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01年建设校园网,200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01年曾高达2000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06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