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山羊养殖发展走圈养之路的思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羊肉正以品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及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的特点而备受青睐,从而带动了养羊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就如何解决养羊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多方研究和探索,开始搞科技圈养、半圈养示范。
一、我县养羊业发展的现状
我县现有羊存栏数4余万只,全县各乡镇均有饲养,其中松源、左溪镇、贤良等乡镇饲养量较大。饲养品种主要是本地山羊、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目前我县养羊业发展的饲养方式仍然是以放牧为主的粗放饲养,投入少,但技术含量低,没有太多风险,经济效益较好,群众饲养积极性较高,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从2000年的1多万只,2004年一跃发展到存在存栏4万多只,现有继续增长之势。主要原因:其一,经济效益高、见效快。一方面放牧养羊具有饲养成本低的特点。另一方面羊也有繁殖快,两年三胎,3-6只羔;生长快,羔羊6个月即可出栏,养羊也就成为部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理想项目。全年羊肉生产量可达万余斤,市场潜力很大。其三,投资转项。如是我县目前养羊较多的左溪镇,也是我县养羊业发展最迅猛的乡。究其原因,经济效益的提高,原来投资其它业户转向了。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山羊饲养业,致使贤良镇山羊饲养量与日俱,从2000年的237到目前的2385只,增长10倍。
二、我县养羊业存在的问题
养羊业在我县的蓬勃发展,使许多饲养户发了“羊财”。但由于传统放牧饲养方式的长期存在,使养羊业在发展过程中了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影响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我县属山区,林地较多,乔林茂密,没有天然牧场,野生杂草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养羊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量羊群上山,易造成过量采食野草,啃食林木,破坏山林植被,野草生长退化,林木植被被毁,山体裸露等现象。
2、养羊业与其它各业的矛盾日见突出。我县原有集体山场有的卖掉;有的承包;有的分给村民自行管理。村民们纷纷在自己的山场上发展林果。但因不能长年看管,也出现了放牧羊群所经过的庄稼地时,路旁庄稼被啃,出现了一家益,多家受害的现象。
3、规模上不去,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主要以分散饲养如小规模生产为主要模式。以山羊饲养为例:100头以上规模户仅为14户,规模达不到一定量,则不能达到预期的规模效益,从而制约了山地养殖业的生产水平,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4、饲养不科学,技术含量低,影响经济效益。放牧养羊虽然简便易行,虽然饲养成本低,但也存在饲养不科学,缺乏技术,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不利于发展等弊端。由于放牧养,不利于管理,饲养水平低,放牧养羊增肥慢;放牧的羊群易交叉感染疾病;放牧中的自然友群退化,降低产量。饲养管理水平低,动物防疫如畜产品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养羊业生产要得到最佳效益,则要以最短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好的畜产品。而我县各农户、专业户科学养殖技术水平低,饲养周期长,品种良种化程度低,动物防疫观念薄弱,效益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差。如在山羊的养殖上存在着早配和近亲繁殖等问题,导至品种退化严重,加上以放牧为主的粗放型管理,使羊个小、营养跟不上,效益较低。另外,对疫病的防病意识不强,在疫病防治上大多数饲养户没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的先期预防工作,一旦发病,后果严重。例如山羊痘,在我县龙溪,和江根乡就发生过,发病羊死亡率超过50,经济损失巨大。
4、影响村内卫生环境,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近两年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村级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整洁,村路平坦,许多村铺设了水泥路面,村路两旁栽花、种草、植树,美化了环境。然而,由于放牧,羊群过后粪尿满路,膻臭味弥漫,路边的花、草、树木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三、实行圈养的可行性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养羊业与林、果、蚕、农业的冲突,保证养羊业的稳定发展,推进圈养、半圈养势在必行。
1、养羊户的圈养积极性较高。因毒死羊的现象时有发生,迫使养羊户不敢轻易上山放羊,而养羊的经济效益可观,又不愿舍弃养羊业,许多饲养户都在摸索圈养的经验,个别养羊户进行了圈养的偿试,效果很好。
2、丰富的秸杆资源是实行圈养、半圈养的物质基础。我县有耕地面积15.9万亩,生产的各类秸杆达10.3万吨,其中稻秸10.1万吨,玉米秸杆0.09万吨,其它0.11万吨,如此多的秸秆资源,大部分遗弃田间,少部分烧灰用,白白浪费秸秆资源,如把秸秆经氨化、青贮、微贮等技术处理制成粗饲料,则可饲养山羊达10万头,应广泛推广青贮、氨化、发酵等饲料调制加工技术,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羊是耐粗食的反刍类动物,农作物秸杆是山羊圈养、半圈养不可缺少的饲料。我县玉米、水稻、豆类、谷类等秸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