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侦民警内存不足的原因策略
文章标题:经侦民警内存不足的原因策略
经济犯罪是在经济运行中经过精心设计、运用现代经济知识和科技手段的犯罪,具有智能性、隐蔽性、无现场可勘查性、多样性、专业性的特点;其设计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几乎遍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公安经侦队伍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面对新知识经济时代经侦工作出现的新任务、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不少经侦民警的理论水平、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深感力不从心,明显“透支”,“内存”不足的问题日渐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公安经侦工作的开展。
一、经侦民警“内存”不足的表现
1、理论功底薄弱。公安经侦工作看上去是单纯的业务技能。其实不然,一些经侦民警由于平时没有能认识到知识武装头脑,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放松学习,思想理论水平明显偏低。在工作中,常常发生捉襟见肘,思想“短路”、思维“断路”的窘态现象。不难看到,少数经侦民警思想保守、思想僵化、理论落伍、因循守旧,缺乏敏锐力,没有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常常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查处问题局限或纠缠在无关紧要、不痛不痒,属于“鸡毛蒜皮”、“小打小闹”的“小儿科”问题上,对知识经济和现代公安办案意识很是陌生、很是茫然,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等高度和角度去评价微观办案中所碰到的问题,并用联系的、发展的、宏观的视野和观点去评价客观事务,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大量地、为宏观经济和领导决策提供极有质地、极有份量、极有参考、极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和建议。
2、文化知识不高。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侦民警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文化结构、文化层次、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显而易见,公安机关经侦民警队伍组建初期,一部分从刑侦部门抽调加盟,另一部分从社会上“招兵买马”充实,之后组织人事部门又从军队转业干部中落实安置。这些人员大多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很少有“正儿八经”的像样文凭。随后,虽又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了“科班生”以此强化,但这些人员专业欠对口,使用“磨合期”较长“对号入座”较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侦民警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配置欠缺,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对经侦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经侦工作缺少开拓精神、经侦信息抓不住重点、经侦调研论文东抄西载、经侦办案理念陈旧俗套、经侦办案理论缺乏创新意识,所以,努力提高经侦民警的文化知识水平应是经侦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将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3、专业技术不精。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是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督部门,不仅要求经侦民警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技术水平。经侦不同于刑侦。不难看到,目前,经侦民警大多是以刑侦“转型”为经侦,业务单一,技术不精是经侦队伍人员现状的一个“软肋”。在办案过程中,经侦民警不可避免地、习惯地用刑侦的眼光和思路,审视、查找问题,不能摆脱或区别于经侦业务的传统办案做法。虽然“角色”从刑侦“换岗”为经侦,但还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刑侦的“老套套”束缚着经侦民警的手脚。由此,经侦打不开新天地,开创不了新局面,办案效能低下、办案质量不高、查处问题不透、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时有发生,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经侦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4、科学技术缺乏。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传统的办案技术、传统的办案手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客观形势要求经侦民警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在案件整理、案件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事实上,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普及和运用,不少违法的现象和行为也“努力”向高科技“看齐”、“积极”向智能化
“迈进”,且手法越来越精明,手段越来越狡猾,违纪越来越隐蔽,侦破难度越来越大。可以说,经侦民警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技高一筹的过硬本领,想作为难作为。时下,经侦民警的科技水平和现代知识不能不说还有不小差距,计算机学以致用还仅仅起步,现代办案技术明显滞后,办案效能急需提高,传统的办案手段和方法已经很不适应知识经济及科学技术对公安经侦工作的需求,已是制约和阻碍公安经侦工作快速发展的
“瓶颈”。知识经济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经济犯罪的数量将大大增加。近几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经济犯罪已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法分子进入企业的电脑系统盗取研究成果、生产技术及客户数据,再将其卖给企业的竞争对手或以此对企业进行敲诈。2002年,仅美国发生的此类犯罪案件就达5万多起,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欧洲也有42的大型企业声称受到过此类犯罪侵害。据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