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镇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镇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抓机遇求发展努力提升镇区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对当前镇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3月下旬,某市原有的16个镇区合并为8个镇区,现有镇区管辖的企业数量成倍增加而安管人员仍维持在2名左右。没有机构、没有执法权、监管人员人手不够、专业知识缺乏……提起镇区安全执法的现状,可能多数安全监管人员会认为是难上加难,困难重重。镇区直接面向企业,处于安全监管阵地最前沿,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抓住机遇才能求得发展,因此,正视镇区合并后安全监管工作现状,痛下决心寻求对策迫在眉睫。日前,金坛市安监部门紧紧把握镇区合并调整机遇,结合前期对常熟等地考察的成果,采取安管人员访谈、档案查阅、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全市8个镇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进行了调研,就如何加强镇区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
●安全生产总体形势趋于稳定好转
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责任基本得到落实。市政府每年年初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时,都与各镇区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尔后各镇区再与所属村组、企业逐级落实责任,实施压力传递,营造并浓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优先”氛围。二是基础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各镇区对辖区范围内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档案台帐,配备了2名左右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伤亡事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自2002年以来,全市严格落实并全部实现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此外,全市每年组织开展6—7次集中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从严查处事故隐患,确保跟踪整改到位。
●监管问题凸现不容乐观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先看镇区领导,普遍重视事故发生那一刻,而对平时的安全生产工作漠不关心,满足于事后“救火”,而不注重事前预防。有的认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有很大的偶然性,越抓事故越多,不抓反而太平,放松管理,听之任之;有的认为只要生产就会有事故,无论怎么抓,发生事故都在所难免;甚至仍有相当一部分镇区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日常极少讨论安全生产工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紧张起来。再看企业业主,普遍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有的业主不重视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常常倾向于家庭作坊式管理,盲目蛮干,事故隐患随处可见;有的业主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嘴上答应整改,但直到整改期满仍不见动作;还有的业主认为安管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纯粹是在找碴,对查出的隐患拒不整改,看你拿我奈何。最后看企业职工,镇区企业九成以上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有的是半文盲,有的未经安全培训,不懂得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交待几句就匆忙上岗。由于缺乏安全专业知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成了事故的主要受害者和直接责任人。
二是监管力量存在不足。首先是面广量大,时间不够。镇区除分管领导外,仅有为数极少的安管人员,真正抓安全工作的安管人员一般也就一人,如果安管人员一天检查2个企业,轮流检查一遍就需要半年时间,面对大量的安全监督工作,安管人员要么整日奔波疲于应付,要么索性不管放任自流。其次是有人没“枪”,装备缺乏。安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检查手段只能靠眼睛去看、靠鼻子去闻、靠用手去摸,装备十分缺乏,加之一个人势单力薄,发现了事故隐患,难以即时下发执法文书,执法监管工作无法开展。第三是一身多职,难以脱身。安全办成了“多管办”,兼职现象严重。凡牵扯到安全环保或搞不清到底叫谁去干的事,他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安管人员,要求安全办全程参与,使得安管人员没有精力和时间真抓安全生产工作。第四是编制混乱,难以定岗。有的安管人员在编不在岗或在岗无编制,人在其它部门,顶了编制却不在岗;有的人压根就没编制,认为干好了也没有成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安全工作不负责任。第五是学习不力,素质不高。目前镇区干部安全监管能力参差不齐,监管力量薄弱,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住、盯不住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是投入不足存在隐患。从近日对全市74家加油站进行的安全专项检查来看,事后发出的检查意见书就多达72份,提出限期整改意见314条,责令立即停止销售的通知书2份,有时前面隐患尚未得到整改,后面新的隐患又出现了,隐患之多,可见一斑,其关键还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从客观情况看,当前镇区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不足,工艺有的十分落后。由于投入不足,造成了许多隐患;因为投入不足,这些隐患得不到及时彻底根治,以致伤亡事故频发。从主观因素看,有的业主知道隐患的危害,但抱着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