中心站增拨经费1万元。对乡镇竞聘上岗的区域中心站人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屯科技示范户给半垧平价机动地,每年给予200元的科技示范补助。村农技推广协会会长给1垧平价机动地,每年给予400元的科技示范补助。四是帮助解决办公场所。县里通过多方努力,为三个区域中心站都暂时解决了办公用房,保证工作所需。
   三、彰显成效,改革后的农技推广体系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我县农技推广新的机制体制运转以来,成效立竿见影。
   1、构建了全新的农技推广体系。通过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完善村屯,形成了完整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彻底解决了村屯断层的问题,实现了对农民群众的零距离服务。通过取消乡级的农技推广服务职能,由县中心垂直管理,从而解决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使体制更加完善、科学。特别是改革后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得以壮大,专业人员达到27人,村屯两级达到383人,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乡镇有人在岗没人干活、村屯两级没人管的问题。
   2、切实提高了农技服务质量。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后,改进了服务方式,优化了服务方法,不仅使农民群众现实得到了实惠,而且留下了一支不走的科技队伍。区域中心站向农民发放服务咨询卡,公布农技人员的电话号码,农民遇到疑难问题直接打电话咨询,电话说不明白农技人员直接到现场指导。过去搞培训只能在村里把群众集中起来,蜻蜓点水,一晃而过,而现在直接到农民家里,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一杆子插到底,极大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仅年初以来,全县农技培训就达到3.5万人次,占全县总户数的80%,基本达到了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过去农技推广只能抓到乡级,现在是县中心抓区域站,科技人员包村、包片,包屯、包示范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做给群众看,由过去的指挥员变成了战斗员。像**乡**村的协会会长**,今年大胆引进8个品种进行水稻超稀植示范,最后在群众的参与下优选出两个品种,准备明年在全村大面积推广。长山一部的示范户**,今年采用两段式育苗种植水稻45亩,带动全村两段式育苗种植面积1050亩,每亩增产200斤。
   3、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制定区域中心站、农技推广协会、农技推广科技示范户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以及实行三年合同管理、末位淘汰等工作机制,既解决了人浮于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又使科技人员有了危机感,感到不干不行、干不好不行,从而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同时,区域中心站给农技推广人员搭建了广阔的创业舞台,使大家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干事的环境,有工作待遇,有社会地位,有成就感,真正有了“回家”的感觉,工作很有干劲。像县中心选聘到乡镇区域站的一名科技人员,把正在哈尔滨私企打工的爱人找回来照顾孩子,使自己能够全身心地干工作。一名原在后头乡的科技人员被选聘的**区域中心站,两周后就把家搬到了*镇。此外,由于经常接触群众,面对群众的咨询,许多技术人员怕被群众问住,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普遍增强。今年在科技人员的要求下,我们先后举办了四期技术人员培训班,并把三人送到东北农大学习。特别是水稻稻瘟病有所抬头时,我们把省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农科所的**研究员请到**棱,给技术人员“补脑”、“充电”。
   4、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科学完善的体制、公平合理的机制、心顺气畅的环境,加快了全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全县共建立科技示范园区84个,面积22800亩,新技术20多项。其中,推广水稻超稀植面积3万亩,两段育苗示范2000亩,平均增产20%。大豆45cm窄行密植面积15万亩,平均增产10%。科学测土配方4000样,面积40万亩。病虫草害防治面积达到220万亩次,使一度显露的水稻稻瘟病和大豆菌核病得到有效遏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今年,我县农业获得了大丰收,粮豆总产将突破6亿斤大关,创10年来最好水平。
   

《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口 开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新局面(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95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工作汇报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