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
nbsp; 2.总体定位
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为辅,建设适宜景区村民居住的生态型新农村。
第三章 经济发展
一、人口预测
2005年,林海村总人口为 721人,出生4人,死亡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9 ‰,最近几年全村无迁入、迁出情况,机械增长主要考虑婚配及人口自然增长因素,至规划期末人口增长率按3‰,2010年林海村总人口为730人。
二、经济目标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在规划期末经济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使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具体项目构成测算见《经济产值分析表》,第18页)
三、产业发展
(一)产业定位
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以特色旅游产品为辅。
(二)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根据统计:2005年到林海村的旅游人数约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0万元,游客至此人均消费约63元,随着游客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2006-2008年,人均消费按照80元计算,游客增长率按照《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7%计算, 2008年,旅游总人数约13.5万人,旅游总收入约1080万;2009-2010年,人均消费按照100元计算; 2010年,旅游总人口约1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0万元。
(三)旅游业发展项目和措施
1.开发新景点,增加游乐项目
(1)2006-2008年重点开发太子洞、锣鼓洞景点。太子洞开发项目为修建太子洞山脚至太子洞口栈道和游步道300米,太子洞内地面整治、雕塑太子像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太子洞顶筑3米高堤坝,保证太子洞瀑布,太子洞下溪内建露天浴场,配套特色环保交通工具。锣鼓洞景点恢复锣鼓洞原貌,配套农耕农具展览设施,配套特色环保交通工具。
(2)建立吴松坝山顶护林防火瞭望台(观景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并且建立五道梯观景瞭望塔。
(3)2010年完成上、下码头供游客参与游憩的游乐设施建设。
(4)将渝黔界碑改建于小洪海的马家庆,利用渝黔界碑景点的开发带动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促进林海村经济的发展。
2.特色旅游产品制作与销售
组织发展具有四面山特色旅游工艺纪念品的手工制作和本地土特产(猕猴桃、腊肉、蜂蜜、绞股蓝、竹笋)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结合商业网点的布局,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形成产销一条龙。
3.经济观光园
结合退耕还林、绿化山体,在太子洞、锣鼓洞等森林植被稀疏和裸露地带发展猕猴桃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天麻、黄连与猕猴桃间种,规划期末间种面积共计达1721亩。
4.发展措施
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靠旅游带动特色旅游产品向立体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利用猕猴桃和中药材间种发展立体型经济观光园,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为村民创收;同时四面山的海拔较高,温度适宜种植猕猴桃,并且猕猴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根据它5月开花、11月结果,结合旅游发展观花采果业,让游客体会乡村风情;根据它花量大和“异花授粉”的特性,可以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酿造蜂蜜,同时利用水果猕猴桃、中药材和蜂蜜为游客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带动村民收入增加。
(四)投资及效益分析
1.上述旅游业项目建设需投资1430万元,到201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5582万元;
2.上述经济观光园项目建设需投资19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480万元;
3. 特色旅游产品业项目建设需投资5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200万元;
4.养植业
养殖业预计总投资7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240万元。
5.退耕还林
村民退耕还林上级补助到2010年总计190万元。
6效益分析
规划期末,上述产业累计总投资2050万元(考虑不可遇见费用按照15%计算),预计总收入7816万元,收益5766万元。2008年,产业总收入1290万元,比2005年增加525万元,年均经济增长率19%。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5年4015元的基础上按照15%的速度递增,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治理发愣功6元。新增就业人200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达到85%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2010年,产业总收入1898万元,比2008年增加608万元,比2005年增加一翻多,年均经济增长率12%,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治理发愣功6元的基础上按照10%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88元。新增就业300人,充分的解决了林海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就业率达100%。
《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4409.html
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为辅,建设适宜景区村民居住的生态型新农村。
第三章 经济发展
一、人口预测
2005年,林海村总人口为 721人,出生4人,死亡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9 ‰,最近几年全村无迁入、迁出情况,机械增长主要考虑婚配及人口自然增长因素,至规划期末人口增长率按3‰,2010年林海村总人口为730人。
二、经济目标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在规划期末经济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使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具体项目构成测算见《经济产值分析表》,第18页)
三、产业发展
(一)产业定位
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以特色旅游产品为辅。
(二)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根据统计:2005年到林海村的旅游人数约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0万元,游客至此人均消费约63元,随着游客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2006-2008年,人均消费按照80元计算,游客增长率按照《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7%计算, 2008年,旅游总人数约13.5万人,旅游总收入约1080万;2009-2010年,人均消费按照100元计算; 2010年,旅游总人口约1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0万元。
(三)旅游业发展项目和措施
1.开发新景点,增加游乐项目
(1)2006-2008年重点开发太子洞、锣鼓洞景点。太子洞开发项目为修建太子洞山脚至太子洞口栈道和游步道300米,太子洞内地面整治、雕塑太子像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太子洞顶筑3米高堤坝,保证太子洞瀑布,太子洞下溪内建露天浴场,配套特色环保交通工具。锣鼓洞景点恢复锣鼓洞原貌,配套农耕农具展览设施,配套特色环保交通工具。
(2)建立吴松坝山顶护林防火瞭望台(观景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并且建立五道梯观景瞭望塔。
(3)2010年完成上、下码头供游客参与游憩的游乐设施建设。
(4)将渝黔界碑改建于小洪海的马家庆,利用渝黔界碑景点的开发带动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促进林海村经济的发展。
2.特色旅游产品制作与销售
组织发展具有四面山特色旅游工艺纪念品的手工制作和本地土特产(猕猴桃、腊肉、蜂蜜、绞股蓝、竹笋)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结合商业网点的布局,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形成产销一条龙。
3.经济观光园
结合退耕还林、绿化山体,在太子洞、锣鼓洞等森林植被稀疏和裸露地带发展猕猴桃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天麻、黄连与猕猴桃间种,规划期末间种面积共计达1721亩。
4.发展措施
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靠旅游带动特色旅游产品向立体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利用猕猴桃和中药材间种发展立体型经济观光园,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为村民创收;同时四面山的海拔较高,温度适宜种植猕猴桃,并且猕猴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根据它5月开花、11月结果,结合旅游发展观花采果业,让游客体会乡村风情;根据它花量大和“异花授粉”的特性,可以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酿造蜂蜜,同时利用水果猕猴桃、中药材和蜂蜜为游客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带动村民收入增加。
(四)投资及效益分析
1.上述旅游业项目建设需投资1430万元,到201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5582万元;
2.上述经济观光园项目建设需投资19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480万元;
3. 特色旅游产品业项目建设需投资5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200万元;
4.养植业
养殖业预计总投资7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240万元。
5.退耕还林
村民退耕还林上级补助到2010年总计190万元。
6效益分析
规划期末,上述产业累计总投资2050万元(考虑不可遇见费用按照15%计算),预计总收入7816万元,收益5766万元。2008年,产业总收入1290万元,比2005年增加525万元,年均经济增长率19%。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5年4015元的基础上按照15%的速度递增,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治理发愣功6元。新增就业人200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达到85%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2010年,产业总收入1898万元,比2008年增加608万元,比2005年增加一翻多,年均经济增长率12%,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治理发愣功6元的基础上按照10%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88元。新增就业300人,充分的解决了林海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就业率达100%。
《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第5页)》