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开远市科学技术局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拓进取,积极为我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凹丫丫范文网文章-http://fanwen.oyaya.net 凹丫丫范文网 帮您找文章]
2004年,我市率先在全州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我局2002年至2005年连续4年荣获“州科技管理先进单位”。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把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是科技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几年来,我们依照《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利用市电视台、市科技网站、《开远市讯》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社会重视科学技术、学习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下乡”、“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以及“科技活动周”,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保护知识产权专辑片、《开远市讯》“科技之窗”栏目刊登科技工作动态,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多方努力,开远市科技创新进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5年科技进步对开远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46.2%。
为了创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有力地推进全市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局将乡(处)“党政一把手抓科技”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新的《开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奖金额度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分别由2000元、1000元和800元,提高到2万元、1万元和8000元,并增设特等奖奖金1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开远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宏观决策研究,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开展咨询服务。科普经费由每年人均0.2元提高到0.3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我们始终把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强化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十五”期间,我市获科技进步奖省级17项、 州级37项、市级评审出21项,专利申请21件。仅2004年,我市就获得国家级立项支持科技项目1项、省级2项、州级9项。同时我局组织实施了市级12项,并担负起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几年来,我市实施了一批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创新技术多、产品市场好的科技项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4个项目:
一是辛基磺酰氟技术开发项目。
此项目为北京大学与解化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此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国辛基磺酰氟工业化生产的空白,使红河州在工业用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红河州“化学工业园区”在精细化工领域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特色农产品保鲜增值工程项目。
此项目为天津科技大学与开远三鼎有限责任公司、开远农产品保鲜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合作共同开发。这一符合云南实际的小型化、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的技术模式,吸引了全省4680多人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在农产品微型节能保鲜冷库及配套技术已经在省内2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经专家测算,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后,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00多万元。该项目是开远民营企业首次获得省院省校合作支持的项目,为本市企业与院校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三是薯蓣试验示范项目。
这是专项试点工作重点项目。薯蓣种植面积达到1363.7亩,建成了卧龙谷20亩薯蓣母本园,1200平方米大棚,开展了小叶盾叶薯蓣与大叶盾叶薯蓣品种对比试验、薯蓣高产栽培技术、薯蓣有性繁殖技术及良种引进、林下套种薯蓣、薯蓣肥效、不同海拔高度引种、果园树下套种菊叶薯蓣、高产含优质品种菊叶薯蓣引种等试验示范。
四是鲜食枣品种选择与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
此项目引进的鲜食枣优良品种市场价格好,丰富了我市的林果品种,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我市积极引进了人才、资金、新品种、新技术。在探索用科技手段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高了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在抓好科技目标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市域企事业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农户寻求技术支撑,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局与北大、中国农大、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省林科院、贵金属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2004、2005年,帮助解化集团、红磷公司申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取得证书,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几年来,我局组织了12个国家的农林官员和专家学者与市林业科技发展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主办了开远市三鼎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红河早熟蜜柚推介会及联想集团网络公司、开远侨茂公司承办的开远市网络科技知识普及讲座等技术交流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培养、引进、消化、吸收的人才战略,我市聘请了36位省、州、市内具有影响的专家作为我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顾问和委员,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出谋划策。我市还下派了33名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到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局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2385.html
2004年,我市率先在全州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我局2002年至2005年连续4年荣获“州科技管理先进单位”。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把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是科技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几年来,我们依照《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利用市电视台、市科技网站、《开远市讯》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社会重视科学技术、学习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下乡”、“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以及“科技活动周”,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保护知识产权专辑片、《开远市讯》“科技之窗”栏目刊登科技工作动态,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多方努力,开远市科技创新进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5年科技进步对开远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46.2%。
为了创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有力地推进全市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局将乡(处)“党政一把手抓科技”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新的《开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奖金额度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分别由2000元、1000元和800元,提高到2万元、1万元和8000元,并增设特等奖奖金1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开远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宏观决策研究,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开展咨询服务。科普经费由每年人均0.2元提高到0.3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我们始终把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强化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十五”期间,我市获科技进步奖省级17项、 州级37项、市级评审出21项,专利申请21件。仅2004年,我市就获得国家级立项支持科技项目1项、省级2项、州级9项。同时我局组织实施了市级12项,并担负起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几年来,我市实施了一批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创新技术多、产品市场好的科技项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4个项目:
一是辛基磺酰氟技术开发项目。
此项目为北京大学与解化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此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国辛基磺酰氟工业化生产的空白,使红河州在工业用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红河州“化学工业园区”在精细化工领域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特色农产品保鲜增值工程项目。
此项目为天津科技大学与开远三鼎有限责任公司、开远农产品保鲜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合作共同开发。这一符合云南实际的小型化、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的技术模式,吸引了全省4680多人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在农产品微型节能保鲜冷库及配套技术已经在省内2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经专家测算,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后,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00多万元。该项目是开远民营企业首次获得省院省校合作支持的项目,为本市企业与院校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三是薯蓣试验示范项目。
这是专项试点工作重点项目。薯蓣种植面积达到1363.7亩,建成了卧龙谷20亩薯蓣母本园,1200平方米大棚,开展了小叶盾叶薯蓣与大叶盾叶薯蓣品种对比试验、薯蓣高产栽培技术、薯蓣有性繁殖技术及良种引进、林下套种薯蓣、薯蓣肥效、不同海拔高度引种、果园树下套种菊叶薯蓣、高产含优质品种菊叶薯蓣引种等试验示范。
四是鲜食枣品种选择与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
此项目引进的鲜食枣优良品种市场价格好,丰富了我市的林果品种,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我市积极引进了人才、资金、新品种、新技术。在探索用科技手段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高了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在抓好科技目标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市域企事业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农户寻求技术支撑,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局与北大、中国农大、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省林科院、贵金属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2004、2005年,帮助解化集团、红磷公司申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取得证书,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几年来,我局组织了12个国家的农林官员和专家学者与市林业科技发展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主办了开远市三鼎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红河早熟蜜柚推介会及联想集团网络公司、开远侨茂公司承办的开远市网络科技知识普及讲座等技术交流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培养、引进、消化、吸收的人才战略,我市聘请了36位省、州、市内具有影响的专家作为我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顾问和委员,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出谋划策。我市还下派了33名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到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局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科技创新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