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节水型农业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
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先后在xx灌区、xx灌区、xx灌区、xx灌区组织开展了水价改革试点。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我局先后投入资金xx万元,在市物价局、财政局积极配合下,组成了水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进行落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全市水价改革推进大会、举办测算人员培训班、组建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召开农户代表恳谈会、按听证程序召开全县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阶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依据每个灌区投入资金的多少、固定资产原值和灌溉保证率的高低来确定新的灌区水费价格标准。到目前为止,两个大型灌区、两个中型灌区的水费价格已经确定,四个灌区的平均价格在4.67分/方,平均用水量上限控制在xx立方米,并从2004年、2006年分别开始实施。新的灌溉用水价格实行按方计费,农民协会代表与灌区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测量工作,多用水多交费,少用水少交费,公平合理,公开透明,这种价格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挥霍、浪费水的现象,得到了试点灌区广大农民的支持。今年,我们还将完成xx市xx灌区、xx县xx灌区的水价改革任务。2007年,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工作。
(三)加强宣传,创造节水大氛围,从舆论上倡导节水。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倡导树立关心水、珍惜水、节约水的观念是加强农业节水的根本举措。多年来,为强化农业节水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世界水日”、《水法》宣传周等契机,调动社会各种宣传媒介,深入农村乡(镇)、村屯乃至用水户,坚持不懈地开展农业节水宣传教育,提出了“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节水利国利民”等宣传口号,并结合实际边宣传边进行节水技术指导,使农业节水工作深入人心。从2003年到2005年,全市推广节水灌溉种植技术面积每年以20万亩的面积递增,到2005年底已达到xx万亩,占全市水田种植面积的89%,逐步形成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三、建设节水型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具体规划。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对节水工作已提出了总体框架,但具体分步计划没有细化,也没有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制定具体实施规划。
(二)经济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市农业节水投资渠道单一,仍没有改变以财政为主的投资模式,对社会投入农业节水项目也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节水投资体系。
(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以往的节水实践中,我们还存在偏重工程建设、轻制度建设的弊端,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能够科学制约节水、激励高效用水的机制,节水成果大多体现在有限的工程建设上。
(四)管理效能偏低。目前,我市各部门对于农业节水管理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先进的节水灌溉模式推广非常缓慢,先进灌溉技术的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缺乏实验经费,很多灌溉实验站只能靠有限的实验田维持生计,一些县级领导只注重资金的争取而忽略了技术的含量,体现在节水方面的管理效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四、下步工作重点及建议
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提高生产力、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一场重大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体系来保障。就我市水利设施现状而言,我们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节水规划,保证规划实施。在我市五年规划的大框架统领下,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地区的规划,细化到具体工程,做到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并把规划真正作为今后重点建设的目标,力争分期分批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以水库控制工程为主、灌区工程配套与技术节水相结合的工程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节水型农业的重点内容。这是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多元化投资体系,广开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使我市农业节水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三)建立有利于农业节水的制约、激励机制。以水价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用水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努力形成低效用水的约束机制和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逐步把节水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四)强化管理。要加大已建节水工程的管理力度,把节水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列入到各灌区的年度考核和工作目标之中,避免因疏于管理维护而影响节水效益的发挥。
(五)加强技术指导。要通过办培训班、派技术人员下乡等手段,因地制宜地推广和应用新型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节水效能。
《关于我市节水型农业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1084.html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我局先后投入资金xx万元,在市物价局、财政局积极配合下,组成了水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进行落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全市水价改革推进大会、举办测算人员培训班、组建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召开农户代表恳谈会、按听证程序召开全县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阶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依据每个灌区投入资金的多少、固定资产原值和灌溉保证率的高低来确定新的灌区水费价格标准。到目前为止,两个大型灌区、两个中型灌区的水费价格已经确定,四个灌区的平均价格在4.67分/方,平均用水量上限控制在xx立方米,并从2004年、2006年分别开始实施。新的灌溉用水价格实行按方计费,农民协会代表与灌区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测量工作,多用水多交费,少用水少交费,公平合理,公开透明,这种价格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挥霍、浪费水的现象,得到了试点灌区广大农民的支持。今年,我们还将完成xx市xx灌区、xx县xx灌区的水价改革任务。2007年,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工作。
(三)加强宣传,创造节水大氛围,从舆论上倡导节水。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倡导树立关心水、珍惜水、节约水的观念是加强农业节水的根本举措。多年来,为强化农业节水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世界水日”、《水法》宣传周等契机,调动社会各种宣传媒介,深入农村乡(镇)、村屯乃至用水户,坚持不懈地开展农业节水宣传教育,提出了“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节水利国利民”等宣传口号,并结合实际边宣传边进行节水技术指导,使农业节水工作深入人心。从2003年到2005年,全市推广节水灌溉种植技术面积每年以20万亩的面积递增,到2005年底已达到xx万亩,占全市水田种植面积的89%,逐步形成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三、建设节水型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具体规划。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对节水工作已提出了总体框架,但具体分步计划没有细化,也没有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制定具体实施规划。
(二)经济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市农业节水投资渠道单一,仍没有改变以财政为主的投资模式,对社会投入农业节水项目也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节水投资体系。
(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以往的节水实践中,我们还存在偏重工程建设、轻制度建设的弊端,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能够科学制约节水、激励高效用水的机制,节水成果大多体现在有限的工程建设上。
(四)管理效能偏低。目前,我市各部门对于农业节水管理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先进的节水灌溉模式推广非常缓慢,先进灌溉技术的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缺乏实验经费,很多灌溉实验站只能靠有限的实验田维持生计,一些县级领导只注重资金的争取而忽略了技术的含量,体现在节水方面的管理效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四、下步工作重点及建议
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提高生产力、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一场重大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体系来保障。就我市水利设施现状而言,我们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节水规划,保证规划实施。在我市五年规划的大框架统领下,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地区的规划,细化到具体工程,做到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并把规划真正作为今后重点建设的目标,力争分期分批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以水库控制工程为主、灌区工程配套与技术节水相结合的工程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节水型农业的重点内容。这是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多元化投资体系,广开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使我市农业节水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三)建立有利于农业节水的制约、激励机制。以水价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用水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努力形成低效用水的约束机制和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逐步把节水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四)强化管理。要加大已建节水工程的管理力度,把节水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列入到各灌区的年度考核和工作目标之中,避免因疏于管理维护而影响节水效益的发挥。
(五)加强技术指导。要通过办培训班、派技术人员下乡等手段,因地制宜地推广和应用新型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节水效能。
《关于我市节水型农业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