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沁镇道路以及自治区乡村公路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2006年完成村村通道路76公里。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涝坝、院落畜圈的整治,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改变村庄脏乱差状况。逐步实现村庄的硬化、亮化、美化。2006年每个乡(镇)要完成5户农村居民沼气示范推广和使用。县城建局要继续加大以农村为重点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2006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投入200万元对抗震安居工程进行补助,力争年底前完成2998户抗震安居房建设。同时,鼓励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8、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启动“双语”教育工程,大力推行中小学“双语”教学,民汉合校,积极推进农村学前“双语”教学,加快“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一步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等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2006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其中的贪困家庭学生免除课本费。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6.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5.9%,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80%。
19、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力争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条件,提升农村卫生院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快农村卫生改厕步伐,2006年力争完成500座卫生改厕任务。县卫生局要牵头组织卫生系统各单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救助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利用专家巡诊、医疗咨询、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农牧民提供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服务,切实加强对农牧区开展医疗支援和服务,解决农牧民医学知识贫乏和就医难问题。继续做好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力争2010年覆盖率达到100%。
20、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党旗、国旗”飘起来活动,增强各族农民群众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大力开展“科技之冬”、“三下乡”活动。继续推进“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数字电视”工程建设,2006年投资43万元,落实对贫困户数字电视的补助,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普遍入户。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到2010年,力争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基本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各族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21、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从2006年起,“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和援弱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要多关心贫困村及贫困户、下岗失业职工、受灾户、“三无”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困难和生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灾民补助、特困户救助和贫困大学生入学等社会救助体系。2006年农村“低保”新增500人。积极推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努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以内。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2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实行创建工作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懂经济、会管理和善于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够处理复杂矛盾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公开推选、公开决策、公开村务、公开评议”制度,全力抓好行政村(社区)、乡镇机关、站所、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2006年投入400万元,用于村(社区)阵地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村(社区)党组织的办公条件和农牧民的生活环境。
23、强化村级民主建设。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认真贯彻《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9975.html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8、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启动“双语”教育工程,大力推行中小学“双语”教学,民汉合校,积极推进农村学前“双语”教学,加快“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一步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等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2006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其中的贪困家庭学生免除课本费。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6.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5.9%,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80%。
19、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力争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条件,提升农村卫生院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快农村卫生改厕步伐,2006年力争完成500座卫生改厕任务。县卫生局要牵头组织卫生系统各单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救助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利用专家巡诊、医疗咨询、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农牧民提供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服务,切实加强对农牧区开展医疗支援和服务,解决农牧民医学知识贫乏和就医难问题。继续做好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力争2010年覆盖率达到100%。
20、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党旗、国旗”飘起来活动,增强各族农民群众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大力开展“科技之冬”、“三下乡”活动。继续推进“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数字电视”工程建设,2006年投资43万元,落实对贫困户数字电视的补助,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普遍入户。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到2010年,力争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基本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各族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21、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从2006年起,“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和援弱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要多关心贫困村及贫困户、下岗失业职工、受灾户、“三无”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困难和生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灾民补助、特困户救助和贫困大学生入学等社会救助体系。2006年农村“低保”新增500人。积极推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努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以内。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2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实行创建工作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懂经济、会管理和善于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够处理复杂矛盾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公开推选、公开决策、公开村务、公开评议”制度,全力抓好行政村(社区)、乡镇机关、站所、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2006年投入400万元,用于村(社区)阵地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村(社区)党组织的办公条件和农牧民的生活环境。
23、强化村级民主建设。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认真贯彻《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