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台宗教雕塑历史现状之研讨
文章标题:莆台宗教雕塑历史现状之研讨
闽台地理位置近仅一水之隔。而莆台位置最近—秀屿港距台中港仅72海里。最近当然最有缘,这缘便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正是“五缘”网络,形成了莆台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宗教雕塑既是神缘文化的具体表现,也与其他四缘有关。所以,研究莆台宗教雕塑交流的历史与现状,是离不天“五缘”这个传统网络的。
莆台宗教雕塑的“地缘”也可以说是“海缘”—海上交通互市之缘。唐代南、北洋海堤修筑之后,莆仙沿海港口就成为过往贡舶和对台贸易货船的重要停靠口岸。宋、元、明、清至现代,除间或数年的海禁、迁界和战乱以外,莆台海缘基本没有中断。自唐宋起,进口商品有农产品(包括台湾芋、摈榔等)、奢侈品等,以宝石、珍珠、象牙、犀角、沉香、檀香居多。莆田始有陶瓷、玉雕、牙雕、犀角雕、沉香木雕和檀香木雕作品问世,其中不乏以神、佛造像飘洋过海到台湾售卖。开发古早台湾的莆仙先民,可谓一波又一波的移民人潮,他们以船舶为载体,带去了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也带去了精神信仰和宗教雕塑。
关于妈祖雕塑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虽不能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宗教,但在本质上与宗教是同一的。据乾隆年间编修的《敕封天后志》记载,妈祖诞生于贤良港而飞升于湄洲岛。由于传说中的妈祖生前涉水救人,能知人祸福,因此,民间便赋予其以神性,视其为支配海域的“龙女”、“神女”,并立祠奉祀。闽台百姓自发的尊俸,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自宋宣和四年至清同治十一年,妈祖共被褒封59次,封号最多达66字之多,从而扩大了妈祖文化在闽台的形成与播行。台湾的妈祖文化是伴随着闽人渡台而东渐的。据台湾相关资料显示:“自大陆分香来台后之妈祖分灵之多,已超过二千多宫。”台湾早期分灵妈祖被称为“开台妈祖”。由船民带去的妈祖雕像称“船仔妈”,由军人带去的妈祖雕像称“护军妈”。台南市自强街开基天后宫现存一尊木雕神像,背上刻有“崇祯庚辰年湄洲镌造”。
现代莆台妈祖文化的交流可谓佳话频传。每年到湄州祖庙朝圣的台胞多达10万人次。湄洲祖庙董事会每年都向莆田民间艺人徐锦明等人订制上万尊木雕“分灵妈祖”。台湾信众进香后,都会请一尊妈祖捧回台湾供奉,或把岛内妈祖像带到湄洲祖庙回香。1997年湄州祖庙千年妈祖“金身”巡安台湾、2003年再赴金门,皆万人空巷竞相祭祀。2001年湄洲祖庙南轴线妈祖大殿系列神像雕塑,系台胞黄土诚等人捐建。其大殿6米高妈祖塑像和寝殿妈祖雕像,由莆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国平创作;大殿八尊4米高辅佐神塑像,由莆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创作(妈祖“金身”巡台的贴金木雕銮驾亦由方大师创作并捐献)。
近年莆田雕塑精英为台湾天后官创作的主要妈祖雕塑如下:朱伯英、朱伯雄兄弟于1993年11月至1994年2月,采用湄洲产花岗岩为台湾云林县嘉义市北港朝天宫制作并安装高14.5米的与湄洲妈祖同高的《妈祖》神像一尊;2006年6月朱伯英为金门岛金湖镇料罗湾妈祖公园创作并安装高9.9米石雕《妈祖》一尊;2006年10月,朱伯雄为台中县丰原镇清官创作并安装高15米的立式石雕《妈祖》一尊。
在天后宫的古建装饰雕刻方面:主要有陈宝如1988年承接的台湾大甲镇澜宫古建装饰青石雕;游良照2002年承接的马祖岛天后宫古建木、石雕工程;2003年台南南圣宫古建木、石雕工程及铜雕“妈祖圣迹图”;黄辉近年承接的高雄岗山妈祖庙、嘉义顺天宫古建木雕;郑福焰1995年承接的台北士林妈祖宫高6.8米、宽11.3米的套/5件组装式特大红木雕《妈祖故事》围屏;1998年由该宫续订宽22米、高21.6米、深13.5米的三层宫庙古建木雕;……
关于道教雕塑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道教在莆田的传播起于唐宋,最早兴建的大型宫观是元妙观,后又兴建凌云殿、五帝庙、九仙祠、东岳观、城隍庙等。祭祀神有玉皇大帝、顺天圣母、五帝王爷、关圣帝君等。道教原来有丹鼎派和天师教之分,传入台湾的主要是天师教。祭祀神亦多为玉皇大帝、顺天圣母、玄天上帝、五帝王爷、关圣帝君等。道教在台湾影响要比佛教大,全台道教官观有4000多座。莆台道教文化的交流主要是对顺天圣母祖籍祖庙和五帝祖庙的认祖朝拜、玉皇文化和王船信仰交流。
顺天圣母是道教中救助妇女难产之神。顺天圣母名叫陈靖姑,出生于福州下渡,。后梁贞明元年(915年)陈靖姑前往闾山学道3年,后嫁与古田人刘杞为妻,在福州一带施法降妖,招收弟子。后因斩蛇于宫中,闽王封为“临水夫人”。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加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敕封为“顺天圣母”。民间尊为“陈太后”,并流传至台湾、全岛现有敬奉顺天圣母的宫殿庙堂祠馆计有13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