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引入
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引入
卢湾中学 陈静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几乎都是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入新知,实施二期课改后,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学期参加区办的研修班学习,有机会听到很多老师上课,发现很多课都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而不是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给我的感觉是二期课改有规定:“数学课必须是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入新知”,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绞尽脑汁,寻找实际问题,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
片断一
某教师教授“科学记数法”,是这样开始的:
师:“同学们,牛郎织女的故事听过吗?有谁能把故事给大家讲一遍?”
有几位同学举手,老师选了一位男同学,该男生站起,几乎没有停顿,非常流利的把整个故事讲了一遍。
[问题]:这个故事对数学课有意义吗?这个故事真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同学对这个故事真能记得如此清晰?还是为了这几分钟,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做有意义吗?
片断二
某教师教授“勾股定理”,是这样开始的:
电脑显示“踏上名人之路”
师:我们知道很多名人,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说出一些名字,接着老师给出一些名人照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有演艺界的,有科技界的。
[问题]:用名人效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的学习就能让学生有成为名人的效果?演艺界的名人对数学课学习有意义吗?
片断三
某教师教授“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是这样开始的:
电脑放映一段赛车录像,大约用了3分钟,随后只是在应用题中提到观看赛车的票价。
[问题]:课堂40分钟很宝贵,花3分钟时间看一段录像,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主意?学生就会喜欢上这节课?
二期课改提倡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但并没有规定这是唯一的、通用的模式,而且“问题情境”并不等于“实际问题”。片面地、机械地从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数学的实际。因为数学问题除了来自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更多地来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发展。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在课的开始时引入,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学好数学,是非常有用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当然,这样做有它有利的一面,但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一是学生难以体会知识的连续性与连贯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把握;二是大多数老师虽然积极地创设各种情境,却是为自己更好地提出数学问题服务,而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是许多实际问题与数学课堂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生编硬套,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由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完整的数学学习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所以,课堂教学之初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学生前面所学内容(不一定就是上一节课的内容)的逻辑发展,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及自然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产生数学问题的背景或材料,创设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因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自然性与必然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与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受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